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煤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的改革

机械专业煤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的改革

陕西省子长县煤焦计量收费管理站陕西省7173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井建设的不断深入,机械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煤炭企业对于面向生产一线的机械专业煤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此类人才毕业后直接面向煤炭企业的生产、设计、管理等工作,因此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大量的实践经验,并培养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机械专业的此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偏少,仅有金工实习、课程设计等校内实践内容,学生对于现场的生产过程、机械设备等实际内容了解不多,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根据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并参考已有经验,现将机械专业的实践内容进行改革:增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技能训练和毕业实习四个在生产现场集中进行的环节。

关键词:机械专业;煤炭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

引言

实践教学环节是开展高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决定了人才的培养。同样,在培养优秀的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入手,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应该如何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优化,以实现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1机械专业煤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的改革重要性

煤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从教育思想、教学手段、重点内容等多方面着手进行,这不仅突出了该课程本身的基础地位,而且加强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结合目前快速普及的综采工作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对煤炭企业乃至整个工业化、现代化社会的影响与推进作用日益显著。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遗余力地从各方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2如何加强机械专业煤炭应用型人才培养

2.1突出重点,调整教学内容

对课程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打破以纯理论研究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以知识应用与实践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为重点,提高所占教学内容的比例。首先,选择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能力范围,在不削弱课程自身逻辑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尽量弱化公式定理和学术理论的推导及演化,紧紧围绕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进行讲述,但要讲懂讲透,其余理论方面的内容,指导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自学。其次,着力增强课堂知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充分增加应用实践部分的教学比例,减少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的内容,淘汰陈旧内容,并以现场各种常见机器为例进行讲解,提高具备工作经验学生的亲切感、融入度和学习兴趣,增强知识转化与运用的能力。

2.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应安排在主要专业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如《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采掘机械》、《矿井运输提升》、《机械故障及诊断》等。学生已经具备了机械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时进行生产实习,能够使得机械专业理论与煤炭生产实际相融合,并达到面向煤炭、服务煤炭的人才培养目的。除了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生产实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生产的全局观,更好地为煤矿的开采运行提供人才储备。机械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部分:(一)深入了解开采方法,包括地理、地质情况;综采、普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采区巷道布置;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地面工业广场布置及生产系统;煤矿安全规程等。(二)深入了解实习矿井的主要机电设备,如采煤机械、支护设备、掘进机械、运输机械、提升设备、排水设备、通风设备、压气设备等,掌握各自的作用、结构及工作原理等系统情况。(三)深入了解实习矿井的生产情况,包括矿区的建设历史、矿区的开采与开发、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灾害的危害与预防等,听现场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讲座或报告。生产实习结束后,学生结合专业课所学与现场实际情况,对课堂中一些抽象的内容有了具体的理解,对本专业内容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有了深入的掌握,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构成也有了透彻的认识。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还应当能够熟悉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和设备,具备一定的设备维修以及现场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针对学生将来服务于煤炭行业的特点,要充分利用教师承担的矿业特色科研项目,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积极探讨“学习+研究”的本科教学模式。加强本科毕业设计题目与指导教师课题关联性。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中期考核以及答辩阶段均要设立具体规定。如对申请优秀论文学生要求集中答辩,对推免研究生的本科生需参加评优组答辩;计划评优的本科生结合毕业设计课题至少发表一篇论文,并将是否发表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评优的必要条件。积极组织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等各项学科竞赛。重视与国际高校进行交流,积极创造短期交流,本科层次国内+国外联合培养形式有2年+2年(“2+2”)、3年+1年(“3+1”),研究生层次有3年+2年(“3+2”)和4年+2年(“4+2”)等多种形式的交流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2.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在毕业设计之前安排的最后一次现场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毕业设计的对象和内容,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明确目的性地进行,其时间应当安排在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的时间段内,以便学生更好地明确设计目标、熟悉课题内容。在毕业实习时,各种类型的题目都要就地就便、力所能及地深入厂矿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学习经验,收集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通过毕业实习,重点培养了学生在现场面对某一个具体的课题或任务时,具有目的性收集资料、了解背景和现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与思考、创造性提出方案、最终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激发专业意识和奉献精神。

2.5建设面向煤炭工业未来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型和具有跨界整合能力人才的重要保障,面向煤炭行业发展需要,要为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一支熟悉煤炭行业且行业影响力高的师资队伍。要充分与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建立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师资引进上,优先引进具有煤矿背景的教师,每年组织教师到煤矿生产一线学习交流,努力锻炼培养中青年教师,使他们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成为特色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企业聘任工矿专家和高水平技术人员,承担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任务或开设讲座,从而为学生带来新的工程动态和新技术、新思想。

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起到验证知识内容、了解行业生产实际、培养现场能力等作用。文中以面向煤炭行业培养的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对象,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了实践环节的内容改革。实行后学生的现场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立今,黄炳龙.煤炭行业技术性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23-25.

[2]陈贞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8):38-41.

[3]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7,(8):60-64.

标签:;  ;  ;  

机械专业煤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的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