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警察权研究

我国警察权研究

论文摘要

法学的研究使命在于检讨、批判实存制度和构建好的制度。但是,法学研究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制度进行细枝末节或小修小补的对策性研究的层面上。而应该在充分占有资料的情况下,将一个具体制度的历史流变、存在基础、实证内容与价值追求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了解后,才能在比较高的层次上提出构筑更好的制度的学术命题。正是在这样一个体会的指引下,笔者选择中国警察权作为考察对象,本文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规范性的,但首先是描述性的,在充分占有和梳理资料的前提下,笔者要大体勾勒出我国警察权的运行基础及具体制度;规范性研究则代表了笔者对于警察权重构的设想,这一设想是在一个更大的理论背景、对行政法律发展的若干趋势转变以及行政法本身的“价值重估”后,笔者在警察权制度化设计过程中提出的重构方案。在结构上,本文由六大章和结语构成。笔者从警察权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及嬗变、警察权存在的外部与内部结构及权力内容、对警察权控制的目标分析、综合检讨我国现行警察权体制面临的问题及重构等几个方面充分论证了在时代演进与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警察权制度化的方向与具体制度措施。第一章阐释、界定了警察权研究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研究的基本框架。首先,对“警察”与“警察权”等概念进行分析、阐述,主要是考虑警察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其与外围的环境密切联系,因此,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和说明。其次,此处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也就是目标研究、背景研究、结构研究和正当性研究。研究框架的形成对本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体现了研究者的“价值相关性”,而且能够形成体系化的学术研究。第二章对警察权存在的正当性进行分析。对于我国警察权研究来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警察权基本概念分析
  • 第一节 中西语境中的“警察”概念
  • 一、西学语境中的“警察”概念
  • 二、中文语境中的“警察”概念
  • 第二节 警察权的概念
  • 一、警察权概念的界定
  • 二、警察权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三节 中国警察权研究的基本框架
  • 一、研究框架确立的基本作用
  • 二、我国警察权研究基本框架
  • 第二章 警察权存在的正当性分析
  • 第一节 传统宪政理论中的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
  • 一、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别
  • 二、主权至上——从马基亚维利、让·布丹、霍布斯到黑格尔
  • 三、社会至上——从霍布斯、洛克到孟德斯鸠
  • 四、传统宪政理论中的警察权及其发展
  • 第二节 警察行政秩序的形成
  • 一、秩序与警察行政
  • 二、警察行政秩序的界定与形成
  • 第三节 党对警察绝对领导的正当性分析
  • 一、公安机关是特殊的行政力量
  • 二、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的需要
  • 三、解决公安队伍现存问题的需要
  • 第三章 我国警察权研究的静态结构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警察权的界限
  • 一、内部界限:与检察权的关系
  • 二、外部界限:与公民权的辩证关系
  • 第二节 警察权的要素分析
  • 一、警察权的主体
  • 二、警察权的依据
  • 三、警察权的目的
  • 四、警察权的内容
  • 第三节 我国警察权的内容分类
  • 一、警察权本质的研究
  • 二、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警察职权比较
  • 三、警察职权的内容分类
  • 第四节 警察权的属性
  • 一、国家性
  • 二、强制性
  • 三、执行性
  • 四、优益性
  • 五、支配性
  • 六、公共性
  • 七、服务性
  • 第四章 我国警察权研究的动态结构分析
  • 第一节 警察权的配置
  • 一、警察权配置的原则
  • 二、警察权的配置方式
  • 第二节 我国警察行政权的具体形态
  • 一、抽象警察行政行为
  • 二、具体警察行政行为
  • 第三节 警察权行使的基本原则
  • 一、警察合法性原则
  • 二、警察合理性原则
  • 三、警察责任原则
  • 四、警察比例原则
  • 五、警察程序原则
  • 第五章 警察权的控制——警察权研究之目标分析
  • 第一节 控制警察权的背景:警察权的扩张与公民权的发展
  • 一、警察权扩张的背景分析
  • 二、警察权的扩张
  • 三、公民权利的发展
  • 四、法治理论作为警察权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警察权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 一、警察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 二、警察权运行失范的存在
  • 第三节 警察权控制的方式
  • 一、警察权的外部控制
  • 二、警察权的内部控制
  • 第六章 我国警察权的问题与改革
  • 第一节 我国警察权问题与改革的背景
  • 一、国家体制与社会结构的双重变迁
  • 二、政府职能的变迁
  • 三、警察权运行的法制化背景
  • 四、社会变迁的负面效应
  • 第二节 我国警察权存在的问题
  • 一、警察权的服务职能滞后于社会变迁
  • 二、警察权的治安、刑侦职能滞后于社会变迁
  • 三、警察权的管理体制问题
  • 四、警察权控制体制混乱
  • 第三节 我国警察权的改革
  • 一、警察职能的重构
  • 二、完善治安、刑侦职能的思路——社区化
  • 三、改革警察权的管理思路
  • 四、完善我国警察权控制体制的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警察协助分类的再探讨[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0(02)
    • [2].我国警察机关环境保护功能考略[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4(03)
    • [3].建设服务型警察机关的阻力及其解决途径[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9(02)
    • [4].论服务型警察机关的建设途径——基于南昌市红谷滩公安分局户政服务的创新经验[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 [5].澳门刑事警察机关与检察院的关系[J]. 人民检察 2008(07)
    • [6].警察协助的产生与发展考[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
    • [7].警察机关公共关系形象塑造研究——以美国、中国香港为例[J]. 公关世界 2020(15)
    • [8].硬权力与软权力:警察权的二元构成论[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9].扩张与制约:警察权力的二元竞合[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0].警察协助活动的分类改革与完善路径[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0(01)
    • [11].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警察健康防护[J]. 现代世界警察 2020(04)
    • [12].俄罗斯联邦警察的发展与现状[J]. 现代世界警察 2020(11)
    • [13].美国警察机关如何有效内部监督[J]. 人民公安 2012(20)
    • [14].澳门刑事侦查中的警察机关[J]. 人民检察 2010(20)
    • [15].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形象传播研究[J].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2)
    • [16].警务动员的理论及其实现途径探微[J]. 理论月刊 2010(08)
    • [17].警察文化与警察文化建设[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 [18].警察介入家庭暴力法律制度完善之原则研究[J]. 前沿 2010(06)
    • [19].警察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J]. 法制与社会 2013(26)
    • [20].我国警察行政协助行为的法律规制[J].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01)
    • [21].警察权能的本体解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2].被害人报警意愿的诉讼法视角分析[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04)
    • [23].区域警务合作动力机制研究——以江苏省盱眙警务合作区为例[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3(05)
    • [24].警察机关对外国人的入出境管理问题[J]. 法制与社会 2012(01)
    • [25].警务能力:内涵、特征与构成要素分析[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5)
    • [26].论政府部门内设警察机关侦查权的优化配置[J]. 当代法学 2015(05)
    • [27].警察防治家庭暴力的调查与思考[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2)
    • [28].制定警察机关防治家庭暴力规范问题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01)
    • [29].平衡理论下的警察法治建设[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30].论警察管制的正当性[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7(03)

    标签:;  ;  ;  

    我国警察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