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版权法中的网络侵权 ——对中国网络侵权的价值启示

论美国版权法中的网络侵权 ——对中国网络侵权的价值启示

论文摘要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美国版权法中的网络侵权问题。本文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及实证分析和辨证分析的方法,较全面地研究了美国版权法中的侵权问题现象,重点研究了美国版权法中的网络侵权问题。通过深入地研究和比较,进一步对我国版权法中网络侵权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论文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对美国版权法中的一般侵权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明确了侵权意图的情况下,通过两个步骤来认定构成侵权。在版权法中有侵权的使用,就会有合理的使用。与我国著作权法中所列举的合理使用情况不同,美国版权法规定了合理使用原则的四项非排他性因素,并通过司法判例进一步来充实和完善合理使用原则。对于版权侵权的救济,美国版权法主要是通过三种救济手段来维护版权人的利益。第二章对美国版权法中的网络侵权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初步分析了网络传播侵权现象后,重点研究了网络侵权中的三大侵权原则,即帮助侵权原则、代位侵权原则和引诱侵权原则。由于引诱侵权原则是2006年后美国最高法院处理网络侵权案件的最新适用原则,所以对引诱侵权原则和先前的帮助侵权原则及代位侵权原则进行了比较,并对其进行了四点深入的思考。网络侵权问题有很多,本章选取了网络中四个最突出、最主要的侵权现象来分析,以期待对网络侵权问题获得较深入的理解。在讨论美国版权法网络侵权问题基础上,第三章重点研究了当前中国版权法中的网络侵权问题。当前中国对网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最直接的法规就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该条例的解析是我们解决中国网络侵权问题的关键。通过进一步对我国知名网络纠纷案件的评析,可以进一步透视我国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是首先对美国版权法中的侵权意图构成和合理使用的适用进行了深入的法理分析,并通过案例说明了它们在司法实践中的差别;其次对于帮助侵权原则、代位侵权原则和引诱侵权原则的适用条件及司法判例进行了最新的分析和解读;最后,在美国版权法网络侵权的视角下,对中国版权法的网络侵权现象进行了最新的比较分析和相关思考。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帮助侵权原则、代位侵权原则和引诱侵权原则的综合比较讨论在我国网络知识产权法学界还是第一次。同时,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与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的比较,使得我们更好的理解中美政府间知识产权保护的差异。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美国版权侵权概论
  • 第一节 版权侵权的认定
  • 一、版权侵权概论
  • 二、侵权认定两步法
  • 三、侵权的意图
  • 第二节 版权的合理使用
  • 一、合理使用概述
  • 二、合理使用原则的四项非排他性因素
  • 三、合理使用原则的案例评述
  • 第三节 版权侵权的救济
  • 一、禁令
  • 二、扣押与处置侵权物品
  • 三、损害赔偿
  • 第二章 美国版权法的网络侵权
  • 第一节 网络传播侵权
  • 一、网络传播权的含义
  • 二、欧盟和日本对网络传播权的立法现状
  • 三、技术措施
  • 第二节 网络侵权中的三大侵权原则
  • 一、帮助侵权
  • 二、代位侵权
  • 三、引诱侵权
  • 第三节 网络侵权的具体表现
  • 一、电子公告板中的侵权问题
  • 二、操作方法中的侵权问题
  • 三、限制接入的侵权问题
  • 四、数据损失的侵权问题
  • 第三章 美国版权法中的网络侵权对中国版权法中网络保护的启示
  • 第一节 中国有关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 一、立法概况
  • 二、网络著作权的行政保护
  • 三、解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 四、网络著作权的司法保护
  • 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网络侵权问题
  • 一、我国技术措施的著作权保护
  • 二、数据库的著作权法保护
  • 三、网页的著作权保护
  • 四、网络传播权的著作权保护
  •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法的网络侵权责任及相关救济
  • 一、版权侵权责任概述
  • 二、网络内容提供者的版权侵权责任
  •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责任
  • 四、版权侵权的法律救济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版权法的起源研究——以宪法中的知识产权条款为中心[J]. 文化学刊 2020(03)
    • [2].美国版权法合理使用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企业经济 2011(12)
    • [3].美国版权法的“首次销售原则”[J]. 出版参考 2013(10)
    • [4].美国版权法立法策略的历史变迁对我国的启示[J]. 法制与社会 2011(13)
    • [5].浅谈法律翻译的原则——对《美国版权法》译本的一些思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4)
    • [6].论美国版权法定赔偿的适用[J]. 理论月刊 2012(09)
    • [7].美国版权法改革及其对出版业的影响[J]. 出版发行研究 2017(10)
    • [8].美国版权法下演员的权利——评Garcia v.Google,Inc.案[J]. 中国版权 2015(04)
    • [9].美国版权法中的角色保护及其启示[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0].从美国版权法与有关国际公约的关系看国内法上的概念差异[J]. 商场现代化 2008(30)
    • [11].美国禁止规避技术措施临时例外标准评析[J]. 法制博览 2017(08)
    • [12].论图书馆复制权之法律限制:以美国版权法为例[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8(04)
    • [13].图书数字化 警钟为谁长鸣——浅析美国版权法制概念下的Google图书馆[J]. 学周刊 2011(36)
    • [14].再论版权法体系中作品的“独创性”[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05)
    • [15].美国版权法网络侵权制度对中国版权法中网络保护的启示[J]. 编辑之友 2011(08)
    • [16].美国版权法首次销售原则的数字困境与司法应对[J]. 湖南社会科学 2014(05)
    • [17].美国版权法首次销售原则的最新发展——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吉尔特桑诉威利父子公司案”判决评析[J]. 知识产权 2013(07)
    • [18].帕博医学·梅格翻译[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37)
    • [19].帕博医学·梅格翻译[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39)
    • [20].帕博医学·梅格翻译[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44)
    • [21].我国版权制度对图书馆的规制:反思与调整[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4(03)
    • [22].图书馆禁止规避技术措施例外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7(07)
    • [23].评美国版权法技术措施规则的司法分歧[J]. 知识产权 2016(11)
    • [24].职务作品认定标准的中美比较[J]. 法制博览 2018(11)
    • [25].结合美国版权法谈著作权间接侵权赔偿[J]. 法制与社会 2019(19)
    • [26].帕博医学·梅格翻译[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38)
    • [27].非法规避版权保护技术措施类行为的刑法应对——以美国法为对象的比较研究[J]. 电子知识产权 2019(03)
    • [28].美国版权法中的“所有权”定义解释——从著作权独占许可的角度[J]. 电子知识产权 2018(03)
    • [29].言论[J]. 中国制衣 2012(01)
    • [30].美国对体育名人照片的保护及其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3(02)

    标签:;  ;  ;  

    论美国版权法中的网络侵权 ——对中国网络侵权的价值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