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测下颈椎硬膜囊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学数据以及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关系,为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例固定成人尸体标本上,行C1~T2颈后正中切口,清理项部肌肉,切除C2~T2的棘突、椎板、黄韧带和部分椎间关节,充分暴露硬脊膜和脊神经根。由浅入深观测其解剖形态结构及特征,并用游标卡尺与量角器测量下颈椎相关指标:1)硬膜囊横径(DSW);2)对应平面脊髓横径(SCW);3)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间距(ARI/ PRI)及其根丝在硬膜囊内走行的角度(ARDA/ PRDA);4)硬脊膜内侧相邻神经根间隙宽度即根间距(NRI)。5)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在纵向上的最短距离(NDDnt)。结果:1.C3~C8前根包含4~16束根丝,后根包含4~14束根丝,后根所含根丝数目一般略少于相应节段前根根丝数目,但较前根粗大;2.各节段前、后根自脊髓相应节段的前后外侧沟发出的角度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前根在78.1±1.8°~33.4±3.1°之间,后根在76.1±1.8°~35.1±3.2°之间,两者无明显差异;3.硬膜囊与脊髓横径分别在17.03±0.51mm~18.17±0.59mm及11.37±0.30mm~12.64±0.43mm之间,最大值均在C4-5平面。4.各平面蛛网膜下腔两侧间隙宽度相差不大,约在5.52±0.33mm~5.78±0.48mm。5.前、后根根丝间距分别在1.93±0.49mm~4.70±0.35 mm与1.38±0.38mm~3.90±0.31mm之间,从C3-4~C8-T1根间隙呈逐渐减小趋势。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相邻根间距在10.54±0.75mm~12.55±0.58mm之间,呈逐渐增大趋势。7.神经根尤?ψ导渑毯笙略档淖疃叹嗬朐?1.82±0.40mm~4.70±0.39mm之间,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结论:1.本研究通过测量成人尸体标本颈椎硬膜囊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学数据,认为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存在可供显微手术的操作区间。2.通过观测硬膜囊内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相关关系,为术中目标椎间盘定位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论文目录

  • 一 英文缩略词
  • 二 中文摘要
  • 三 英文摘要
  • 四 正文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 第六部分 附图
  • 五 综述
  • 六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七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