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阿诺德关于庸俗主义的批评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马修·阿诺德关于庸俗主义的批评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论文摘要

马修·阿诺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自己的社会尤其对中产阶级庸俗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批评。他的批评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阿诺德关于庸俗主义的批评高度关注的同时,他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有学者认为阿诺德关于庸俗主义的批评对英国文化起着消极的作用,而其他学者并不这么认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阿诺德的这种批评对英国文化的影响呢?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作者认为阿诺德关于中产阶级庸俗主义的批评起着积极而非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首先,阿诺德关于庸俗主义的批评对英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反映在他对希伯来主义价值观的批评。阿诺德认为希伯来主义重“行”而轻“知”,而中产阶级又把对政治和生意的兴趣作为他们“行”的重要途径。阿诺德对中产阶级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他的批评对英国文化在两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他的批评改变了人们对经济政策尤其是自由放任的看法;二是他的批评使经典问题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明显地凸显出来。其次,阿诺德关于庸俗主义的批评对英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反映在他对中产阶级自身教育满足感的批评。阿诺德认为虽然十九世纪的中产阶级教育状况很糟糕,但他们却对自身的教育甚是自满。阿诺德对中产阶级的这种自满状况进行了批评。他的批评对英国文化在两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他的批评促使政府对国民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二是他的批评不仅使英国在教育方面开阔了视野,而且还使英国的教育在后来有了良好的发展。最后,阿诺德关于庸俗主义的批评对英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反映在他对中产阶级过度追求财富的批评。阿诺德认为中产阶级没有处理好财富和文化的关系,他们过于追求财富。阿诺德对中产阶级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他的批评对英国文化在两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他的批评改变了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态度;二是他的批评为二十世纪初的文化复兴奠定了基础。总之,马修·阿诺德对中产阶级庸俗主义的批评具有积极而非消极的影响。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助于理解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阶级状况,教育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而且对于正确理解阿诺德的文化理论及其对英国文化的贡献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Acknowledgements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Criticism of Middle-class Value of Hebraism
  • 1.1. Criticism of Middle-class Value of Hebraism
  • 1.1.1. Criticism of Hebraic Preference of Doing
  • 1.1.2. Criticism of Hebraic Undervalue of Knowing
  • 1.2. Influence of Arnold’s Criticism of Hebraic Value
  • 1.2.1. Change of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Policy
  • 1.2.2. Making Classic Prominent
  • Chapter Two Criticism of Middle-class Education
  • 2.1. Criticism of Middle-class Self-satisfaction about Education
  • 2.2. Influence of Arnold’s Criticism of Middle-class Education
  • 2.2.1. Governmental Actions of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 2.2.2. Broadening the Eyes of British People
  • Chapter Three Criticism of Middle-class Pursuit of Wealth
  • 3.1. Criticism of Middle-class Excessive Pursuit of Wealth
  • 3.2. Influence of Arnold’s Criticism of Excessive Pursuit of Wealth
  • 3.2.1. Change of the Intellectual Attitude
  • 3.2.2. Foundation for Cultural Revival
  • Conclusion
  • Works Cited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产阶级的购物癖正在改变[J]. 消费者报道 2014(07)
    • [2].中产阶层趣味与广告传播审美定位[J]. 中国报业 2019(24)
    • [3].中产阶级文化的建构——以《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为例[J]. 戏剧之家 2020(10)
    • [4].浅谈新中产阶级消费特性——以长沙市为例[J]. 商业经济 2020(03)
    • [5].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中产阶级主体性再建构——解读电影《来电狂响》[J]. 视听 2020(07)
    • [6].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女性教育问题及历史价值[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9)
    • [7].广告传播中的中产阶级趣味[J]. 新闻前哨 2019(04)
    • [8].当今欧美国家“中产阶级萎缩症”的根源、影响与启示[J]. 学海 2019(05)
    • [9].中产阶级焦虑[J]. 纺织科学研究 2017(12)
    • [10].日本新中产阶级[J]. 检察风云 2017(23)
    • [11].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中产阶级”概念[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3)
    • [12].俄罗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社会稳定:以中产阶级为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3)
    • [13].作家的中产阶级化与21世纪长篇小说乡村想象的几种方法[J]. 文艺研究 2018(08)
    • [14].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属性分析[J]. 理论导刊 2018(07)
    • [15].试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中产阶级对教育改革的贡献——以伦敦教育委员会(1870-1904)为例[J].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3)
    • [16].美国社会转型期中产阶级女性就业动因与特征(1870—1920)[J]. 历史教学问题 2018(04)
    • [17].中产阶级与威权体制转型——基于普京时代俄罗斯中产阶级的解析[J]. 俄罗斯研究 2018(05)
    • [18].从依附到建构:战后埃及中产阶级与国家的关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9].西方“中产阶级”概念的演变及其危机[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12)
    • [20].从打造理想家居看中国新中产阶级的形成[J]. 文化纵横 2017(01)
    • [21].《政府、市场与中产阶级》[J]. 世界历史 2017(01)
    • [22].中产阶级买房投资的两件法器[J]. 安家 2017(08)
    • [23].从饮食角度评析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阶级认同[J]. 大众文艺 2017(17)
    • [24].《日本新中产阶级》[J]. 决策 2017(08)
    • [25].《日本新中产阶级》[J]. 陕西档案 2017(04)
    • [26].教育焦虑引发的中产阶级母爱悲歌——《虎妈猫爸》《小别离》彰显的母爱异化问题剖析[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5)
    • [27].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J]. 文史博览 2017(10)
    • [28].中产阶级的“元问题”[J]. 开放时代 2017(03)
    • [29].浅议中产阶级对旅游产业的推动[J]. 农家参谋 2017(17)
    • [30].关于我国中产阶级背包旅游兴起的原因和前景分析[J]. 农家参谋 2017(19)

    标签:;  ;  ;  ;  ;  

    马修·阿诺德关于庸俗主义的批评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