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枕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颞枕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论文摘要

岩斜坡区病变由于位置深,加上颅底骨质的不规则结构,诸多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神经血管出入该区域,手术显露极为困难,长期以来一直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极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颅底显微外科的发展,使精确而彻底地切除岩斜区肿瘤成为可能。此区显微外科手术最大的难点,是采用何种术式,如何充分暴露病变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这就要求神经外科医生熟练掌握此区的解剖特点,结合详实的影像学资料,根据病变的范围、已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做出正确的术前判断。本实验通过深入研究岩斜区及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走行特点,探讨面听神经及小脑下前动脉(AICA)、基底动脉(BA)及其分支大脑后动脉(PCA)和小脑上动脉(SCA)等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并采取模拟颞枕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来明确术中注意要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入路从多角度探查岩斜坡区病变,更好的显露颅底结构,对岩尖的磨除要求不高,相对节省了手术时间,避免过度牵拉脑组织,最大程度降低副损伤,并且将目前有代表性的手术入路进行综合分析,旨在能更好的为岩斜坡区病变的治疗提供一些辅助参考。

论文目录

  • 提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岩斜区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引言
  • 实验研究一:岩斜区的显微解剖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研究二:小脑桥脑角区的显微解剖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研究三:模拟颞枕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进行显微解剖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颞枕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