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与制度创新

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与制度创新

一、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与体制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李昕冉[1](2021)在《中国广播电视媒介产业化进程中的政府规制研究 ——以2002年后的政府规制政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持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突破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如火如荼,复杂多样的发展环境使得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不仅拥有了新的发展动力,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以及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后,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着“从无到有,从有到盛,从盛到新,从新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但是在产业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业出现了一系列消极倾向,推动着我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政策的更新和调整,因此也对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政府规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现如今,广播电视业对于我国传媒业发展仍然非常重要,其权威性和特殊性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依然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部分,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但我国近年对广播电视业的规制政策缺乏全面详尽的梳理和研究分析。对此,本论文运用与政府规制相关的媒介管理学、媒介经济学等理论对我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部分政策以及规制效果进行梳理和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2002年后政府规制的政策案例探讨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效果;运用比较分析法梳理我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历史分析出我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特征与必要性,明确政府在广播电视业的定位,从而进一步为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政府规制实践提供一些宏观的理论支持和微观的实践意见。

傅芳[2](2020)在《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困境及变革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媒体融合推动媒体领域供给侧改革,为新时代媒体内容建设注入活力。掌握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实现媒介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与政策的同步改革与创新。现代社会治理与新闻传播子系统密不可分,媒体融合拓展信息传播功能,不断延伸全媒体传播体系,对治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形成了我国媒体融合理念的具体目标与内涵,体现了新时期媒体治理发展观。中国主流媒体在实践和创新自身管理经验总结,从“中央厨房”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新媒介的背景下实现了传播理念的飞跃发展,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新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国家战略在各级政府的具体实施,不仅从顶层设计强化理念方法创新,而且需要多方面衔接融通,多元共治及互动共享。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在人才、技术、资金等关键要素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从深层次来看,传统媒体的行业思维和传播理念的局限;事业与产业的纠结,新兴媒体市场的阻隔;结构重组、体系再造,融合能力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平台再造、流程优化和集成开发仍存在差距;管理粗放、制度体系不完善;人事与薪酬创新滞后等体制机制障碍。本文认为,在我国社会转型进入矛盾凸显、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时期的现实环境下,探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媒体转型发展的本质特征,不仅要把握媒体发展的规律,准确研究媒体发展的走向和变化,而且在攻坚克难的转折点上,媒体机构身份的重新界定,风险感知与协同治理的媒体角色定位,合理调整政府——市场——社会三重利益关系,最终实现与现代社会治理规制和治理理念的有机融合。本文从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现状融入相关思考,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束缚其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长效规制体系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结构性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及路径方法,提取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模式的推广价值,创造出适应于自身的结构性和体制性模式。

高岚[3](2020)在《《垄上行》发生发展论 ——基于媒介生态学视角》文中研究指明现今,电视栏目在激烈的媒介竞争态势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农传播栏目更是步履维艰。如何应对挑战,开辟一条电视栏目发展的新路,成为了摆在业界和学界面前的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问题,凸显了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因此,研究“三农”问题,传播好国家惠农政策,解决好农民之所求,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是当代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传媒人和传媒研究者的必然选择。《垄上行》创办18年来,历经风雨,见过彩虹,书写过电视对农传播领域的辉煌与灿烂。以“现象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掀起中国电视农业栏目传播的新天地。然而,在岁月的洗礼中,《垄上行》褪去铅华:运行体制不畅、人员更替频繁、核心受众流失、效益缩减……经典栏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媒介竞争的结果?或是人为因素?亦或是体制僵硬化?研究并揭示其兴衰的历程和规律对当下电视媒体乃至于其他媒体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论文基于媒介生态学理论视角,结合实际采访《垄上行》栏目制片人和总编,将论文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垄上行》的发生起源和发生过程,基于媒介生态的内外生态因子,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以纵向时间线将栏目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发展时期、停滞左右摇摆期、寻求发展突破期。第二部分,围绕《垄上行》在快速发展期间成为现象级栏目原因展开研究,以六个“种群”(传者种群、受众种群、符号种群、营销种群、信息种群、资源种群)分析《垄上行》的特质。第三部分,探究《垄上行》在2012年至2015年间发展进退维谷成因,从认知、管理、内容、人员、受众、媒介等六个方面分析落地省台初期停滞不前的缘由。第四部分,鉴于对《垄上行》兴衰历程的思考,总结电视栏目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

王琼瑶[4](2020)在《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研究 ——基于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视角》文中认为自2018年以来,媒介融合呈现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标志着媒介融合开启从顶端走向下沉模式,媒体组织融合已经向产业结构转型迈进。对于传统主流媒体来说,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机遇:当前我国政治环境安定、经济发展平稳,居民对信息的消费需求升级,智能化产业发展迅猛。本文基于产业集约化理论,并采用产业经济学中计量经济、统计学相关方法,从规模、结构、效率三个维度出发,对传统主流媒体以及子行业的广告规模、市场集中度、户均广告营业额、人均广告营业额、资产回报率和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分析,考察了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的规模、市场结构、劳动生产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传统主流媒体产业依然呈现粗放发展状态,具有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产业集中度低;劳动力效率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特征,归根结底归因于长期的行政干预与制度约束、资金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及缺少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回顾我国传媒产业40多年的发展之路,经历了总体部署、多措并举、调整收缩、融合加剧四个阶段,也为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约化发展做出了努力,但传统主流媒体的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根据一般产业集约化理论的指导和传媒产业的实践经验,传统主流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全要素效率;强效政策支持,为产业保驾护航等路径,实现发展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整个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覃榕,覃信刚[5](2019)在《新中国70年广播电视发展理念的演进历程与主要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电视大国地位确立,正向广播电视强国迈进。广播电视各项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党的领导,离不开广播电视事业的创业创新,也离不开广播电视发展理念的引领。70年来,广播电视理念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明确的方向和特点,对广播电视的成长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其发展已形成了五大特色:鲜明的时代特色、长远的战略眼光、崇高的职责使命、持久的创新发展、明确的问题导向。

张学霞[6](2019)在《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文中研究指明当下国内外传播学研究中空间转向研究已成为一种显现的趋势。其中,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空间转向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为顺应传播学空间转向研究态势,同时也为推动中国区域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宁夏新闻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选取宁夏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空间,选取1926年-2018年这近百年的历史时长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时间,重点考察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结构性特征,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以及它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功用。本研究拟解决如下问题:如何从特殊性入手追求普遍性?如何在强调地方大众传播经验的同时,提炼出地方大众传播网络在推动和促进国家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实现对求异之上的求同的理解?本文共五章。整体而言,梳理了 1926-2018年间宁夏主要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呈现了它们发生、发展的脉络,展现了其中部分媒体消失、消亡、断裂发展的场景。采用了历时性、结构性的视角,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以文献为基础,勾勒出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生成与演进的全程、全貌,构建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宁夏四种大众传播网络模型。绪论。此部分阐明了选题背景、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研究的问题。对国内外研究做了综述,评析了宁夏新闻传播的研究现状。还界定了核心概念,说明了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此部分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命题,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力图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第一章。本章展现了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和这一空间内存在的多民族社会关系。展现了 1926-1949年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提炼出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阐释了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生成的历史意义,并概括指出了制约这一时期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第二章。本章阐明了 1949-1979年间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的缘由和过程,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呈现了这一期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分析了媒体制度、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和制约作用。第三章。本章展现了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认为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团结形象有着重大的建构作用。同时剖析了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第四章。本章展现了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媒介形态、多元力量混杂交织的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的四个结构性特征。剖析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和中国媒体融合、宁夏媒体融合的现状。剖析了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以及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影响。结论与展望。本文发现,有三种主要因素推动和促动了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的生成与演进。是权力贯穿于大众传播网络演进的始终,并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统一性的制度安排为它的生成与演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宁夏大众传播网络不断演进的强劲驱动力。本文还发现,宁夏大众传播网络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以及多民族融合等方面,在反映、形塑和建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象和地方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呈现出以下四个结构性特征。它具有极不稳定-相对不稳定-比较稳定—又开始不稳定的发展特征。同时,它还具有结构上的发展不平衡特征,层级上的汇集性和类别上的分散性特征,以及网络横向间弱连接性等特征。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与演进对当下的启示:未来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必将是不同媒介并立共存、相互转化的过程。媒体融合能够促进传播网络之间的融通和连接。最后,媒体传播网络与政务系统传播网络和自媒体传播网络之间的竞争将加剧。

窦金启[7](2019)在《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文中提出在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中国要继续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看出,从十六大期间开始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产业,其也必然要以此为其发展依据,从而形成影视“走出去”布局。影视“走出去”其实是在文化“走出去”整体战略下形成的影视产业对外传播的体系,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影视国际传播与交流的一种具有中国时代理论特色的理论。其既涉及硬性的影视产业“走出去”,也包含软性的影视文化“走出去”,但所有这些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以此,向国际社会展示良好而积极的国家形象。其实,在新世纪初,我国的影视行业就开始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方式和方法。本文采用面相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以影视“走出去”为本体,通过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颁布以来到现阶段,我国的影视行业的“走出去”的理论形成,影视“走出去”构成内容的盘整与分析,影视个案及产品的调查与研究和影视“走出去”对我国国家形象体系构建的影响等几方面作为论述和研究的对象,梳理和盘整出我国影视“走出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得出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及方法。影视对外传播理论的不断创新是形成影视“走出去”的根本。本文的第一章,侧重探讨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影视“走出去”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特性。通过对十七大到十九大期间关于影视“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影视工作指导意见的梳理,可以得出,影视“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组成之一,是在其理论指导之下所形成的。并且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其形象性、时效性和导向性的特征,进而对文化“走出去”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第二、三章,以影视“走出去”的内容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把影视“走出去”及对外影视体系中的主要构成内容—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这四种艺术形态,在新世纪“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盘整和梳理,进而得出:我国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型和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影视“走出去”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要配合国家外交方针及政策。本文第四章,以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方针为语境,分别从大国、周边、“一带一路”、以及中非“战略合作伙伴”这四个角度,对我国影视产业在这四种对外交往策略中的重点国家的“走出去”现状进行梳理,从而得出我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综合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关于提升我国影视产业整体“走出去”的可行性路径。无论是影视产业“走出去”,还是影视文化对外传播,其在实现经济目的的同时,最高级的目标是要实现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表达,树立积极的国家形象。所以,本文最后一部分就影视“走出去”对于国家形象构建体系的丰富和提升进行研究,并认为,影视“走出去”无论从内容还是方式上都已经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影视产业的对外发展在提升自身的品牌意识和影响力的同时,要自觉的肩负起对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和国家形象塑造的责任。

王珺[8](2019)在《TY广播电视台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家省会城市级别的广播电视台,TY广播电视台传播覆盖面积69.99平方公里,受众429.89万人。目前,TY广播电视台开办有5个电视频道和有5个广播频率。打造出了以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为主要宣传窗口,辅以TY广播电视网、公交移动电视、TY手机台APP收视客户端的全媒体覆盖格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传媒行业竞争的内部来看,城市广播电视台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TY广播电视台也不例外,面临着收视率与营收双重下降的困境。从传媒行业竞争的外部来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也越来越威胁到传统媒体的统治地位。可以说,TY广播电视台在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正确分析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才会让TY广播电视台在激烈的新旧媒体竞争中冲出“红海”。在市场竞争之中,TY广播电视台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在无形资产层面,TY广播电视台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有着垄断的传播渠道资源,多年的运营也已使TY广播电视台的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本土性质的信息传递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受众有着更强的亲和力。在制度层面,TY广播电视台正在逐步打破旧的窠臼,大力发展绩效管理体系,并尝试摆脱原有频道、频率管理制度的束缚,建立在资源管理更具合理性的中心管理制。不过,TY广播电视台所具有的竞争劣势同样明显,其具有的体制内的身份与体制外的运营方式所带来的红利已难以为继,节目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台内资源浪费,岗位职责不明晰,企业内部结构框架需要进一步优化,缺乏懂得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性人才,节目创新乏善可陈。通过研究分析,本文认为世界上任何一家优秀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战略管理。基于以上现状,TY广播电视台究竟应该怎样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一个如何制定适合TY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战略,并在实施中将其贯彻和完善的管理过程,以达到在未来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赢取更多利润的目标,最终实现TY广播电视台发展亦或是存在的愿景和使命。本文将努力探索,在如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以TY广播电视台为例的城市级别广播电视台的持续发展之路,为业界同仁以及更高层面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意见。

吴圆圆[9](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陶喜红,曾光[10](2019)在《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演进及其与市场结构、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文中指出以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收入来源市场化水平和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等4个维度为一级指标,构建了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0-2015年间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指数,并检验了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程度、市场结构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程度呈明显提升趋势,并表现出小幅波动状态;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收入来源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等指标的市场化进程存在较大差异;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程度与该产业市场集中度呈负相关,与该产业经济增长呈显着正相关;收入来源市场化水平、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对该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而非国有经济发育水平与该产业总收入之间关系不显着。

二、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与体制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与体制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广播电视媒介产业化进程中的政府规制研究 ——以2002年后的政府规制政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文献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一、规制与政府规制
    (一)规制概述
        1.规制的含义
        2.规制的分类
        3.规制与监管的区别
    (二)政府规制概述
        1.政府规制含义
        2.中国广播电视业的政府规制
二、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历史变迁、发展特征及必要性
    (一)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历史变迁
        1.完全行政控制阶段: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1978年)
        2.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1991年)
        3.改革突破阶段: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1991年-2000年)
        4.整体布局推进阶段: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并行(2002年-)
    (二)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发展特征
        1.毫不动摇的意识形态特征
        2.与时俱进的产业特征
        3.自我调整与改革的发展特征
    (三)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1.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特殊性
        2.顺应媒介市场化的需求
        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规制需要
        4.技术变革对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冲击
三、2002年后中国广播电视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政府规制研究
    (一)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的基本格局及规制主体
    (二)2002年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背景
    (三)2002年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中的消极倾向
    (四)2002年后中国广播电视业的政府规制总体表现
四、2002年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政府规制的实例研究
    (一)中国广播电视产业政府的经济性规制——以“限广令”为例
        1.2002年后中国广播电视业“限广令”政策梳理
        2.基于“限广令”的政府规制效果
    (二)中国广播电视产业政府的经济性规制——以“明星限薪令”为例
        1.2002年后中国广播电视业“明星限薪令”政策梳理
        2.基于“明星限薪令”的政府规制效果
    (三)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的社会性规制——以“限娱令”为例
        1.2002年后中国广播电视业“限娱令”政策梳理
        2.基于“限娱令”的政府规制效果
五、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思考
    (一)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中出现的问题
        1.政府规制能力不足与规制低效
        2.内容规制松紧失度
        3.规制手段滞后于传播技术的发展
    (二)中国广播电视业政府规制中出现问题的解决路径
        1.提高规制政策的效力等级,健全广播电视法制体系
        2.创新内容规制手段,建立内容规制框架
        3.强化互联网融合规制思维,适应技术变革新要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困境及变革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广电媒体融合释义及理论基础
    1.1 广电媒体融合释义
        1.1.1 广电媒体融合基本概念
        1.1.2 广电媒体融合的意义
    1.2 媒体融合理论基础
第2章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2.1.1 机构融合:机构重组
        2.1.2 职能融合:集团化发展
        2.1.3 平台融合:融媒体中心建设
    2.2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各级媒体自身能力差
        2.2.2 各级媒体协同机制不健全
        2.2.3 “三网融合”的体制藩篱
第3章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受阻的原因分析
    3.1 政府的政策引导不规范
        3.1.1 多头管理
        3.1.2 融合法律界限模糊
        3.1.3 政策模糊和制度障碍
    3.2 市场力量的驱动不足
        3.2.1 资源配置的非优化组合
        3.2.2 考核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3.2.3 封闭化运行机制难以满足新媒体发展需求
    3.3 社会力量的监管不力
        3.3.1 媒介服务公共性的缺失
        3.3.2 缺少行业自律制度的约束
第4章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变革路径
    4.1 建构合理的监管体制
        4.1.1 调整监管机构的权责关系
        4.1.2 建立健全融合监管法规
        4.1.3 政策的延续完善和制度设定
    4.2 建构完备的市场体制
        4.2.1 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和发展模式
        4.2.2 构建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估制度
        4.2.3 信息生产和传播机制的重构
    4.3 建构协同的社会自治体制
        4.3.1 公民媒介素养的提升
        4.3.2 行业自律体系的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

(3)《垄上行》发生发展论 ——基于媒介生态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起于阡陌——《垄上行》栏目发生过程考察
    第一节 《垄上行》发生的生态因子
    第二节 《垄上行》栏目发生过程
第二章 兴于特质——《垄上行》成为现象级栏目原因探究
    第一节 传者种群——领导思维
    第二节 受众种群——栏目定位
    第三节 符号种群——节目形态
    第四节 资源种群——人力网络
    第五节 信息种群——内容为王
    第六节 营销种群——经营模式
第三章 阻于错位——《垄上行》进退维谷成因分析
    第一节 双向认知错位
    第二节 管理模式模糊
    第三节 内容脱离实际
    第四节 人员机制不畅
    第五节 受众定位不准
    第六节 媒介声音衰弱
第四章 对农业电视栏目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 加强策划力,建设本土栏目
    第二节 推动执行力,完善管理体制
    第三节 增强营销力,全面融合资源
    第四节 提升创造力,盘活生态动能
    第五节 打造影响力,拓宽传播渠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研究 ——基于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价值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价值
    第二节 理论基础:产业集约化理论
        一 集约化的内涵
        二 产业集约化发展
    第三节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难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路线
第一章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发展的粗放化
    第一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规模分析
    第二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结构分析
        一 市场集中度
        二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中度
    第三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效率分析
        一 传统主流媒体人均营业额
        二 传统主流媒体的经营效率分析
        三 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水平
    第四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粗放发展的原因
        一 行政干预与制度约束
        二 资金匮乏
        三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四 缺乏专业性高素质人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探索与创获
    第一节 奠定集约化发展的基础
        一 总体部署:产业化起步与市场化探索
        二 多措并举:产业繁荣阶段
    第二节 集约化发展的尝试与加速
        一 调整收缩:集团化发展阶段
        二 融合加剧:产业融合发展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约化发展可行路径之一:做大主流媒体规模
    第一节 加快产业融合,提高竞争实力
        一 主流媒体产业内的融合
        二 主流媒体与数字媒体的融合
        三 主流媒体与非传媒产业的融合
    第二节 推进产业聚集,实现集群发展
        一 主流媒体产业的空间聚集
        二 建立合作联盟,构建虚拟产业集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主流媒体集约化发展的可行路径之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节 保障内容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分发
        一 实现内容产品的增值与创新
        二 构建信息内容的分发系统
    第二节 夯实主流媒体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础
        一 加强核心数字技术的自主研发
        二 推动传媒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构建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队伍
        一 培养适应新传播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二 完善吸引、留住传媒人才的流程
    第四节 强效制度支持,为产业保驾护航
        一 重塑传统主流媒体的市场主体
        二 制定科学的传统主流媒体产业规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选题缘由、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思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报纸传播初占主导地位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26-1949)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中的宁夏及其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一、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以及初始形成
        二、宁夏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第二节 1926-194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中山日报》《贺兰》等报刊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为期几个月的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报纸传播网络初占主导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呈现
        一、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和构建生成的历史意义
        二、制约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
第二章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49-1979)
    第一节 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一、独特的空间再生产: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第二节 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1949-1979年间宁夏6份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三、电视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剖析
        一、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媒体制度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
        三、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制约与支撑
第三章 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79-2003)
    第一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实践
        一、以党报为首、以其他报纸为补充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宁夏无线广播的新闻传播实践
        三、宁夏无线、有线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
        四、1998-2003年间宁夏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第二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逐层呈现
        一、多元报纸传播网络
        二、无线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广播传播网络
        三、有线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电视传播网络
        四、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媒体传播网络
    第三节 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分析
        一、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形象的重大建构
        三、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2003-2018)
    第一节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宁夏以党报为首、以都市报为重要支撑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2003-2018年间宁夏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以新闻网站和手机报为代表的宁夏新媒体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二、以媒体微博、媒体微信为代表的宁夏新新媒体的发展及问题
    第三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解析和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
        二、宁夏大众传媒在媒介融合面向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的逐层呈现
        一、宁夏报纸传播网络中都市报的影响力渐次衰退
        二、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不再居于主导位置,影响力不断收缩
        三、新媒体传播网络曾迅速发展,不断扩张,现在又逐渐归于平淡
        四、新新媒体传播网络不断应用新媒介,影响力却始终有限
    第五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全景式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
        一、整体性结构特征
        二、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双重影响
        三、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冲击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当代启示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清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依据
    二、相关概念的厘清和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五、研究意义及创新
第一章 影视“走出去”的文化理论支撑
    第一节 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影视对外传播
        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成
        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义
        三、文化“走出去”的方式
        四、影视对外传播结合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时代理论成果
    第二节 影视“走出去”的特征及其影响
        一、影视“走出去”的媒介特性
        二、中国影视“走出去”的影响力分析
        三、制约影视“走出去”影响力的因素
    第三节 影视“走出去”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一、影视艺术具有天生的文化责任
        二、影视媒介影响文化认同
        三、影视产品转变价值取向
第二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上)
    第一节 映像东方--国产电影“走出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利好的电影“走出去”政策
        二、国产电影海外推广与传播内容
        三、国产电影“走出去”的影响力及问题分析
    第二节 剧领天下--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环境
        二、国产电视剧海外推广与发行内容
        三、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下)
    第一节 纪录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国产纪录片及其“走出去”环境
        二、国产纪录片“走出去”的路径及内容
        三、国产纪录片“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多彩世界--国产动画片“走出去”及问题分析
        一、国产动画“走出去”的环境及利好政策
        二、国产动画片的海外销售与发行
        三、国产动画片的国际合作分析
第四章 影视“走出去”在外交语境中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第一节 中国影视在欧美大国“走出去”影响力的提升
        一、美国
        二、法国
        三、俄罗斯
    第二节 中国影视在周边国家“走出去”影响力的扩大
        一、越南
        二、蒙古
        三、印度
    第三节 深耕“一带一路”的中国影视“走出去”
        一、匈牙利
        二、泰国
        三、埃及
    第四节 中国影视在非洲主流国家“走出去”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中国影视业在非洲发展概况
        二、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传播的优势
        三、中国影视在非洲传播的问题分析
    第五节 中国影视“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一、多途径调控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
        二、主抓影视节目内容,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多元化传播渠道,建设基础化数字平台
        四、完善对外影视人才培养建构
        五、建立良性的监督反馈机制
第五章 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研究
    第一节 文化形象与影视媒介
        一、文化形象与国家形象塑造
        二、西方映像中的中国形象
        三、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生成
    第二节 影视媒介塑造国家形象的规律
        一、对外宣传让位于国际传播
        二、不断拓展对外传播平台
        三、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四、影视创作要保持文化自觉
    第三节 影视创作表达国家形象的问题与不足
        一、文本创作方面,缺乏思想力量
        二、作品表达方面,缺乏视觉感染力
        三、推广发行方面,缺乏民族基础层面的统筹
        四、学术研究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引和批评
        五、文化消费方面,缺乏民族意识引导的力量
    第四节 影视“走出去”塑造国家形象的方式与原则
        一、影视媒介对于国家形象传播的优势
        二、影视作品塑造国家形象的手段
        三、其他的影视文化形式与国家形象塑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
附录B 《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倡议书》
附录C 《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附录D 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奖作品目录
附录E 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获奖名单一览
附录F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评优单元优胜作品
附表G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的对外影视节目一览
附录H 三大欧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TY广播电视台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战略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媒体战略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线路技术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线路技术框架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的概念与发展
    2.2 城市电视台战略管理体系与发展路径
        2.2.1 战略管理体系
        2.2.2 城市电视台发展型战略的路径
    2.3 价值链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
        2.3.1 价值链理论与传媒产业价值链
        2.3.2 核心竞争力理论
    2.4 分析方法
        2.4.1 PEST分析法
        2.4.2 SWOT分析法
        2.4.3 IFE矩阵和EFE矩阵
第三章 TY广播电视台外部环境分析
    3.1 TY广播电视台基本概况及业务说明
        3.1.1 TY广播电视台基本情况
        3.1.2 TY广播电视台体制改革
        3.1.3 TY广播电视台主营业务
    3.2 宏观环境分析(PEST)
        3.2.1 政治因素
        3.2.2 经济因素
        3.2.3 社会文化及人口因素影响
        3.2.4 技术因素
        3.2.5 地理因素
    3.3 行业环境分析
        3.3.1 行业特点
        3.3.2 广电行业现状
    3.4 外部环境因素(EFE)分析
第四章 TY广播电视台内部环境分析
    4.1 TY广播电视台价值链分析
        4.1.1 TY广播电视台价值链基本活动分析
        4.1.2 TY广播电视台价值链支持性活动分析
    4.2 内部环境因素分析(IFE)
第五章 TY广播电视台发展战略选择
    5.1 TY广播电视台的使命与愿景
    5.2 TY广播电视台的SWOT分析
    5.3 TY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战略分析
        5.3.1 核心竞争力分析
        5.3.2 发展方向分析
        5.3.3 对于其它媒体的借鉴
        5.3.4 TY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战略选择
        5.3.5 TY广播电视台的具体战略目标
第六章 TY广播电视台发展战略的实施
    6.1 围绕“内容生产”提升综合竞争力
        6.1.1 找准发展定位形成竞争合力
        6.1.2 创新营销思路提升影响力
        6.1.3 尝试制播分离实现效益最大化
    6.2 在全台实施纵向一体化实现价值链延伸
        6.2.1 对节目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开发
        6.2.2 积极开展频道频率线下活动
        6.2.3 加大对外输出技术服务的力度
        6.2.4 积极寻求合作加入影视制作产业
    6.3 在全台实施横向一体化实现媒体融合布局
        6.3.1 媒体融合布局
        6.3.2 依托城市电视台联盟打造开放性媒体
第七章 TY广播电视台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7.1 体制保障
        7.1.1 理顺TY广播电视台与TY文广集团的关系
        7.1.2 调整频率、频道与台之间的关系
    7.2 人事管理保障
        7.2.1 完善人才管理
        7.2.2 健全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体系
    7.3 财务管理保障
        7.3.1 以成本管理入手整合财务流程
        7.3.2 探索资本运作拓展投资领域
    7.4 技术保障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10)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演进及其与市场结构、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一) 市场化程度的测度及其应用研究
    (二) 传媒产业市场化的相关研究
    (三) 简要的评价
三、基于熵权法的市场化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市场化程度的测度
    (一) 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三) 市场化程度指标的测度
        1. 指标无量纲处理
        2. 计算指标bij的比重pij
        3. 计算各二级指标的信息熵值
        4. 计算各二级指标的变异程度系数
        5. 计算各二级指标权重
        6. 计算各一级指标的市场化演进指数值
        7. 市场化演进综合评价指数
    (四) 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指数评价结果
四、市场化程度、市场结构与产业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
    (一) 理论基础及假定
    (二) 模型的构建
    (三) 数据来源及说明
    (四) 实证检验
五、结论及进一步的思考

四、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与体制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广播电视媒介产业化进程中的政府规制研究 ——以2002年后的政府规制政策为例[D]. 李昕冉.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困境及变革路径研究[D]. 傅芳. 山西大学, 2020(04)
  • [3]《垄上行》发生发展论 ——基于媒介生态学视角[D]. 高岚. 长江大学, 2020(02)
  • [4]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研究 ——基于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视角[D]. 王琼瑶. 郑州大学, 2020(02)
  • [5]新中国70年广播电视发展理念的演进历程与主要特征[J]. 覃榕,覃信刚.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9(10)
  • [6]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D]. 张学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D]. 窦金启.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8]TY广播电视台发展战略研究[D]. 王珺. 山西大学, 2019(01)
  • [9]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10]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演进及其与市场结构、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J]. 陶喜红,曾光.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01)

标签:;  ;  ;  ;  ;  

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与制度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