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海藻酸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纤维素/海藻酸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论文摘要

当今,资源的日益短缺以及非降解高分子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寻找和开发廉价、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已迫在眉睫。纤维素和海藻酸钠是两种引人关注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资源丰富、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易衍生化等优点。然而,纤维素分子链上大量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使其不易在普通溶剂中溶解,而且传统溶剂对环境污染严重,限制了纤维素的应用;海藻酸钠在渗透汽化和废水处理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海藻酸钠的强亲水性常常使其制备的功能材料在水溶液中失去作用,大大降低了使用范围。本论文采用廉价、无污染的NaOH/尿素溶剂体系制备功能性膜材料和微球材料,并研究其应用价值。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以7 wt%NaOH/12 wt%尿素水溶液作为溶剂在低温下溶解纤维素、室温下溶解海藻酸钠,制备出一系列钙交联的纤维素/海藻酸再生共混膜。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拉力测试等表征方法研究它们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通过渗透汽化技术研究共混膜对己内酰胺/水混合溶液的分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共混膜表面呈现一种均匀的网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渗透汽化结果表明,共混膜能有效分离己内酰胺(CPL)/水混合溶液,其中海藻酸钠含量为20 wt%的共混膜具有最大的渗透通量和较高的分离因子。通过纤维素、海藻酸钠溶液共混制得纤维素/海藻酸钠的共混溶液,采用溶胶-凝胶转相法成功制备了纤维素/海藻酸未交联共混微球(Ai)。共混微球经戊二醛交联制备了交联共混微球(GAi),并研究了两种微球的理化性质。同时,以亚甲基蓝(MB)水溶液为模型,研究交联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探讨了吸附时间、初始染料浓度、微球计量、温度、pH值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以及微球的再生性能,并初步解释了亚甲基蓝在微球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微球具有多孔结构、较大的表面积以及均匀的粒度分布。它们对MB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较快的吸附速率,24 h内便可达到吸附平衡。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不明显,染料的初始浓度、微球计量、pH值对其影响显著。微球在酸性溶液中具有较强的再生功能,能够重复使用。因此这种微球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总之,通过绿色工艺制备的纤维素/海藻酸共混膜和微球能够有效用于渗透汽化和废水的处理,是一种廉价、环保的化工产品。本论文为拓展海藻酸钠的功能价值提供了重要数据,且符合国家的持续发展战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前言
  • 1.1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及溶剂体系
  • 1.1.1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 1.1.2 纤维素的溶解原理及溶剂体系
  • 1.2 海藻酸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 1.2.1 海藻酸钠的分子结构
  • 1.2.2 海藻酸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 1.2.3 海藻酸钠的应用
  • 1.3 渗透汽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1 渗透汽化的基本原理
  • 1.3.2 膜材料的选择
  • 1.3.3 渗透汽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 1.4 新型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 1.4.1 天然材料类吸附剂
  • 1.4.2 生物吸附剂
  • 1.4.3 废料和农作物副产品吸附剂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纤维素/海藻酸共混膜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纤维素/海藻酸共混膜的制备
  • 2.2.3 纤维素/海藻酸共混膜的表征
  • 2.2.4 共混膜的渗透汽化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共混膜的表观形貌
  • 2.3.2 共混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 2.3.3 共混膜的XRD分析
  • 2.3.4 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 2.3.5 共混膜的热稳定性分析
  • 2.3.6 共混膜的溶胀分析
  • 2.3.7 渗透汽化性能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纤维素/海藻酸共混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微球的制备
  • 3.2.3 微球的表征
  • 3.2.4 微球的吸附实验
  • 3.2.4.1 染料实验溶液的制备
  • 3.2.4.2 吸附实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微球的表征
  • 3.3.1.1 微球的表观形貌分析
  • 3.3.1.2 微球的粒度分析
  • 3.3.1.3 微球的红外分析
  • 3.3.1.4 微球的热失重分析
  • 3.3.1.5 微球的XRD分析
  • 3.3.2 微球对染料的吸附行为
  • 3.3.2.1 MB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3.3.2.2 pH对吸附量的影响
  • 3.3.2.3 微球计量对吸附量的影响
  • 3.3.2.4 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3.3.2.5 吸附动力学
  • 3.3.2.6 等温吸附
  • 3.3.2.7 微球对其它染料的吸附
  • 3.3.2.8 解吸再生实验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琼脂/海藻酸钠质构性能的研究[J]. 西部皮革 2020(03)
    • [2].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在冬小麦上的施用效果[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01)
    • [3].Shewanella haliotis BP-1海藻酸裂解酶基因的克隆表达[J]. 广西科学 2016(03)
    • [4].海藻酸与稀土镧离子的相互作用研究[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3)
    • [5].行业新标准助推开门子打造“藻上好”品牌 首届海藻酸应用技术及推广发展论坛侧记[J]. 中国农资 2016(47)
    • [6].海藻酸类肥料行标四月实施[J]. 农业知识 2017(07)
    • [7].海藻酸磷酸二铵:让传统二铵增效 助企业加速转型——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袁亮博士[J]. 中国农资 2017(27)
    • [8].两块金字招牌落户开门子肥业[J]. 中国农资 2017(32)
    • [9].含海藻酸可溶性叶面肥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7)
    • [10].新型海藻酸共混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综述[J]. 丝绸 2009(03)
    • [11].海藻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进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0)
    • [12].细菌海藻酸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4)
    • [13].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泰宝动力王海藻酸[J]. 农业知识 2010(28)
    • [14].海藻酸铈配合物对毒死蜱胁迫下菠菜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02)
    • [15].海藻酸钡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09(02)
    • [16].海藻酸铁微球对偶氮染料降解反应的光催化作用[J]. 太阳能学报 2009(08)
    • [17].海藻酸分解菌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2(05)
    • [18].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及抑菌性能[J]. 纺织学报 2011(07)
    • [19].“海藻酸肥料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在武汉隆重召开[J].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17(24)
    • [20].海藻酸叶面肥在黄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1)
    • [21].江西开门子肥业集团:打造中国优质海藻酸肥料产业化基地[J]. 中国农资 2019(44)
    • [22].新型共混海藻纤维的研究现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02)
    • [23].海藻酸寡糖生物活性研究[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09(03)
    • [24].开门子海藻酸复合肥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J]. 中国农资 2017(43)
    • [25].微乳液法制备海藻酸铁微粒[J]. 光谱实验室 2010(02)
    • [26].新型海藻酸铜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08(09)
    • [27].海藻酸锌纤维的抗菌性能[J]. 纺织学报 2011(02)
    • [28].海藻酸可溶性叶面肥在无限分枝类型大豆上的应用效果[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9)
    • [29].海藻酸锌纤维[J]. 合成纤维 2013(04)
    • [30].海藻酸铝固定化糖化酶特性研究[J]. 应用化工 2010(06)

    标签:;  ;  ;  ;  ;  

    纤维素/海藻酸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