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脾脏ERα、NGF、IL-2、AR表达的影响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脾脏ERα、NGF、IL-2、AR表达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大豆异黄酮(SI)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脾脏内雌激素受体-alpha(ERα)、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2(IL-2)、雄激素受体(AR)蛋白和mRNA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探讨ERα、NGF、IL-2和AR在下丘脑、垂体、脾脏中表达的意义及大豆异黄酮对下丘脑—垂体—脾脏中四种物质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通过分离肠道内容物来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青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去卵巢组分别补充高、中、低、对照(溶剂)剂量大豆异黄酮,补充至2周和6周每组各宰杀5只,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寡核苷酸探针原位组织杂交方法,对大鼠的下丘脑、垂体、脾脏中ERα、NGF、IL-2、AR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进行研究,并运用活菌计数法对肠道内容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①ERα、NGF、IL-2、AR蛋白和mRNA分布于下丘脑的弓状核、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室周核和室旁核,表明ERα、NGF、IL-2、AR在下丘脑发挥了广泛的作用,而四种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核和突起,少量存在于胞浆和胞膜中,表明内源性雌激素主要通过经典的核受体途径进行基因转录调控,也有部分通过非基因组机制。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各核团中ERα、NGF、IL-2、AR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神经元数目总趋势是显著降低,而补充SI后四种阳性产物的强度和数目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6H(6周高剂量)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6L(6周低剂量)组仅有少许回升,6M(6周中剂量)组介于两者之间,2周各剂量组中仅在2H(2周高剂量)组有回升,表明SI可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进而促进NGF、IL-2、AR的表达,在维持和保护下丘脑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存在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另外ERα、NGF、IL-2、AR表达变化的相似性提示四者在SI对下丘脑的作用中是相互协调和联系的。②ERα、NGF、IL-2、AR蛋白和mRNA在垂体前叶、中叶和后叶均有分布,且主要定位于胞核,胞膜和胞浆中很少,表明ERα、NGF、IL-2、AR参与了垂体生理功能的发挥。去卵巢大鼠垂体中ERα、NGF、IL-2、AR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下降,而且6C(6周去卵巢对照)组比2C(2周去卵巢对照)组下降更多。体外补充SI后,垂体ERα、NGF、IL-2、AR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6H组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的水平,而2周各剂量组和6M、6L组仅有部分恢复或无明显变化,且四者分布和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SI在垂体结构和功能维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存在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也表明SI在垂体中的作用是相互协调和影响的。③脾脏中广泛分布着ERα、NGF、IL-2、AR蛋白,主要分布于被膜下方的红髓区,而在白髓仅有极少量分布,mRNA分布区域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仅在量上存在差异,即mRNA较蛋白表达多,表明ERα、NGF、IL-2、AR参与了脾脏免疫调节功能的发挥。去卵巢大鼠脾脏中ERα、NGF、IL-2、AR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下降,而且随着去除卵巢时间的延长下降更多。体外补充高剂量SI6周后,脾脏ERα、NGF、IL-2、AR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的水平,而2周各剂量组和6M、6L组仅有部分恢复或无明显变化,表明SI通过ERα对脾脏内NGF、IL-2、AR的表达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而四者分布和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SI在脾脏中的作用是相互协调和联系的。④ERα、NGF、IL-2、AR蛋白和mRNA在下丘脑、垂体、脾脏中的分布区域基本相似,推测它们在下丘脑、垂体、脾脏可能存在共表达区域,且相互影响来调节它们在这三个组织器官中的共表达位点。而且在去卵巢和补充SI的大鼠下丘脑、垂体、脾脏中ERα、NGF、IL-2、AR分布和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SI对下丘脑—垂体—脾脏及ERα、NGF、IL-2、AR的作用是相互调节和影响的。⑤SI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促进乳酸杆菌的生长,表明SI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微生态平衡。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1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 1.1 大豆异黄酮的来源、分布及结构
  • 1.2 大豆异黄酮的代谢
  • 1.3 生物学功能
  • 1.3.1 雌激素样作用
  • 1.3.2 抗肿瘤作用
  • 1.3.3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1.3.4 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 1.3.5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 1.3.6 抗早老年性痴呆症的作用
  • 1.3.7 抗菌消炎作用
  • 1.4 大豆异黄酮对类固醇信号转导的作用
  • 1.4.1 大豆异黄酮影响代谢、信号转导及基因转录的关健酶活性
  • 1.4.2 大豆异黄酮和血清结合蛋白
  • 1.4.3 大豆异黄酮与膜受体
  • 1.4.4 大豆异黄酮与雌激素核受体
  • 2 神经—免疫—内分泌的关系
  • 2.1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 2.1.1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2.1.2 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 2.2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 2.2.1 免疫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2.2.2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控制
  • 2.3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
  • 2.3.1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 2.3.2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实验一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脾脏ERα、NGF、IL-2、AR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大豆异黄酮
  • 1.1.2 实验动物及基础日粮
  • 1.1.3 仪器设备
  • 1.1.4 试剂及配置
  • 1.2 方法
  • 1.2.1 动物分组及饲养管理
  • 1.2.2 取材
  • 1.2.3 垂体中ERα、NGF、IL-2、AR蛋白和mRNA的测定
  • 1.2.4 下丘脑和脾脏中ERα、NGF、IL-2、AR蛋白和mRNA的测定
  • 1.2.6 显微观察、拍照及图像分析
  • 2 结果
  • 2.1 ERα、NGF、IL-2、AR在下丘脑中的表达及变化
  • 2.1.1 ERα、NGF、IL-2、AR蛋白在下丘脑中分布的特点
  • 2.1.2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ERα、NGF、IL-2、AR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3 ERα、NGF、IL-2、AR mRNA在下丘脑中分布的特点
  • 2.1.4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ERα、NGF、IL-2、AR mRNA表达的影响
  • 2.2 ERα、NGF、IL-2、AR在垂体中的表达及变化
  • 2.2.1 ERα、NGF、IL-2、AR蛋白在垂体中分布的特点
  • 2.2.2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垂体ERα、NGF、IL-2、AR蛋白表达的影响
  • 2.2.3 ERα、NGF、IL-2、AR mRNA在垂体中分布的特点
  • 2.2.4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垂体ERα、NGF、IL-2、AR mRNA表达的影响
  • 2.3 ERα、NGF、IL-2、AR在脾脏中的表达及变化
  • 2.3.1 ERα、NGF、IL-2、AR蛋白在脾脏中分布的特点
  • 2.3.2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脾脏ERα、NGF、IL-2、AR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3 ERα、NGF、IL-2、AR mRNA在脾脏中分布的特点
  • 2.3.4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脾脏ERα、NGF、IL-2、AR mRNA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ERα、NGF、IL-2、A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
  • 3.2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ERα、NGF、IL-2、AR表达的影响
  • 3.3 ERα、NGF、IL-2、AR在垂体中的表达
  • 3.4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垂体ERα、NGF、IL-2、AR表达的影响
  • 3.5 ERα、NGF、IL-2、AR在脾脏中的分布
  • 3.6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脾脏ERα、NGF、IL-2、AR表达的影响
  • 3.7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脾脏ERα、NGF、IL-2、AR表达的影响
  • 4 结论
  • 实验二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肠道内容物菌群的初探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大豆异黄酮
  • 1.1.2 实验动物及基础日粮
  • 1.1.3 仪器设备
  • 1.1.4 试剂及配置
  • 1.2 方法
  • 1.2.1 动物分组及饲养管理
  • 1.2.2 取材
  • 1.2.3 样品稀释
  • 1.2.4 样品滴种
  • 1.2.5 细菌培养方法
  • 1.2.6 细菌计数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图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以AR事件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0)
    • [2].增强现实技术(AR)在服装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轻工科技 2020(01)
    • [3].增强现实技术(AR)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 2020(01)
    • [4].AR技术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应用[J]. 山东化工 2020(01)
    • [5].浅谈AR技术在交互设计中的运用[J]. 大众文艺 2020(05)
    • [6].AR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02)
    • [7].基于AR技术的三维交互式虚拟装配系统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 2020(06)
    • [8].商业银行应用AR技术前景探讨[J]. 中国新通信 2020(01)
    • [9].AR公司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企业 2020(02)
    • [10].基于AR技术的桂北地区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探究[J]. 南方农机 2020(05)
    • [11].AR技术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索[J]. 山东化工 2020(04)
    • [12].虚拟时代AR广告的可供性特征探析[J]. 出版广角 2020(05)
    • [13].AR技术在实验课堂的应用研究——以化工原理实验为例[J]. 化工时刊 2020(03)
    • [14].AR技术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播中的应用[J]. 美术观察 2020(04)
    • [15].运用AR技术对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保护的路径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20(01)
    • [16].AR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研究[J]. 才智 2020(09)
    • [17].AR技术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 物理与工程 2020(01)
    • [18].AR出版在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的应用探讨[J]. 出版与印刷 2020(02)
    • [19].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交互式包装设计——以太平猴魁AR包装为例[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基于角色形象设计的AR步行导航地图用户体验[J]. 美术大观 2020(04)
    • [21].一种基于AR技术的多源信息融合立体防控系统[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20(03)
    • [22].基于AR技术的少儿图书产品开发思路[J]. 价值工程 2020(16)
    • [23].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AR图书现状及展望[J]. 福建图书馆学刊 2020(02)
    • [24].基于增强现实技术AR的文化平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0(07)
    • [25].互联网下二维码与AR融入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分析[J]. 信息记录材料 2020(07)
    • [26].公共空间的共同生产:数字媒介如何形塑城市意象——以抖音地标AR特效为例[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0(09)
    • [27].基于AR模型的维纳滤波器设计分析[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0(09)
    • [28].AR商业落地进一步加快!亮风台B+轮融资获得1.2亿元[J]. 营销界 2019(22)
    • [29].增强现实(AR)技术在汽车传感器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 时代汽车 2019(17)
    • [30].AR技术在数字旅游中的运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9(19)

    标签:;  ;  ;  ;  ;  ;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脾脏ERα、NGF、IL-2、AR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