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及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及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论文摘要

21世纪,城市群已成为参与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城市群的形成是在城市间产业和职能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是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结果;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以及由此形成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是构成城市群整体效应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基础条件。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具备特定地理条件的区域内出现的空间再组织现象;而空间组织的变迁则是以产业在不同等级的城市内进行重组为主要内容的,因而,城市群产业结构以及地域分工的调整与优化成为城市群实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关中城市群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城市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关中城市群的竞争力,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合理分工及协调发展。本文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选取关中城市群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五个地市2005年统计年鉴数据,着重对五地市的工业行业进行了行业相似程度、地区产业同构程度和行业地理集聚程度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选用区位商、产业专门化率、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地区产业分工协调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关中城市群各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方案;依照关中城市群产业地理分布状况,结合各地区综合优势产业,提出了关中城市群优势产业密集带规划。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1)行业相似程度较大的行业约占总数的70%,这意味着关中城市群工业大部分行业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着产业相似的问题。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橡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相似程度最高,而这些行业正是各地区最为主要的产业部门。(2)区域一级核心城市西安市和区域二级核心城市宝鸡市产业同构系数较大,产业发展相近程度高,城市职能相近,分工不明确,城市间功能关系有待优化。就二级核心城市而言,宝鸡市和渭南市产业同构程度较大。城市之间表现出更多的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这不能发挥各区域优势,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3)通过地理集中指数的测定表明,一半以上的工业行业处于地理集聚状态,还有近一半行业处于分散状态,行业整体分布较均衡,部分行业呈现明显集聚趋势。(4)依照关中城市群工业产业地理分布状况,结合各地区产业专业化及关中专业化发展情况、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及产品分工,提出关中城市群应发展汽车生产制造,石油化工产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烟草产业,医药制造,有色冶金制造七大产业密集带。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1)在研究视角上,从行业单体角度和区域产业整体角度多层面考察关中城市群产业同构问题,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的现状。(2)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多重定量方法研究了关中城市群产业同构问题,用多重指标法来分析关中各城市所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3)在研究内容上,既研究了关中城市群的产业同构状况,同时还研究了关中城市群的产业集聚现象,并把分工和集聚这一矛盾体统一起来,既提出了产业分工的方案,又提出了产业密集带的规划,使分工合作利益和集聚规模利益都得到了实现;就产业分工的基础从自然、基础设施、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必然性做了铺垫。(4)在研究思路上,主要用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协调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问题,打破了传统的产业间分工研究思路,并详尽提出了各市相似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向,为政府产业调控提供了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方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我国区域发展和城市化推进的要求
  • 1.2.2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
  • 1.2.3 "关中城市群"影响力日益显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框架和论文结构
  • 1.5 研究方法
  • 1.5.1 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1.5.2 文献综述法
  • 1.5.3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 1.5.4 比较研究方法
  • 1.5.5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1.7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7.1 国外研究综述
  • 1.7.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章 城市群产业分工和布局的理论基础
  • 2.1 城市群理论
  • 2.1.1 城市群形成的四阶段理论
  • 2.1.2 城市群地域结构规律
  • 2.1.3 城市群空间等级结构理论
  • 2.1.4 城市群的职能结构理论
  • 2.2 产业分工理论
  • 2.2.1 绝对成本理论
  • 2.2.2 比较成本理论
  • 2.2.3 资源禀赋学说
  • 2.2.4 马克思主义的地域分工理论
  • 2.2.5 竞争优势理论
  • 2.2.6 地域分工的技术差距理论
  • 2.2.7 产业内分工理论
  • 2.2.8 产品内分工理论
  • 2.3 产业布局理论
  • 2.3.1 传统布局理论(区位理论)
  • 2.3.2 增长极理论
  • 2.3.3 中心—外围模型
  • 2.3.4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 2.3.5 外部规模经济布局理论
  • 2.3.6 集聚与扩散理论(极化—扩散理论)
  • 第3章 国内外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借鉴和启示
  • 3.1 国外经验借鉴
  • 3.1.1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产业分工与合作
  • 3.1.2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产业分工与合作
  • 3.2 国内发展
  • 3.2.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 3.2.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
  • 3.2.3 京津唐城市群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 3.2.4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分工
  • 3.2.5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分工
  • 3.3 借鉴与启示
  • 3.3.1 工业化仍是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
  • 3.3.2 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是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两大机制
  • 3.3.3 城市的产业分工要依据其在城市群中的地位
  • 3.3.4 城市群产业空间分布逆序圈层化
  • 3.3.5 注重产业密集带的规划
  • 3.3.6 整合区域生产要素,促成合理高效的产业空间结构
  • 3.3.7 交通网络引导城市群产业空间发展
  • 第4章 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现状
  • 4.1 关中城市群概况
  • 4.1.1 关中城市群的范围
  • 4.1.2 关中城市群的特征
  • 4.1.3 关中城市群的发展态势
  • 4.2 关中城市群分工的基础
  • 4.2.1 关中城市群分工的产业基础
  • 4.2.2 关中城市群分工的基础设施条件
  • 4.2.3 关中城市群分工的历史基础
  • 4.2.4 关中城市群分工的文化基础
  • 4.3 关中城市群各城市产业分工现状
  • 4.3.1 不同行业产业结构相似问题研究
  • 4.3.2 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同构问题研究
  • 4.3.3 产业地理集聚程度的测定
  • 4.3.4 小结
  • 第5章 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协调和产业密集带规划
  • 5.1 关中城市群产业协调重点
  • 5.1.1 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协调
  • 5.1.2 关中城市群产业空间布局协调
  • 5.1.3 关中城市群产业功能定位协调
  • 5.1.4 关中城市群产业发展要素协调
  • 5.1.5 关中城市群区域管制协调
  • 5.2 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协调分析
  • 5.2.1 各行业在城市群内部比较
  • 5.2.2 关中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方案
  • 5.3 关中城市群产业密集带的规划
  • 5.3.1 关中城市群产业密集带规划的必要性
  • 5.3.2 关中城市群产业密集带规划方案
  •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讨论及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加快推进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措施建议[J]. 新西部 2017(23)
    • [2].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大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32)
    • [3].构建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J]. 新西部 2018(Z1)
    • [4].关中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研究[J]. 城市学刊 2018(04)
    • [5].基于区域整合理论的关中城市群发展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6].关中城市群水资源供需分析[J]. 价值工程 2018(35)
    • [7].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以关中城市群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3)
    • [8].关于构建关中城市群的思考[J]. 科技风 2009(13)
    • [9].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01)
    • [10].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质量研究[J]. 城市住宅 2019(08)
    • [11].关中城市群装备制造业产业整合研究[J]. 金融经济 2018(06)
    • [12].关中城市群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科技风 2012(12)
    • [13].基于交通流的关中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02)
    • [14].关中城市群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变及效应分析——以制造业为例[J]. 人文地理 2013(03)
    • [15].《规划》为关中城市群建设添动力[J]. 西部大开发 2009(10)
    • [16].关中城市群住房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化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7].关中城市群核心外围城市联系的空间分析--以西安、渭南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7)
    • [18].产业集聚作用下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以关中城市群为例[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3(01)
    • [19].大关中城市群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体系分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2(05)
    • [20].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自管模式下运营生产力设施布局探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11)
    • [21].区域整合:文化的可能角色及其实现——关中城市群规划的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 [22].关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以咸阳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5(04)
    • [23].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的必要性研究[J]. 交通标准化 2009(21)
    • [24].陕西关中城市群自由贸易区建设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1)
    • [25].高扬关中城市群龙头加快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J].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18(03)
    • [26].关中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实证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9(04)
    • [27].基于引力模型的关中城市群的空间格局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04)
    • [28].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城市群地区的城镇化状态与动力机制[J]. 经济地理 2010(06)
    • [29].基于关中城市群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探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17(06)
    • [30].关中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标签:;  ;  ;  ;  ;  

    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及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