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绞股蓝对雄性小鼠F-2毒素中毒的控毒研究

茶多酚、绞股蓝对雄性小鼠F-2毒素中毒的控毒研究

论文摘要

F-2毒素即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类雌激素霉菌毒素,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同时能够降低家畜的采食量,导致生长下降,免疫抑制,繁殖障碍,降低畜禽产品的品质,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已成为养猪业的第二杀手,甚至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此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研究目的:探讨中草药提取物茶多酚、绞股蓝对雄性小鼠F-2毒素中毒的控毒研究,并且比较两种药物的抑毒作用,阐明控毒机制。为有效控制F-2毒素的体内毒性,研制有效的控毒制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30日龄左右小白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Ⅰ)对照组、(Ⅱ)F-2毒素组、(Ⅲ-Ⅴ)F-2毒素+茶多酚低、中、高浓度组、(Ⅵ-Ⅷ)F-2毒素+绞股蓝提取物低、中、高浓度组,每天上午分别予Ⅱ-Ⅷ组小鼠以10μg/0.5ml每只灌胃攻毒F-2毒素,Ⅰ组小鼠灌胃10%酒精0.5ml/只,下午Ⅰ、Ⅱ组分别灌胃0.5ml/只蒸馏水,Ⅲ-Ⅴ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浓度的茶多酚溶液0.5ml/只,Ⅵ-Ⅷ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浓度的绞股蓝提取物水溶液0.5ml/只,连续15天,实验结束称取睾丸重量,比较各组体重、睾丸质量及睾丸脏器系数的变化;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用常规方法检测睾丸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睾丸P53、Bcl-2、Bax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小鼠攻毒F-2毒素后睾丸重量与睾丸脏器系数与对照组、茶多酚控毒组、绞股蓝控毒组比较明显降低,而体重无显著性变化。TUNEL法检测生殖细胞凋亡结果为:茶多酚、绞股蓝对F-2毒素致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控毒效果,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凋亡率呈下降趋势。SOD活性与MDA含量检测结果,F-2毒素组SOD活性显著降低,茶多酚各剂量组、绞股蓝各剂量组均与F-2毒素组呈极显著差异(P<0.01),且随着茶多酚、绞股蓝剂量增大,SOD活性呈上升趋势;F-2毒素组MDA含量明显升高,其余各组与F-2毒素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随着各组剂量增加,MDA含量逐渐减少。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睾丸组织P53、Bcl-2、Bax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为:对照组各基因蛋白表达正常,F-2毒素组P53、Bax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cl-2则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利用茶多酚、绞股蓝控毒后,各控毒组的P53、Bax的表达量与毒素组比较明显降低,Bcl-2表达升高,均呈现显著差异,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论:①F-2毒素能促进雄性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茶多酚、绞股蓝提取物对F-2毒素引起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控毒作用;②F-2毒素能使小鼠睾丸组织中SOD活性降低及MDA含量增加,而茶多酚、绞股蓝提取物能抑制F-2毒素对机体的强氧化作用,增强睾丸组织中SOD活性,减少MDA的含量;③P53、Bcl-2、Bax等基因参与了雄性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调控,F-2毒素能增强P53、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茶多酚、绞股蓝提取物能有效的增强Bcl-2基因表达,使P53、Bax蛋白表达减少;④茶多酚、绞股蓝提取物对F-2毒素毒性作用的控制主要是因其强抗氧化作用和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机理研究进展
  • 3 目前对玉米赤霉烯酮控毒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4 细胞凋亡
  • 5 睾丸生殖细胞凋亡
  • 6 茶多酚
  • 7 绞股蓝
  •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主要仪器设备
  • 1.2 供试材料
  • 1.3 主要试剂
  • 1.4 试剂配制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试剂剂量选定
  •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式
  • 3 各指标的测定
  • 3.1 睾丸脏器系数
  • 3.2 病理组织学检查
  • 3.3 细胞凋亡检测
  • 3.4 SOD和MDA的测定
  • 3.5 RT-PCR半定量分析法检测相关基因
  • 结果与分析
  • 1 各组小鼠体重、睾丸重量及脏器系数的变化
  • 2 睾丸生殖细胞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 3 TUNEL定量检测F-2毒素对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 4 F-2毒素对睾丸生殖细胞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5 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的基因表达
  • 讨论
  • 1 茶多酚、绞股蓝对F-2毒素中毒小鼠体重、睾丸及脏器系数的影响
  • 2 茶多酚、绞股蓝对F-2毒素中毒小鼠病理组织学影响
  • 3 茶多酚、绞股蓝对F-2毒素中毒小鼠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 4 茶多酚、绞股蓝对F-2毒素中毒小鼠睾丸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5 茶多酚、绞股蓝对F-2毒素中毒小鼠睾丸组织各基因表达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绞股蓝及其制剂的研究概况[J]. 西北药学杂志 2020(02)
    • [2].平利绞股蓝皂甙的提取工艺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 2020(02)
    • [3].绞股蓝治疗糖尿病的效应成分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20(08)
    • [4].绞股蓝化学成分的降血脂机制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20(08)
    • [5].绞股蓝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养猪 2020(04)
    • [6].绞股蓝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猪、鸡生产中的应用潜力[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9)
    • [7].瑶山良药绞股蓝[J]. 广西林业 2019(04)
    • [8].绞股蓝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7(05)
    • [9].安康市绞股蓝专利状况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19)
    • [10].绞股蓝食用专利状况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20)
    • [11].绞股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11)
    • [1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减肥茶中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J]. 湖南中医杂志 2015(12)
    • [13].绞股蓝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现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01)
    • [14].保健蔬菜绞股蓝[J]. 农村百事通 2016(04)
    • [15].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J]. 中药材 2016(03)
    • [16].药用植物绞股蓝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12)
    • [17].绞股蓝总皂苷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 [18].绞股蓝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安徽林业科技 2014(06)
    • [19].中国绞股蓝种质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利用[J]. 陕西农业科学 2015(04)
    • [20].罗汉果套种绞股蓝试验[J]. 南方园艺 2015(01)
    • [21].保健蔬菜绞股蓝[J]. 长江蔬菜 2015(07)
    • [22].绞股蓝总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5(02)
    • [23].绞股蓝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1)
    • [24].减肥古方[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7(03)
    • [25].5种中药媲美人参[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08)
    • [26].平利县绞股蓝茶叶渠道建设探析[J]. 山西青年 2016(10)
    • [27].大豆异黄酮协同绞股蓝的抗氧化研究[J]. 现代养生 2014(21)
    • [28].绞股蓝有什么保健作用?[J]. 食品与健康 2009(12)
    • [29].寻魅本草 绞股蓝[J]. 养生大世界(B版) 2010(02)
    • [30].忆昔绞股蓝[J]. 健身科学 2010(05)

    标签:;  ;  ;  ;  

    茶多酚、绞股蓝对雄性小鼠F-2毒素中毒的控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