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副神经节瘤SDHB、SDHC及SDHD基因突变分析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SDHB、SDHC及SDHD基因突变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初步了解国人颈部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PGL)患者中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亚单位SDHB, SDHC及SDHD基因突变位点、突变率及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为PGL的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从而为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组采用的病例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6年4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24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外周血和(或)肿瘤组织标本共计34例。留取48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TKM法提取,肿瘤组织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血液/细胞/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PCR法扩增SDHB、SDHC、SDHD基因各外显子,纯化后直接测定DNA序列,并将测序结果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公布的标准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1、在本课题组研究的24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中2例患者发现SDHD基因第二外显子发生无义突变,即c.112C>T,导致第38密码子由CGA变为TGA (R38X)。其中1例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29岁,临床表现未见异常,病理类型为良性。另1例患者为男性,发病年龄为27岁,无明显临床表现,病理示:副神经节瘤,侵犯小血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并见腺管内瘤栓,恶性倾向。2、在本课题组研究的24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中1例患者发现SDHD基因第三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即c.311A>C,导致第104密码子由CAC变为CCC(H104P)。该患者为男性,发病年龄22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病理类型为良性,左下颌下静脉瘤栓。3、在本课题组研究的24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中2例患者发现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发生同义突变,即c.18C>A,致第6密码子由GCC变为GCA(A6A)。1例患者为男性,发病年龄17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口角歪斜,眼睑上抬受限,病理为恶性,累犯神经。另1例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30岁,临床表现无明显异常,病理为恶性,累犯神经。4、在本课题组研究的24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中1例患者发现SDHB基因第六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即c.594C>A,致第198密码子由AGC变为AGA(S198R)。该患者男性,发病年龄为58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病理类型为良性,侵犯被膜。5、本课题组研究的24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中均未发现SDHC基因突变。结论1、本课题组研究中25.O%(6/24)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携带SDH基因突变,包括SDHB 3例,SDHD 3例,两者的检出率均为12.5%。未发现SDHC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在副神经节瘤中发生率较低。2、本课题组研究的21例良性病例中,4例患者携带SDH基因突变,占19.1%,分别为SDHB1例(4.8%),SDHD3例(14.3%)。SDHD基因突变主要与良性副神经节瘤的发病相关。SDHB基因突变为发生于第六外显子的错义突变S198R。SDHD基因突变中,2例为发生于第二外显子的无义突变R38X,1例为发生于第三外显子的错义突变H104P。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H104P这一突变形式,提示其可能为新发现的突变类型。3、本课题组研究的3例恶病例中,2例患者携带SDH基因突变,占66.7%,均为SDHB第一外显子的同义突变A6A,提示A6A可能影响副神经节瘤的表型。SDHB基因突变与恶性副神经节瘤的发病相关。4、本课题组研究的4例携带SDH基因突变良性患者中,有3例患者的肿瘤表现出局部侵袭行为(包括侵犯周围纤维组织及周围血管组织),提示SDH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5、对国人发病年龄早、病理为恶性或表现为侵袭性行为的副神经节瘤病例进行SDHB、SDHC、SDHD基因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草莓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抗性及其SdhB基因序列差异的分子检测[J]. 园艺学报 2019(11)
    • [2].嗜铬细胞瘤PLAGL1基因表达及甲基化水平与SDHB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14(08)
    • [3].SDHB基因突变相关儿童左上纵隔嗜铬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J]. 江苏医药 2018(04)
    • [4].SDHB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J]. 激光生物学报 2009(03)
    • [5].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RET、VHL、SDHD、SDHB遗传基因变异的检测[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4)
    • [6].胃肠道间质瘤的基因检测与临床、病理、影像的相关性研究[J]. 解剖科学进展 2020(06)

    标签:;  ;  ;  ;  ;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SDHB、SDHC及SDHD基因突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