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生物膜及其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低温生物膜及其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低温是造成寒冷地区冬季生活污水生化处理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当温度降低至4℃左右时,活性污泥中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活性受到抑制,只有少数的耐冷微生物可以存活下来并保持一定的活性。本课题组以往的研究结果证明:在我国北方地区,完全可以分离到在低温下高效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耐冷细菌。通过投加耐冷菌可使污水的去除效率大大提高。但由于投加的耐冷菌的流失等原因,必须隔一定时间再次投菌,既费时费力,又增加投资。本研究从活性污泥中寻找到6株耐冷细菌,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无色杆菌属( Achromobacter )、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这些耐冷细菌均能在2℃下生长,在4℃低温下,仍具有水解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和脂肪的能力,产生的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适合pH值在中性和偏碱性范围内。经过低温优化组合得到低温生活污水高效降解菌群。为了应用耐冷细菌固定化膜技术增加低温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提高低温污水处理效率。本试验采用连续流固定化载体选择装置和配套的静态试验,在聚胺脂泡沫、破碎陶粒、柱状活性炭等载体上固定耐冷细菌,形成固定化生物载体。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生物载体的效果取决于载体的孔径及载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载体固定化效果为:聚胺脂泡沫>陶粒>活性炭;最佳载体投加量为30%,适合投加菌量为湿重1g。为了达到工程应用的目的,设计了复合式低温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在活性污泥处理基础上增加了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并将固定化载体投入其中,在系统稳定运行时监测各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固定化载体后,低温污水的处理效果明显得到改善,COD、BOD、TP均比未投菌时有较大幅度提高;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BOD在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去除率平均可达92%;TP平均去除率为87.95%。从耐冷菌群落生态学角度,探讨了生物接触氧化单元低温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特性。研究发现,组成低温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群多样,顶级群落复杂的营养结构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是低温复合式反应器具有稳定、高效处理能力的基础。低温生物膜主要由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弧菌属(Vibrio)从毛单胞菌属、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概况
  • 1.1.2 低温对生物处理法的影响
  • 1.2 国内外对冷适应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 1.2.1 低温微生物多样性
  • 1.2.2 低温微生物的适冷机制
  • 1.2.3 冷适应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 1.3 生物膜技术发展过程
  • 1.3.1 固定化技术发展
  • 1.3.2 废水生物处理中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 1.3.3 生物膜的脱落
  • 1.3.4 生物膜的研究方向
  • 1.3.5 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的主要形式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方法
  • 2.1 试验装置流程
  • 2.1.1 固定化载体选择试验装置
  • 2.1.2 低温反应器设计及试验装置
  • 2.1.3 试验运行条件
  • 2.1.4 静态试验装置
  • 2.2 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接种、驯化及耐冷细菌的固定化
  • 2.2.1 污泥的接种
  • 2.2.2 污泥的培养驯化
  • 2.2.3 耐冷细菌细胞固定化
  • 2.3 试验分析项目和方法
  • 2.3.1 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
  • 2.3.2 水质分析方法
  • 2.4 耐冷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 2.4.1 耐冷细菌的分离纯化
  • 2.4.2 细菌的鉴定方法
  • 2.5 细菌计数法
  • 2.5.1 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分析
  • 2.5.2 耐冷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 2.6 脱氢酶活性分析方法
  • 2.6.1 标准曲线制备
  • 2.6.2 样品制备
  • 2.6.3 样品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 2.6.4 活细菌数(ABN)的TTC-DHA显色试验
  • 2.7 有机物分解酶的定性分析方法
  • 2.7.1 淀粉酶
  • 2.7.2 纤维素酶
  • 2.7.3 脂肪酶
  • 2.7.4 蛋白酶
  • 第3章 耐冷菌固定化的试验研究
  • 3.1 耐冷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 3.1.1 耐冷细菌的分离
  • 3.1.2 耐冷细菌的鉴定
  • 3.1.3 耐冷细菌的生长温度
  • 3.2 冷活性酶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 3.2.1 生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途径
  • 3.2.2 耐冷细菌产生的冷适应酶
  • 3.2.3 处理生活污水高效混合菌群的组成
  • 3.2.4 高效耐冷菌群产生的冷活性酶
  • 3.3 载体的优化及固定化方法的选择
  • 3.3.1 固定化方法的确定
  • 3.3.2 固定化载体与包埋剂的选择
  • 3.3.3 吸附包埋条件的选择
  • 3.4 固定化生物载体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 3.5 固定化生物载体表面观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低温生物膜的形成及其污水处理效果
  • 4.1 低温生物膜的形成
  • 4.1.1 填料的选择
  • 4.1.2 不同固定化方法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4.1.3 耐冷细菌数量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4.1.4 载体性质和浓度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4.2 生物膜量及其在载体上的分布
  • 4.2.1 生物膜的增长曲线
  • 4.2.2 生物膜在载体上的分布
  • 4.2.3 生物膜的结构及微生物形态
  • 4.3 低温生物膜的脱氢酶活性分析
  • 4.3.1 温度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4.3.2 PH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4.3.3 反应时间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4.3.4 生物膜中脱氢酶活性的空间分布
  • 4.3.5 活细菌数(ABN)的TTC-还原染色试验
  • 4.4 生物膜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改善
  • 4.4.1 COD的去除
  • 4.4.2 BOD的去除
  • 4.4.3 TP的去除与机制
  • 4.4.4 SS的去除
  • 4.4.5 氨氮的去除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低温生物膜中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 5.1 群落的生态特征
  • 5.1.1 生态位
  • 5.1.2 低温生物膜的组成及空间分布
  • 5.1.3 耐冷细菌的Biolog鉴定
  • 5.1.4 生物膜中原生动物
  • 5.2 环境因子的作用规律
  • 5.2.1 温度的影响
  • 5.2.2 底物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
  • 5.2.3 pH值的影响
  • 5.2.4 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 5.2.5 有机负荷的影响
  • 5.2.6 DO的影响
  • 5.3 低温生物膜中微生物群落演替
  • 5.3.1 生态系统的群落演替及特征
  • 5.3.2 季节交替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5.3.3 季节交替对反应器去除效率的影响
  • 5.3.4 顶级群落的内平衡与反馈调节
  • 5.3.5 EPS对低温生物膜的影响
  • 5.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污水处理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5.4.1 PCR-DGGE技术在污水处理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 5.4.2 16SrDNA的结构和性质
  • 5.4.3 FISH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分析中的应用
  • 5.5 应用PCR-DGGE技术检测低温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生态
  • 5.5.1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5.5.2 PCR 扩增16SrDNA 特定片断
  • 5.5.3 PCR产物的DGGE分离及序列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金属离子对稻田自然生物膜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 2020(03)
    • [2].抗菌肽的抗生物膜机理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07)
    • [3].微藻生物膜培养装置的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20(08)
    • [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研究及防治进展[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9(07)
    •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13)
    • [6].浅谈生物膜特性与利用[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09)
    • [7].饮料灌装车间生物膜形成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因素[J]. 中外酒业·啤酒科技 2018(07)
    • [8].自然环境中的多物种生物膜:研究方法及社群相互作用[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1)
    • [9].神通广大的“生物膜”[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07)
    • [10].不同负荷下生物膜脱落与载体生物膜生物特性的相互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8)
    • [11].抗生素与抗菌药物协同作用防控生物膜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17(03)
    • [12].蓝科肤宁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7)
    • [13].天然药物防治生物膜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15(04)
    • [14].生物膜“穿越”题的知识映射分析[J]. 教学考试 2017(15)
    • [15].碳纤维束生物膜修复技术在景观湖泊水体净化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城市地理 2016(24)
    • [16].生物膜蛋白功能归纳及相关题型[J].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7(03)
    • [17].“生物膜”考点及例题解析[J].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4(04)
    • [18].聚焦“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和应用”[J]. 试题与研究 2011(24)
    • [19].基于食源性细菌群体淬灭的生物膜控制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0(19)
    • [20].氟化物对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 口腔医学研究 2019(06)
    • [21].皮肤创伤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 2016(16)
    • [22].2016年中国-欧盟医药生物膜科学与技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J]. 水处理技术 2016(09)
    • [23].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01)
    • [24].一体化生物膜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分析[J]. 科技与创新 2015(15)
    • [25].模拟回用水管道生物膜特征及其对铁、锰的富集[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19)
    • [26].植物对河滨人工护坡基质上生物膜酶活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10)
    • [27].给水管网中水流流速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 生物化工 2020(05)
    • [28].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相关基因与生物膜表型的关系[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11)
    • [29].生物膜形成菌感染局部细胞因子的变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05)
    • [30].溶菌酶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生物膜的剥离作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标签:;  ;  ;  ;  

    低温生物膜及其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