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绿洲土壤盐分、有机质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

于田绿洲土壤盐分、有机质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绿洲近几十年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即自然和人文影响的双重叠加,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降水量的逐渐减少,导致地下水的需求量和开采量逐年增大、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资源减少,使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而农业的发展引水灌溉,又带来局部地下水位的升高导致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本文在对于田绿洲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把研究区分成两部分来研究即绿洲、绿洲—荒漠交错带。绿洲包括土地退化较严重的弃耕地、盐渍地、湿地和植被生长较好的林地及耕地。在各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及水样,测定了样品的导电率、pH值、有机质、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即Ca2+、Mg2+、K+、Na+、HCO3-、CO32-、SO42-、Cl-。分析并探讨了土壤盐分、水分及有机质的季节性变化情况。为当地今后的土地改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绿洲和交错带土壤可溶性盐含量、pH值在垂直方向上均自上而下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均自上而下呈逐渐变大的趋势;绿洲土壤可溶性盐表聚强烈;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自上而下呈下降趋势。(2)不同季节绿洲和交错带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异程度大于土壤水分的变异程度。绿洲土壤盐分的变异程度大于交错带盐分的变异程度。绿洲土壤盐分、水分及有机质含量均大于交错带。(3)绿洲及交错带,土壤盐分、水分、有机质及pH值之间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剖面相关性不一致。绿洲7月份、12月份,交错带7月份、9月份土壤盐分与水分的相关性显著;绿洲7月份、9月份,交错带7月份、12月份土壤盐分与有机质相关性显著;绿洲7月份、9月份、12月份土壤水分与有机质相关性显著;交错带相关性不显著。(4)从对土壤总可溶性盐含量及土壤硫酸根、氯离子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分析可知,绿洲及交错带土壤可溶性盐含量12月份最高,9月份次之,7月份最低,12月份变化最大;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月份最高,9月份次之,7月份最低;20㎝、40㎝、60㎝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不一致。(5)绿洲不同季节,不同样地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大小情况为:弃耕地>湿地>盐渍地>玉米地>水稻田>棉田>林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水盐运动规律研究进展
  • 1.2.2 土壤水盐运动的季相研究进展
  • 1.2.3 土壤有机质研究现状
  • 1.2.4 于田县研究情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区概况
  • 2.2.1 自然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2.2.2 地形地貌
  • 2.2.3 气候特征
  • 2.2.4 自然资源
  • 2.2.5 植物资源
  • 2.3 研究方法
  • 2.3.1 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
  • 2.3.2 样品处理与实验室分析
  •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三章 土壤盐分、水分及有机质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 3.1 土壤盐分、水分、pH 值描述性统计特征分析
  • 3.2 土壤有机质描述性统计特征分析
  • 3.3 绿洲土壤水分、盐分、pH 值及有机质的相关关系研究
  • 3.3.1 7 月份绿洲及交错带土壤水分、盐分、pH 值及有机质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 3.3.2 9 月份绿洲及交错带土壤水分、盐分、pH 值及有机质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 3.3.3 12 月份绿洲及交错带土壤水分、盐分、pH 值及有机质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 第四章 土壤盐分、有机质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
  • 4.1 绿洲土壤可溶性盐变化特征
  • 4.2 交错带土壤可溶性盐变化特征分析
  • 4.3 土壤类型及离子含量分析
  • 4.3.1 土壤盐渍化分类
  • 4.3.2 土壤易溶性盐离子含量分析
  • 4.4 土壤有机质季节性变化特征
  • 4.4.1 绿洲土壤有机质季节性变化特征
  • 4.4.2 交错带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论文不足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在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工作和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有机质复合肥的技术开发总结[J].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9(05)
    • [2].土壤矿物对有机质的吸附与固定机制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 2017(04)
    • [3].二连盆地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对有机质保存的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06)
    • [4].土壤中有机质的测定的方法对比[J]. 广东化工 2017(14)
    • [5].烃源岩中黏土与可溶有机质相互作用研究展望[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
    • [6].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所含有机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06)
    • [7].长期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3)
    • [8].长江口外浮游植物死亡释放溶解有机质的降解及其溶氧消耗[J]. 海洋与湖沼 2015(05)
    • [9].可溶有机质介导硝基芳香化合物降解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5(03)
    • [10].水环境中溶解有机质的光谱表征:从流域到深海[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9)
    • [11].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组及有机质赋存类型初探[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9)
    • [12].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1)
    • [13].天然有机质及其在地表环境中的重要性[J]. 湖泊科学 2008(01)
    • [14].什么是水溶性有机质?[J].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17(17)
    • [15].水体溶解有机质与富营养化的关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2)
    • [16].生物-有机质与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矿业 2014(05)
    • [17].辽河西部凹陷富有机质沉积识别及控制因素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13)
    • [18].水溶性有机质原位覆盖对含硫煤矸石的污染控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09)
    • [19].不同生态类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赋存形态[J]. 环境化学 2012(03)
    • [20].海洋有机质的光谱分析方法评述[J]. 海洋通报 2018(06)
    • [21].有机质与铀成矿关系探讨[J]. 矿物学报 2013(S2)
    • [22].烃源岩中有机质测定及分布规律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3)
    • [23].土壤斥水性与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2(03)
    • [24].有机质贫缺引发稻田亚健康[J]. 湖南农业 2012(10)
    • [25].水环境中天然溶解有机质分子量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4)
    • [26].活性有机质有关指标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
    • [27].有机质积累和酸化对污染土壤重金属释放潜力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9(03)
    • [28].微波消解秸秆水溶液中有机质的分离[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06)
    • [29].泥页岩中有机质-黏土复合体微结构研究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 [30].可溶有机质对煤低温氧化的影响[J]. 煤炭学报 2013(10)

    标签:;  ;  ;  ;  ;  

    于田绿洲土壤盐分、有机质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