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域—惯习理论的农村籍大学生城市适应性研究

基于场域—惯习理论的农村籍大学生城市适应性研究

论文摘要

适应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是个体或群体对具有差异的文化的一种逐渐接受的过程,从而形成与之相应的行为、观念,达到融入其社会的目的。农村籍大学生对城市社会的适应其实质是对城市文化的接受过程,与城市文明和城市社会不断融合的过程,一个以“城市人”为参照群体、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的社会过程,从而最终实现融入城市社会的目的。研究农村籍大学生城市适应不仅有利于深入地了解农村籍大学生并促进农村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还有利于做好农村籍学生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选取在读或毕业于我国某研究型大学的7位农村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扎根理论为研究设计路径,通过深度访谈的形式深入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全面呈现他们在适应城市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发展的现状、采取的策略以及繁芜的内心世界。对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分析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并在对原始材料逐级编码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关的核心概念,最终在这些核心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归纳形成“实质理论”。本研究借鉴布迪厄的社会学场域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分析框架:将农村籍大学生置于城市“场域”中,观察他们在这个既是空间场域又是社会场域中所处位置与所持立场,以及他们如何参与场域资本竞争,遵循游戏规则,生成何种惯习,其所处的位置、所持有的资本以及所具有的惯习又是如何影响其行为策略的。本研究因为在方法和理论方面的崭新尝试而有新的发现。研究表明,农村籍大学生在形式上能够适应、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在心理上还处于边缘的、游离的状态。同城市籍大学生相比,他们对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有着更高的诉求。在城市场域中,对文化资本的争夺依然是农村籍大学生和城市籍大学生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最主要方式,但是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在社会阶层流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阶层出现固化。农村籍大学生的资本结构和数量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场域中的位置,位置又进一步型塑着农村籍大学生在城市适应过程中的惯习,这些惯习又影响了他们的行为策略。农村籍大学生的自身乡土惯习以及在城市世界中形成的“实践性惯习”对他们的行为策略起到型塑作用。对于农村籍大学生而言,“顺应”和“服从”仍是他们适应城市的在场生存策略,渴望向更高一个阶层流动是支撑他们突围进场的动力,“到乡镇工作”是他们退场的主要选择。本研究的结论是,农村籍大学生如果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只有主动将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予以整合并形成一种超越于现有两种文化的优秀文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之源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聚焦
  • 1.4 重要概念界定
  • 2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工具
  • 2.3 研究抽样
  • 2.4 资料收集
  • 2.5 资料分析
  • 2.6 研究的质量检验
  • 3 被动与主动:农村籍大学生的入场突围
  • 3.1 文化资本:挤过“独木桥”之后也并非坦途一片
  • 3.2 经济资本:这是“游戏”的筹码
  • 3.3 社会资本:融入城市过程中的一只“拦路虎”
  • 4 游离的过客:农村籍大学生的在场状态
  • 4.1 彷徨和焦灼:“我”是“第一”却不“优秀”
  • 4.2 局外人与边缘人:“我”永远是那个旁观者
  • 4.3 孤独与沉默:谁才是“我”心中的那个她
  • 5 纠结与无奈:农村籍大学生的离场选择
  • 5.1 纠结观望:打道回府还是蜗居城市
  • 5.2 无奈转场:暂时离开等待再入场
  • 6 策略与讨论
  • 6.1 惯习与策略
  • 6.2 讨论与建议
  • 6.3 创新与局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联系信件
  • 附录3 访谈提纲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与对策[J]. 求索 2011(05)
    • [2].一般院校农村籍学生的自卑心理及对策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12)
    • [3].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 2016(08)
    • [4].提高河北省农村籍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策略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12)
    • [5].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J]. 求知导刊 2015(23)
    • [6].关于促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 职业时空 2011(11)
    • [7].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青春岁月 2015(21)
    • [8].宏观视角下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力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09)
    • [9].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5)
    • [10].农村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教育评论 2013(01)
    • [11].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研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2].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
    • [13].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障碍研究[J]. 时代教育 2016(15)
    • [14].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19)
    • [15].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境研究及对策探析[J]. 世纪桥 2015(04)
    • [16].浅析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现代交际 2015(07)
    • [17].农村籍大学生的城市适应研究——一项来自江苏北部农村籍大学生的调查[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04)
    • [18].“双创”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20)
    • [19].农村籍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成因及措施[J]. 高等农业教育 2014(05)
    • [20].刍议农村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J]. 科技广场 2010(04)
    • [21].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路径探析[J]. 求知导刊 2015(10)
    • [22].农村籍大学生城市社会化问题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
    • [23].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与思考——基于2012年对河北省十一地市的实证调查[J]. 河北学刊 2013(04)
    • [24].农村籍大学生角色转型的影响因素探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04)
    • [25].农村籍师范生农村任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部师范院校的调查[J]. 复旦教育论坛 2018(04)
    • [26].论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在反哺农村中的社会功能[J]. 延边党校学报 2016(02)
    • [27].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困境与对策[J]. 继续教育研究 2016(12)
    • [28].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32)
    • [29].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问题探讨[J]. 高等农业教育 2013(05)
    • [30].农村基层视阈下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之路[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标签:;  ;  ;  ;  ;  

    基于场域—惯习理论的农村籍大学生城市适应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