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线损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实现降损增效

推进线损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实现降损增效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用电市场疲软的不利局面,切实把线损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依托计量改造工程、营配调贯通、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升级等有利条件,全面加强专业协同,强化规划计划、生产运行、降损投入和评估、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协同和统筹,强化输变配售各环节线损全过程管控,切实做到节能减排、增产增效,努力做到技术线损合理、管理线损最小、综合线损可控,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线损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线损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1引言

电网线损在供电企业中又称作为电网电能上的实时损耗,也就是在输送电能的时候,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电能受到了一定的损坏,从而使各个环节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问题,在整个供电量中,线损电量所占据的百分比即为线损率,线损率将一个企业在实时运行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反映了出来,同时,针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而言,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线损管理主要内容分析

2.1数据库的管理系统

配电网络整体的线损管理工作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关系密切,可以说,数据库的管理系统作为企业进行线损管理的重要前提。其作用主要是对配电网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与维护的情况等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包括信息的采集、记录、管理、储存以及备份,然后将相关的信息内容传递到其他模块。所以,电力企业在建设数据库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数据库的存储空间与资料传输性能的强大,同时确保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兼容性。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应用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2对线损的综合分析与计算

为了更好地控制线损率,对其展开综合地分析与精确地计算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企业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的决策影响重大。所以,企业管理者与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此引起充分地重视。一般情况下,对配电网其线损展开分析与计算先要建设相关的数据库,借助数据库调取采集配电网络的实际线损信息,再进行模拟与分析,进而对配电网络线损作出统计与计算,按照得到的计算结果查出产生线损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处理。

3线损管理现状

根据电压等级不同,线损管理可分为220kV主变及所用电损失、66kV送变电损失、10kV配网线路损失、380V低压台区损失四部分。我国目前线损标准为12%,而实际公司反馈的数据在30%,因此,控制线损率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问题。一般情况下,线损的产生因素主要包括:变压器容量与其所带的负荷不匹配、配电网的布局过长、电能输送中的三相负荷不平衡、电能输送计量方式不当以及电网的运营管理人员的操作和认识不当。在我国地大物博、地形气候多变的客观环境下,供电企业的线损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详细分析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措施,优化线损管理。

4推进线损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实现降损增效

4.1制定目标任务,强化过程管控

4.1.1优化关口考核配置

精准定位配网高损单元,全采集台区日线损监控,形成计划、执行、分析、整改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输变配售各关节全过程管控。

4.1.2加强专业管理

第一,依托变电站关口计量改造工程,对发电厂上网关口、66kV及以上变电站考核关口计量装置采集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保证月末零点电量的有效传送,避免人为因素干扰造成的供电量统计误差。第二,通过营配调贯通,对配电设备与营销档案的匹配对应,强化对变压器设备的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变压器低电压、无功补偿和三相不平衡负载等运行情况,精准定位配网高损单元所在位置,有的放矢进行升级改造、技改工程。第三,协调后勤服务中心,通过对公司老旧电锅炉改造、内部用电管理、员工节电宣传等手段,减少损耗和浪费情况,进一步规范办公节能用电管理制度。

4.2健全体制机制及管理系统,注重措施落实

4.2.1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体系

在线损管理工作中,需要全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工作。首先要加强领导体系,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网络,由供电所所长,用电技术人员、线路(台区)负责人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要定期开展线损分析,将线损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及时讨论,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工作,保证线损工作渠道畅通,快速落实线损管理措施。

4.2.2完善信息采集系统

在电网运行中,运用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说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了。它可以对区域实行有效监控并管理,特别是采集居民用户的表数和户数,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除了采集日常用电数据以外,还能采集在高峰和平峰用电量,以及电压合格率、线损情况等;一旦发现用电异常情况,需要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信息采集系统在对应抄表数、客户表数进行采集后,人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线损情况,并找出线损发生的原因,还可以根据用电量数据判断居民用电是否正常。

4.2.3健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

首先需要人员健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全面分析线损情况,并且在同时进行售电量管理,在此过程中确定线损指标,监控指的是对抄表和核算情况进行监控,使得数据更为准确;不仅可以保证人员在抄表时有着高效的工作效率,还能保证人员及时发现线损问题,并做处理;另外,营销稽查系统能对线损管理严格监控,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可以彻底解决线路异常情况。

4.3加强技术应用分析,提高管理科学性

4.3.1改造供电半径和导线线径

线路中的电阻和线损呈正比,如果前者越大,那么后者也会随之变大,导线的线径和长度直接决定着线损程度。若是线路长度越长,那么线损就会增加。线路的供电半径为从首端的变压器到末端负荷的供电距离。就10千伏线路而言,线路的供电可靠性、电压损失值和负荷密度等因素决定了供电半径。而对380伏或220伏的低压线路而言,供电半径受电压允许偏值差的影响。供电企业应规范电网架构,对内部结构予以优化,合理分布负荷,对电源和线路进行科学配置。对10千伏及以下配网线路的结构予以合理改造,根据密布点、短半径和小容量的原则,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将供电半径缩小,改造旧的线径小的线路,从而使线损率有效降低。

4.3.2合理进行无功补偿

在降低线路无功功率的输送时,可以有效实施无功功率就地平衡,这样在改善电压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线损。同时可以提高用户端的功率因数,减少配电网线损。在提高功率因数时,可以采取有效的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方法。

4.3.3尽量采用三相供电

根据规程要求,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负荷电流不平衡度不应大于10%,低压主干线及主要分支线的首端电流不平衡度不应大于20%。负荷不平衡长期运行会对电力设备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在分配负荷时严格做到这一规定要求,定期进行三相负荷的测定和调整工作,使变压器三相电流接近平衡,这是无需任何投资且十分有效的降损措施。

5结束语

总之,现阶段,供电企业的长期指标和重要任务即为线损管理工作,推进线损降损工作和供电企业的发展利益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供电所活动中,降损工作可以说贯穿其整个过程,加强供电所管理,切实规范供电所工作,同时在运行供电所线损管理过程中,还要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将线损管理运用到工作中去,由此才能做到多供少损、多发多供,确保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莹.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No.20420:121-122.

[2]李滨,刘铸峰,黄柳军,包岱远,吕仁周.县级电网线损管理综合对标评价[J].电网技术,2016,v.40;No.39712:3871-3880.

[3]穆士留,王军奎,刘磊磊.配电网中的线损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No.36413:140-141.

[4]薄其波.强化农电线损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J].通讯世界,2017,No.32013:205-206.

标签:;  ;  ;  

推进线损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实现降损增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