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烷基聚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羟烷基聚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含碳官能基的聚硅氧烷除本身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外,还可利用其官能基的反应活性,将聚硅氧烷引入其他聚合物,以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各种聚合物,是一大类在许多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并迅速发展的有机硅聚合物,也是近来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许多碳官能基的引入使得聚硅氧烷的热稳定性降低,影响了在某些方面的使用。研究搞清该类聚合物的热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控制热降解、更好的利用该类化合物以及改进和研制具有更优异性能的聚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过渡态理论(TST),以含有2-4个硅氧链节的二甲基硅氧烷和羟烷基二甲基硅氧烷的低聚体为模型,在B3LYP/6-311++G(3df,3pd)//B3LYP/6-31G(d)水平上,首次对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羟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热降解反应以及连结在不同原子上的甲基和苯基对热降解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揭示了反应机理,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主要成果有: 一、首次对α-硅醇的热重排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 1、硅基甲醇H3SiCH2OH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两种dyotropic重排反应。一种是Bro-ok重排反应,硅基由碳原子向氧原子迁移,同时氧上的氢原子向碳原子迁移,经由两个三元环构成的具有桥环结构的过渡态,生成甲氧基硅烷;另一种是羟基迁移反应,羟基由碳原子向硅原子迁移,同时硅上的一个氢原子向碳原子迁移,经由两个三元环构成的具有桥环结构的过渡态,生成甲基硅醇。两个反应过渡态中的硅均为五配位。在G3水平上两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44.5和236.8kJ/mol。动力学和热力学均有利于羟基重排反应。当硅基甲醇加热时,重排的主要产物是甲基硅醇。 2、连接在中心碳原子上的乙烯基可显著降低羟基迁移反应的活化能并增大反应速率,但是对Brook重排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3、连接在硅原子上的烃基可显著降低Brook重排反应的活化能并增大反应速率,对羟基迁移反应几乎没有影响。隧道效应对所研究反应的速率没有数量级水平的影响。 4、在MP2(full)/6-31G(d)、MP2(full)/6-311G(d,p)、B3LYP/6-31G(d)和B3LYP/6-311++G(3df,3pd)//B3LYP/6-31G(d)等理论计算模型中,B3LYP/6-311++G(3df,3pd)//B3LYP/6-31G(d)对反应活化能的预测值与G3水平的计算值最接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聚硅氧烷合成研究进展
  • 第二节 聚硅氧烷热降解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一节 从头算自恰场方法与密度泛函理论
  • 第二节 过渡态理论
  • 第三节 隧道效应校正与内禀反应坐标方法
  • 第四节 自然布居分析
  • 第三章 α-硅基醇热重排反应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硅基甲醇热重排反应的理论研究
  • 第二节 1-硅基-2-丙烯-1-醇热重排反应的从头算研究
  • 第三节 硅原子上的取代基对α-硅基醇热重排反应的影响
  • 第四章 端羟基聚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五章 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α,ω-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二节 γ-烃基对α,ω-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三节 α-烃基对α,ω-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四节 侧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五节 羟丙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六章 α,ω-羟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α,ω-羟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二节 甲基α,ω-对羟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热降解反应的影响
  • 第三节 苯基对羟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热降解反应的影响
  • 第七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各驻点的谐振频率
  •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苯基聚硅氧烷对硅橡胶阻尼性能的影响[J]. 有机硅材料 2012(06)
    • [2].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山西化工 2018(02)
    • [3].侧氨基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涂层剂的制备与性能[J]. 化工学报 2015(11)
    • [4].端氢基聚硅氧烷的应用研究进展[J]. 有机硅材料 2011(01)
    • [5].侧氨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在聚氨酯胶粘剂中的应用[J]. 聚氨酯工业 2011(04)
    • [6].氨基聚硅氧烷接枝改性纤维素膜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14(02)
    • [7].氨基聚硅氧烷乳液的膜形貌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性能[J]. 日用化学工业 2010(05)
    • [8].高透明低黏度甲基乙烯基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4)
    • [9].硅蜡聚醚氨基聚硅氧烷的制备、膜形貌及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6(10)
    • [10].氨基聚硅氧烷微乳液[J]. 有机硅材料 2009(02)
    • [11].端羟基β-氰乙基甲基聚硅氧烷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的研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9(07)
    • [12].聚醚-紫外侧基聚硅氧烷的结构表征与膜形态[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8(02)
    • [13].全氟烷基/聚醚/环氧侧基聚硅氧烷的制备与膜形貌[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02)
    • [14].再生纤维素表面氨基聚硅氧烷的膜形貌及定向排列方式[J]. 有机硅材料 2008(02)
    • [15].苯基聚硅氧烷的非均相制备与聚合机理研究[J]. 有机硅材料 2017(S1)
    • [16].多乙烯基双苯基聚硅氧烷合成工艺的优化及验证[J]. 有机硅材料 2013(04)
    • [17].季铵化嵌段聚醚氨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J]. 有机硅材料 2012(03)
    • [18].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光固化涂膜[J]. 有机硅材料 2010(05)
    • [19].致密气层控水压裂用纳米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0].季铵化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应用性能[J]. 精细化工 2014(05)
    • [21].一种温和方便的合成取代联萘酚的方法(英文)[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22].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光固化复合涂膜的性能研究[J]. 涂料工业 2010(07)
    • [23].苯乙烯接枝改性多苯基聚硅氧烷的制备及其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J]. 合成橡胶工业 2012(06)
    • [24].氨基聚硅氧烷改性HTPB型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J]. 中国胶粘剂 2010(01)
    • [25].新型交联网状端环氧基聚硅氧烷织物整理剂的制备工艺探讨[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26].氨基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J]. 胶体与聚合物 2008(04)
    • [27].耐高温湿固化侧甲基甲氧基聚硅氧烷的固化与性能探索[J]. 粘接 2017(12)
    • [28].胶粘剂新专利[J]. 粘接 2014(05)
    • [29].双端丙烯酰氧基丙基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合成及性能[J]. 纺织学报 2013(12)
    • [30].端丙烯酰基聚硅氧烷合成及其对聚丙烯酸酯的改性[J]. 纺织学报 2014(10)

    标签:;  ;  ;  ;  ;  

    羟烷基聚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