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H7N8/H10N4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研究

H5N1/H7N8/H10N4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对2006年春季在青海湖地区开展的候鸟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的样品,运用夹心ELISA方法筛选AIV抗原阳性样品,以鸡胚增殖培养分离禽流感病毒,从患病濒死的斑头雁、大天鹅和红嘴鸥内脏中分离得到的3株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A/Bar-headed Goose/Qinghai/F/2006(H5N1)、Whooper swan/Qinghai/01/2006(H5N1)和A/Black-headed gull/Qinghai/3/2006(H5N1)。通过对3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与进化研究,其分子特征分析结果显示:Whooper swan/Qinghai/01/2006株和Bar-headed Goose/Qinghai/F/2006株的PB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之外,3株病毒其余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以A/Black-headed gull/Qinghai/3/2006为代表与2005年青海湖、西伯利亚候鸟AIV毒株核苷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99%。3株病毒HA蛋白的氨基酸裂解位点序列均为-RRRKKR-,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显著特征。PB2蛋白的第627位为赖氨酸,提示3株分离株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NA蛋白的茎杆区第49~68位有20个氨基酸的缺失,在M2蛋白穿膜区的Leu26,Val27,Ala30,Ser31等位点都没有出现突变,提示对金刚烷胺类药物与神经氨酸酶抑制类药物未产生抗药性。为进一步揭示3株病毒在候鸟中亚国际迁徙路线上与沿途地区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关系,选择了迁徙路线上候鸟、家禽和人禽流感H5N1病毒的基因序列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3株病毒与2005年青海和西伯利亚的H5N1毒株集聚在一个分支,在亲缘关系上最为接近。3株病毒分别感染雏鸡和小鼠进行致病性实验,结果符合OIE高致病性H5N1的诊断标准,证明3株病毒都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和哺乳类动物都具有高致病性。其次,采用基因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完成了2株1983年鸭源禽流感病毒的亚型鉴定、序列测定、进化分析及致病性研究。将2株病毒的HA、NA、M、NS、PA、PB1和PB2基因经过RT-PCR扩增,连接到pMD19-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子,酶切鉴定、测序分析。分别鉴定为A/DK/Hubei/137/83(H10N4)和A/DK/Hubei/216/83(H7N8)。前者HA氨基酸剪切位点序列为P-E-V-V-Q-G-R,后者HA剪切位点序列为P-E-I-P-K-R;2株病毒的NA在第48位氨基酸后无20个氨基酸的缺失;NS蛋白的第79~84位也没有氨基酸的缺失,不具有高致病性特征;A/DK/Hubei/216/83(H7N8)与香港1972~1997年不同亚型AIV的同源性为96%~98%,进化分析表明,除NA和PB2独自成一支外,其余5个基因都与1972~1997年毒株亲缘关系较近。A/DK/Hubei/137/83(H10N4)除NA和M基因外,其他5个基因分别独立自成一支。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NS、PA、PB1、PB2基因与1997~2004年H5N1 AIV同源性为98%~99%。2株病毒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均为低致病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 病原学
  • 2. 流行病学
  • 3. 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
  • 4. 毒力变异及其分子机制
  • 5.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
  • 6.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2章 2006年青海候鸟H5N1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3章 两株鸭源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1. 2006年青海候鸟 H5N1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研究
  • 2. 两株鸭源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发明专利
  • 专著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假单胞菌对大鲵致病性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 2016(17)
    • [2].副流感病毒对不同宿主致病性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17(05)
    • [3].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致病性研究进展[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07)
    • [4].犬冠状病毒的进化和致病性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杂志 2020(02)
    • [5].两株水貂源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18)
    • [6].兔源绿脓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畜禽业 2017(06)
    • [7].黄瓜花叶病毒致病性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7(09)
    • [8].一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J]. 中国兽药杂志 2020(04)
    • [9].1株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7(09)
    • [10].梨黑斑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 2011(10)
    • [11].青腐乳生产菌总状毛霉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08(03)
    • [12].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J]. 中国家禽 2020(10)
    • [13].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因素及其致病性研究[J]. 人人健康 2019(19)
    •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动物源病原体的发现及其对人类致病性研究”结题取得重要进展[J]. 中国科学基金 2018(02)
    • [15].一株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水产学报 2015(11)
    • [16].一株GPV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14(01)
    • [17].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06)
    • [18].昆明动物所在界定mtDNA新突变及其致病性研究取得新进展[J]. 中国西部科技 2008(27)
    • [19].陇南核桃致病性成团泛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6(10)
    • [20].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11)
    • [21].“蜡蚧轮枝菌和球孢白僵菌对枸杞蚜虫致病性研究”获成果登记[J]. 宁夏农林科技 2015(04)
    • [22].阿米巴巨大病毒及其潜在致病性研究进展[J]. 微生物与感染 2018(01)
    • [23].半滑舌鳎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24].竹鼠志贺氏菌的分离及致病性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2)
    • [25].一株副溶血弧菌D3112致病性和抗药性的表征[J]. 海洋科学 2019(06)
    • [26].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FJZ03的致病性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18(06)
    • [27].羊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08(10)
    • [28].H9N2亚型猪源性流感病毒对C57BL/6小鼠致病性的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29].油菜菌核病的致病性和抗(耐)性研究现状[J]. 农技服务 2015(08)
    • [30].牙髓卟啉单胞菌内毒素致病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12)

    标签:;  ;  ;  

    H5N1/H7N8/H10N4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