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圆管翼缘的钢—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带圆管翼缘的钢—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

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和混凝土的组合形式:将传统工字梁的上翼缘代之以圆形钢管并在钢管内添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从而形成了带圆形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新型钢一混凝土组合梁。与平板翼缘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相比,这种新型组合梁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在用钢量相同的前提下,这种新型钢一混凝土组合梁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都比传统的平板翼缘钢一混凝土组合梁优越。与传统的工字梁相比,新型组合梁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自重小,从而可以节省钢材、减小梁高,在对桥下净空有严格限制的城市桥梁中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同时,新型组合梁具有很好的延性,抗震性能好,适用于地震设防度高的地区。可见,这种新型组合梁提供了一种更能充分发挥结构钢和高性能混凝土两种材料优势的组合方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对带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还很少。为了研究带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钢一混凝土组合梁在静载作用下的抗弯性能,进行了2片带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的静力抗弯试验,并进行数值与理论分析,从试验、数值和理论三个方面对这种新型组合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这种新型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进行了2个试验梁的抗弯承载力试验。从试验梁的设计、制作,到测点布置、试验过程等都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对试验得到的抗弯承载能力、变形和应变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2.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梁进行数值分析,通过线弹性静力计算初步确定试验梁的尺寸,进一步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强度与稳定计算对试验梁的尺寸进行校核。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修正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抗弯性能的影响参数数值分析,分析钢管混凝土上翼缘内添混凝土强度、钢材屈服强度、钢管混凝土上翼缘含钢率等对抗弯性能的影响。3.通过对带圆钢管翼缘的钢一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弯承载能力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得到了弯曲破坏特征,并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和参数分析结果,对这种新型组合梁尺寸设计提出了建议。4.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带圆钢管翼缘的钢一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弯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了截面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计算与试验结果较吻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文献综述
  • 1.2.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概况
  • 1.2.2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概况以及在梁式桥中的应用
  • 1.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 1.2.4 新型组合梁的研究进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带圆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钢—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
  • 2.1 试验研究
  • 2.1.1 试验梁设计
  • 2.1.2 试验模型制作
  • 2.1.3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 2.1.4 测点布置
  • 2.2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
  •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3.1 试验梁变形
  • 2.3.2 试验梁应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带圆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钢—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参数分析
  • 3.1 有限元分析模型
  • 3.1.1 材料非线性问题
  • 3.1.2 单元选择和材料力学性能
  • 3.1.3 材料本构关系
  • 3.1.4 钢管与内添混凝土之间的连接
  • 3.1.5 荷载施加及网格划分
  • 3.2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比较
  • 3.2.1 试验梁一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比较
  • 3.2.2 试验梁二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比较
  • 3.3 抗弯性能的影响参数数值分析
  • 3.3.1 钢管混凝土上翼缘内添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3.3.2 钢材屈服强度的影响
  • 3.3.3 钢管混凝土上翼缘含钢率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带圆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钢—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理论分析
  • 4.1 新型组合梁力学特性分析
  • 4.1.1 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工作原理
  • 4.1.2 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约束效应系数ζ的影响因素
  • 4.2 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
  • 4.2.1 基本假定
  • 4.2.2 计算图式
  • 4.2.3 计算公式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截面钢板组合梁施工方案结构性能对比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9(36)
    • [2].冷弯U形组合梁长期受力性能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9(06)
    • [3].港珠澳大桥钢混组合梁设计与施工技术分析[J]. 安徽建筑 2020(02)
    • [4].现浇组合梁抗火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 建筑结构 2020(06)
    • [5].分离式叠合板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与数值分析[J]. 工程力学 2020(05)
    • [6].初始缺陷对钢—混组合梁抗火性能影响研究综述[J]. 山西建筑 2020(10)
    • [7].波形钢腹板预弯组合梁承载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 公路与汽运 2020(03)
    • [8].钢-混组合梁钢模板的应用及设计方法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04)
    • [9].适用于三车道高速公路钢板组合梁的比选分析[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05)
    • [10].高温下蜂窝组合梁性能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 2020(05)
    • [11].铝-木组合梁受弯性能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7)
    • [12].装配式群钉组合梁与现浇组合梁对比试验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20(06)
    • [13].预应力部分外包组合梁有限元模拟分析[J].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0(03)
    • [14].不对称跨度下钢框架组合梁柱子结构抗倒塌能力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20(13)
    • [15].不同跨度比组合梁柱子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20(09)
    • [16].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钢混组合梁结构设计及应用[J]. 山东交通科技 2020(03)
    • [17].大跨度变高钢板组合梁施工关键技术[J]. 工程建设 2020(07)
    • [18].高墩钢混组合梁无支架大节段吊装及桥面施工技术[J]. 城市建筑 2020(18)
    • [19].湛江调顺跨海大桥桥面吊机首吊组合梁架设完成[J]. 世界桥梁 2020(05)
    • [20].施工方法对简支钢混组合梁成桥后受力的影响[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20(06)
    • [21].双幅桁架组合梁空间受力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0(04)
    • [22].铝-钢组合梁应力分析与实验[J]. 内江科技 2020(10)
    • [23].跨长晋高速简支钢混组合梁施工技术方案研究[J]. 山西交通科技 2020(05)
    • [24].新型槽型组合梁构思及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9(03)
    • [25].基于初应变法的钢-混组合梁徐变效应电算方法[J]. 特种结构 2017(01)
    • [26].充填式钢箱-砼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7].体外预应力钢-混组合梁长期滑移计算[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7(04)
    • [28].新型U型梁与普通组合梁受弯性能对比[J]. 低温建筑技术 2017(03)
    • [29].考虑损伤不同模量组合梁的纯弯曲研究[J]. 结构工程师 2017(03)
    • [30].海洋工程中组合梁预制质量控制要点[J]. 中国石油石化 2017(11)

    标签:;  ;  ;  ;  ;  ;  

    带圆管翼缘的钢—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