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产姜黄的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株系初步筛选研究

川产姜黄的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株系初步筛选研究

论文摘要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效。既是常用中药,又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行业。但背景资料显示:由于落后的繁育技术加上长期栽培,导致姜黄种质退化、品系不纯、抗性降低、植株间良莠不齐、产量下降,地区之间亩产差异可达2-5倍;且不同姜黄种质在原植物形态、化学成分、药效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姜黄的药材质量和临床疗效。本课题是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川郁金特色种质材料研究”的延伸。主要收集了姜黄道地产区四川省8地共8份种质,并建立了种质资源圃,从原植物形态、显微、薄层色谱、分子生物学、HPLC指纹图谱、农艺性状、产量、有效成分、灰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首次将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HPLC指纹图谱技术用于姜黄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中。首次采用加权评分方法,以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性状)、3种有效成分(浸出物、挥发油、姜黄素)含量共5个指标对姜黄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姜黄优良种质筛选的综合评价模式。根据评价结果对收集的331份植株进行了优良株系的初步筛选研究,初步筛选出7个姜黄优良株系。1.种质资源评价方面原植物形态比较了植株高度、叶长、叶宽、块根及根茎五个方面;结果表明乐山地区种质比双流、崇州、新津地区种质植株高、块茎大。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比较结果显示各种质无明显区别。薄层色谱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姜黄种质均含有姜黄素,且化学成分非常相似,仅从斑点大小和颜色深浅上反映出量上有差异。运用ISSR-PCR标记技术,首次采用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分析姜黄种质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从3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扩增条带较多、信号强、背景清晰的引物,并对8份DNA进行分子标记分析。6个引物共扩增出条带36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4条,平均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67%。结果表明:不同姜黄种质的遗传距离在0.000~0.9155之间,说明各种质间遗传变异较大、遗传信息丰富,对良种选育意义重大。聚类结果将8份姜黄种质分为2个大类,双流、崇州、新津地区为一类,乐山地区为一类。表明各种质的亲缘关系与它们的地理位置远近有一定相关性。首次进行了姜黄种质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了姜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确定了11个特征峰构成姜黄的指纹图谱。各种质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0,相关性良好。用SPSS 11.5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份种质聚为两类:LS1、LS2、LS3先聚类,再与CZ2聚为一类;其余4份种质聚为一类。此结果与ISSR聚类分析中将LS1、LS2、LS3三份乐山地区种质聚为一类的结果相似,说明地理位置相近,亲缘关系相近,显示出相似的化学成分组成。农艺性状评价显示:乐山地区种质均比双流、崇州、新津地区的种质优良。对不同种质进行了单株最大鲜重与单株平均鲜重的比较。结果:单株最大鲜重为290g~770g。单株平均鲜重的为189g~283g。说明姜黄单株产量差异大、进行姜黄优良株系的筛选意义重大。有效成分评价的结果显示不同姜黄种质的挥发油、浸出物含量相差不大,但姜黄素含量则相差近2倍,排名前两位的均为乐山地区种质,说明乐山地区种质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其他地区种质。首次采用加权评分方法,以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性状)、3种有效成分(浸出物、挥发油、姜黄素)含量共5个指标对姜黄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最佳种质1个;优良种质5个;一般种质2个。在综合评价不同姜黄种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灰分检查。综合评价中最佳种质LS3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均为所有种质中最低者。2.优良株系筛选方面根据优良种质评价结果,在乐山、双流、崇州地区收集了植株高大、健壮,无病虫害污染等外观性状良好的331株姜黄,以产量、姜黄素含量为筛选指标,进行优良株系初步筛选研究,初步筛选出7个姜黄优良株系。单株产量均在200g(双流、崇州地区)或250g(乐山地区)以上,姜黄素含量均在1.0%以上。通过分组,可得到“极高产高含、极高产中含、高产高含、高产中含、中产高含、中产中含、极高含”7个优良株系;其中“高含”株系的姜黄素含量在1.8%以上,“高产”株系的单株产量在400g以上上述研究结果为姜黄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质量标准的完善以及良种选育等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本草考证
  • 2 品种考证
  • 3 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研究
  • 4 种质资源评价研究
  • 5 生长规律、栽培技术研究
  • 6 良种选育研究
  • 7 药理作用
  • 8 安全性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姜黄种质资源的收集及资源圃的建立
  • 2 姜黄种质资源地区现状调查
  • 3 姜黄种质资源的评价
  • 3.1 原植物形态
  • 3.2 显微特征比较
  • 3.3 薄层色谱比较
  • 3.4 分子生物学研究
  • 3.5 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 3.6 农艺性状评价
  • 3.7 产量评价
  • 3.8 有效成分评价
  • 3.9 姜黄优良种质的综合评价研究
  • 3.10 灰分检查
  • 4 姜黄优良株系初步筛选研究
  • 4.1 产量筛选
  • 4.2 含量筛选
  • 4.3 优良株系筛选结果
  • 第三部分 结论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件一
  • 相关论文文献

    • [1].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的遴选[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12)
    • [2].不同种质类型广西莪术叶的显微鉴别研究[J]. 中药材 2019(05)
    • [3].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在‘褐毛荔’上嫁接后的果实综合性状比较[J]. 中国热带农业 2020(04)
    • [4].不同水稻种质在不同生育期耐盐鉴定的差异[J]. 植物学报 2017(01)
    • [5].50份枳种质物候期的调查与聚类分析[J].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2)
    • [6].50份国外甘蔗杂交种质的产量评价[J]. 中国糖料 2014(01)
    • [7].玉米78599种质的杂优模式及其改良利用[J]. 玉米科学 2008(03)
    • [8].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代表性评价与耐旱性鉴定[J]. 花生学报 2019(04)
    • [9].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氮吸收效率差异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03)
    • [10].民主之彷徨[J]. 领导科学 2017(04)
    • [11].侧枝扦插繁殖耐抽薹萝卜和保存种质技术[J]. 北方园艺 2017(09)
    • [12].木薯疫霉根腐病在我国的发生调查及59份种质的抗性评价[J]. 热带农业科学 2015(06)
    • [13].6份枳种质耐酸碱胁迫能力的比较[J]. 中国南方果树 2017(02)
    • [14].不同可拉种质花粉离体萌发研究[J]. 热带农业工程 2016(Z1)
    • [15].不同茶树种质间稀土元素积累差异研究[J]. 园艺学报 2017(06)
    • [16].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生长量及根系形态差异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09)
    • [17].橡胶树优异种质的AFLP初步分析[J]. 热带农业科技 2016(04)
    • [18].莲种质花粉形态特征研究[J]. 园艺学报 2015(01)
    • [19].陇西南部山区不同燕麦种质适应性研究[J]. 草原与草坪 2015(02)
    • [20].45份红三叶种质表观性状变异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05)
    • [21].56份国内甘蔗杂交种质的产量评价[J]. 中国糖料 2014(04)
    • [22].非洲种质在黄淮海的改良与利用研究[J]. 玉米科学 2014(05)
    • [23].不同淮山药种质(品种)的粘度比较与聚类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02)
    • [24].国家果树种质郑州桃圃[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1)
    • [25].49份旱稻种质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4)
    • [26].15份不同来源青蒿种质的比较形态学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8(02)
    • [27].39个烤烟种质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9)
    • [28].10份柠檬种质花粉形态观察和比较[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06)
    • [29].6个铁观音杂交创新种质筛选鉴定[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04)
    • [30].国内外苜蓿种质起始密码子遗传多样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10)

    标签:;  ;  ;  ;  

    川产姜黄的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株系初步筛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