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免疫应答及菌群变化规律的研究

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免疫应答及菌群变化规律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胃肠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菌、酵母和寄生虫等。肠道正常菌群参与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与机体形成互惠互利、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同时肠道正常菌群在肠黏膜表面构成一个重要的免疫屏障,可有效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和繁殖等。肠道中的抗菌肽或蛋白也是宿主重要的防御性分子,在防止宿主发生感染和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包括Mucin、Intelectin、溶菌酶和防御素等。自噬(autophage)是继凋亡(apoptosis)后,当前生命科学最热的研究领域,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途径,在机体生长、发育和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旋毛虫)感染为胃肠道紊乱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模型,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利用旋毛虫感染大鼠或小鼠模型来研究免疫和肠道生理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相关机理等。目前,人们着重于研究细菌和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后肠道抗菌肽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对于寄生虫感染后抗菌肽表达水平的变化,是否引起自噬现象的发生,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较少,此外,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尚不清楚。因此,为了探讨旋毛虫ISS534感染BALB/c小鼠的肠道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对旋毛虫感染BALB/c小鼠后肠道内细胞因子、抗菌肽、自噬以及菌群变化等相关宿主防御反应进行检测。6-8周龄BALB/c小鼠经口感染300尾旋毛虫ISS534幼虫/只,在感染7d和14d后断颈处死小鼠,采集空肠和结肠进行体外组织培养,培养18h后收集肠组织培养上清,通过ELISA方法对IL-10、IL-12、IL-6、IL-17、IFN-y和TNF-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进行检测,进一步验证了旋毛虫感染小鼠后机体的免疫反应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同作用结果,其中以Th2型免疫反应为主。之后,采集小鼠空肠和结肠进行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可见旋毛虫ISS534感染BALB/c小鼠空肠中杯状细胞数量增加;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由杯状细胞分泌的Intelectin和Mucinl,潘氏细胞分泌的溶菌酶和鼠防御素-1表达量增加,说明抗菌肽在宿主感染旋毛虫后引发的免疫应答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此外,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自噬体膜标志性蛋白LC3B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旋毛虫ISS534感染BALB/c小鼠空肠和结肠中LC3B表达量均增高,尤其是感染后结肠中LC3B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这说明在寄生虫感染情况下,自噬很可能也参与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根据不同细菌的16S r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阳性质粒作为标准品,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对旋毛虫ISS534感染BALB/c小鼠肠道中的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和梭菌属细菌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旋毛虫感染小鼠与正常对照之间肠道菌群差异。该试验结果表明,旋毛虫ISS534感染BALB/c小鼠后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第1章 旋毛虫感染小鼠保护性免疫研究进展
  • 1.1 线虫感染后杯状细胞数量和黏蛋白表达量发生改变
  • 1.2 杯状细胞增生和分泌黏蛋白的免疫机制
  • 1.3 线虫感染后肠道肌肉功能的改变
  • 1.4 肠道肌肉组织收缩性增强的免疫机制
  • 第2章 自噬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2.1 自噬是一个细胞生物学过程
  • 2.2 自噬和免疫之间的广泛联系
  • 2.3 微生物对宿主自噬的适应
  • 2.4 微生物逃避自噬
  • 第3章 肠黏膜中潘氏细胞、防御素和共生菌群的相互作用
  • 3.1 肠道菌群的作用
  • 3.2 宿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3.3 先天性免疫中的抗菌肽
  • 3.4 胃肠道中的防御素
  • 3.5 α-防御素是潘氏细胞的重要组分
  • 研究内容
  • 第1章 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细胞因子表达检测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2章 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抗菌肽表达检测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自噬现象的观察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旋毛虫感染1例报告[J]. 湖南中医杂志 2020(10)
    • [2].树突状细胞甘露糖受体在旋毛虫感染中的变化研究[J]. 中国兽药杂志 2015(10)
    • [3].旋毛虫感染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Ⅰ型糖尿病的影响[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07)
    • [4].旋毛虫感染相关抗体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06)
    • [5].不同地理株旋毛虫感染小鼠IL-2水平变化及肌幼虫分布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09)
    • [6].艾滋病合并脑内旋毛虫感染一例[J]. 放射学实践 2009(10)
    • [7].同仁县隆务镇商品猪旋毛虫感染情况的调查[J].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8(01)
    • [8].建水县人和动物旋毛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01)
    • [9].旋毛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及白细胞介素5水平的影响[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3(03)
    • [10].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干扰素-γ、白介素-4含量的变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1)
    • [11].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2(08)
    • [12].云南省一起群体旋毛虫感染调查报告[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02)
    • [13].外源性一氧化氮对旋毛虫感染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01)
    • [14].旋毛虫感染促进白细胞介素-4表达并抑制小鼠实验性牙周炎[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03)
    • [15].旋毛虫感染对宿主固有免疫系统的影响[J]. 中国热带医学 2017(09)
    • [16].旋毛虫感染滴度对旋毛虫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04)
    • [17].旋毛虫感染与肠黏膜免疫应答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12)
    • [18].低氧诱导因子-1α在旋毛虫感染过程中的动态变化[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08)
    • [19].猪旋毛虫感染和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工具[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8(09)
    • [20].旋毛虫感染刺激宿主产生抗旋毛虫抗体的消长规律[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4)
    • [21].非特异性效应细胞抗旋毛虫感染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12(03)
    • [22].河南省商丘地区猪旋毛虫感染调查[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09)
    • [23].河南省安阳市鼠肝毛细线虫、旋毛虫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02)
    • [24].理化因素对旋毛虫感染性的研究进展[J]. 青岛医药卫生 2011(04)
    • [25].旋毛虫感染早期小鼠肠道病理变化及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08)
    • [26].旋毛虫感染诱导的抗MCF-7肿瘤细胞作用[J]. 畜牧与兽医 2012(01)
    • [27].TSL-1抗原在旋毛虫感染免疫及诊断中的应用[J]. 畜牧与兽医 2014(09)
    • [28].免疫血清对旋毛虫感染性幼虫侵入肠上皮细胞及其发育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05)
    • [29].旋毛虫感染诱导的小鼠乳腺癌MCF-7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12)
    • [30].旋毛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小鼠IL-4及IL-5的影响[J]. 热带医学杂志 2013(04)

    标签:;  ;  ;  ;  ;  

    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免疫应答及菌群变化规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