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抗衰老领域之机理及治法对比研究

中西医学抗衰老领域之机理及治法对比研究

论文题目: 中西医学抗衰老领域之机理及治法对比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作者: 吴振武

导师: 区永欣

关键词: 抗衰老,气血痰瘀,理论,病理生理,临床研究

文献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一、选题思路与研究目的 自五十年代西方兴起抗衰老研究至今,取得不少成果,尤其在理论方面,对人类衰老之原因,愈来愈清晰,加上世界人口不断老化,抗衰老学便成为一门历久弥新的科学了。中国乃一文明古国,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更是自古已然,至今不衰。但中国医学主要研究人为主,属于宏观、综合的,与西方医学的主要研究病为主,属于微观的、分析的,有着显著不同,尽管两者要解决的都属于人的机体问题。在抗衰老方面,中西医学无论在机理认识及解决方法均有差异。这种差异在于:(1)中西文化上的差异。西方医学源属于西方文化,而西方文化于尽理的、分析性的文化,中国文化乃属于重情的、综合性的文化。(2)方法上的差异。西方医学是实验医学,中国医学属于经验医学。 由于中西文化与医学思路之差异,于是产生二者对于抗衰老领域之认识在机理及方法上之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明确中医在抗衰老理论和方法之特色与应用价值。中国对于衰老之课题,早在《内经》时期便对人的生长壮老已及衰老本质有所认识探讨了。《内经》这些有关衰老的内在原因和衰老机理之观点,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西医学之差异性,除了在认识论、方法论不同外,两者之间有否基本共通之处?共通之点又是什么?这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这也是本论文研究之目的。 二.研究方法 《内经》对人体正常生理的认识,主要是从病变现象的综合观察,通过逆向推导而获得的。为此,本文从最典型、最常见的衰老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为主。共分两大类别,即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致衰之高血压左室肥厚之逆转,以及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致衰之老人痴呆症两类病症来探讨正常衰老的相关领域及抗衰的机理。 在病理性衰老方面,以补气活血,祛痰通络方药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为研究。由于认真复习、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后,发觉病理性衰老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之病机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络,因此从痰瘀两方面入手。鉴于以往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或单味中药(成分)为主,因此尝试以中药复方为研究,并以益气活血、祛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同理,以益气活血、化痰祛瘀通络方药逆转老人痴呆症为研究目标。根据以往临床经验;老人多气虚血弱、因而产生气滞血瘀现象。根据《内经·灵枢、天年》人生五十至九十岁,身体肝、胆、心、脾、肺、肾各脏腑依次虚衰,而脾为生痰之源,加上气衰血不行,因而产生痰瘀夹杂,阻塞经络;当痰瘀上扰脑海,因而导致痴呆。另外人六十岁心气始衰,而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论文目录:

前言

Ⅰ.衰老之定义

1.1 西方对衰老之定义

1.2 内经对衰老之阐释

1.3 现代医学对衰老之解读

Ⅱ.衰老之机理

2.1 西方医学对衰老机理之认识与探讨

2.2 中医学对衰老机理之研究

2.2.1 《黄帝内经》对人体发展规律之深刻认识

2.2.2 《黄帝内经》对影响人寿夭因素之观点

2.2.3 《黄帝内经》对衰老机理之探讨

2.2.4 历代中医学对衰老机理之认识与探讨

2.2.5 现代中医学对衰老机理之认识与探讨

Ⅲ 中西医学抗衰老治法对比研究

3.1 西方医学延缓衰老方法研究

3.2 中医学延缓衰老研究

3.2.1 《黄帝内经》延缓衰老治法

3.2.2 历代中医学延缓衰老治法

3.2.3 现代中医学延缓衰老治法

3.2.4 历代中医学延缓衰老方药

3.2.5 现代中医学延缓衰老方药

Ⅳ.中西医学抗衰老理论对比研究

4.1 中西医学抗衰老方法汇通

4.1.1 中西医学抗衰老机制及治法汇通

4.1.1.1 中医肾虚衰老与现代西医学理论之关系

4.1.1.2 中医肾虚衰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关系

4.1.1.3 中医肾虚衰老与免疫系统

4.1.1.4 中医肾虚衰老与老化代谢产物及其相关酶

4.1.1.5 中医肾虚衰老与脂质、核酸、环核苷酸

4.1.1.6 中医肾虚衰老与骨、肝、肺、脏器

4.1.1.7 中医肾虚衰老与微量元素之关系

4.1.1.8 肾虚衰老与遗传之关系

4.1.1.9 脾胃虚衰与现代西医学理论之关系

4.1.1.10 脾胃虚衰与蛋白质

4.1.1.11 脾胃虚衰与维生素

4.1.1.12 脾胃虚衰与消化吸收功能之关系

4.1.1.13 脾虚与免疫功能之关系

4.1.2 补肾、健脾,及脾肾双补方药延缓衰老作用对比

4.1.3 中医阴阳气血虚衰与现代西医学理论之关系

4.1.3.1 气虚衰与自由基过剩

4.1.3.2 气血双虚、气虚血瘀衰老与红细胞功能、免疫分子生物学改变

4.1.3.3 气阴两虚衰老与免疫功能

4.1.3.4 阴虚、阳虚衰老与神经、内分泌功能

4.1.3.5 津液不足衰老学说之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4.1.4 中医血瘀致衰学说与现代医学理论之关系

4.1.4.1 气虚血瘀与衰老

4.1.4.2 气阴两虚挟瘀与衰老

4.1.4.3 脾肾两虚挟瘀与衰老

4.1.4.4 多脏器虚损挟气滞血瘀痰浊与衰老

4.2 中西医学抗衰老药物汇通

4.2.1 单味中药抗衰老与现代医学理论之关系

4.2.1.1 改善细胞传代与生存实验

4.2.1.2 调节免疫功能

4.2.1.3 改善机体代谢

4.2.1.4 改善内脏功能

4.2.2 中药复方抗衰老与现代医学理论之关系

4.2.2.1 补肾类

4.2.2.2 益气健脾及脾肾双补类

4.2.2.3 其他类

Ⅴ 现代中西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治法对比研究——以病理性衰老高血压左室肥厚为例

5.1 现代西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型高血压左室肥厚之病理机理,认识及其治法

5.1.1 现代西医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之病理认识

5.1.1.1 左心室肥厚时心脏组织与功能之改变

5.1.1.2 左心室肥厚的不良后果

5.1.2 现代西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型高血压左室肥厚之机理认识

5.1.2.1 血压升高

5.1.2.2 神经、体液因素及血管性物质

5.1.2.3 钙超载

5.1.2.4 相关原癌基因

5.1.2.5 高粘滞血症

5.1.2.6 其他因素

5.1.3 现代西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型病理性衰老高血压左室肥厚治法

5.2 现代中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病理性衰老高血压左室肥厚治法

Ⅵ 益气活血、祛痰化瘀治法逆转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病理性衰老高血压左室肥厚研究

6.1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之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6.2 益气活血、祛痰化瘀治法逆转气虚血瘀、痰浊致衰之病理性衰老高血压LVA方药研究

6.3 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痰及痰瘀相关理论

6.4 益气活血、祛痰化瘀治法逆转气虚血瘀、痰浊致衰之病理性衰老高血压LVH之临床研究

6.4.1 资料与方法

6.4.1.1 临床资料

6.4.1.2 治疗方法

6.4.1.3 观察指标

6.4.1.4 统计学处理

6.4.2 结果

6.4.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Ⅶ 现代中西医学对老年痴呆症之机理认识及治法对比研究

7.1 现代西医学对老年痴呆之阐释

7.2 老年痴呆之诊断标准

7.3 现代西医学对老年痴呆症之病理认识

7.4 现代西医学对老年痴呆症之机理认识

7.5 老年痴呆症之临床表现

7.6 现代西医学对老年痴呆症治法研究

7.7 现代中医学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之老年痴呆之认识及其治法

7.7.1 《内经》对老年痴呆之阐释

7.7.2 历代中医学对老年痴呆症之认识

7.8 中医学对老年痴呆之病机探讨

7.9 中医学老年痴呆症治法

7.10 现代中医学治疗老年痴呆症方药研究

Ⅷ 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治法逆转香港地区老年痴呆症临床研究

8.1 导言

8.2 香港人口

8.2.1 香港老年人60岁及80岁后平均预期寿命

8.2.2 香港香港老年人健康状况

8.3 香港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疾病

8.4 香港地区老年痴呆症研究

8.5 香港老年痴呆症面面观

8.6 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治法逆转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之老年痴呆症方药研究

8.7 益气活血、化瘀祛痰治法逆转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致衰之老年痴呆症临床研究

8.7.1 资料与方法

8.7.2 临床资料

8.7.3 治疗方法

8.7.4 观察指标

8.7.5 统计学处理

8.7.6 结果

8.7.7 临床结果分析

Ⅸ 总结与展望

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附表6

附表7

附表8

附表9

附表10

附表11

附表12

附表13

附图1

附图2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22

相关论文

  • [1].七宝美髯丹及其加减方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D]. 李承哲.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 [2].肺与衰老相关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蔡瑞元.湖北中医学院2005
  • [3].心与衰老相关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牟建仁.湖北中医学院2005
  • [4].中医保健按摩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研究[D]. 刘焕兰.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5].肝与衰老的理论研究[D]. 王玉芳.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标签:;  ;  ;  ;  ;  

中西医学抗衰老领域之机理及治法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