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翻番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翻番

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翻番(论文文献综述)

张锐[1](2022)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廖凯军[2](2020)在《广东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沙田柚最早见于广西容县沙田村,这也是沙田柚名称的由来。在我国,沙田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和江西,其中又以广东、广西的自然条件为佳。由于地理分布受限,全国范围内沙田柚产量并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广东仁化县自引种沙田柚以来,经过八十余年选种培植和改良形成了特色品种—“仁化县长坝沙田柚”。近年来,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有利政策的引导下,仁化县长坝沙田柚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仁化县尽管在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取得了很优秀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种植技术落后、产品未进行深加工、销售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及组织形式有待进一步优化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着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化发展,亟待解决。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介绍仁化县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背景之后,总结了当前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借鉴国内外沙田柚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打造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充分挖掘销售渠道和推行龙头带动型模式等举措,优化完善产业链,有效促进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化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忻州市人民政府[3](2020)在《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认为忻政发[202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忻州——黄土丘陵、农牧交错、高原风光、千古文化。虽立地条件艰苦,但产业特色明显,享有中国杂粮之都、特优名品之乡等美名。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经济和农业的聚集功能不断提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新型产业链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杨应文,申芸萍[4](2019)在《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指标评价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以互助县2010-2017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为基础,主要从经营管理水平、科技推广水平、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产出水平、支持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6个方面分析了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水平,总结和归纳成功经验,并针对不足提出对应措施,为进一步提升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李艳丽[5](2019)在《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化学农业是一种利用高耗能来换取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模式,化学农业的鼎盛危害了生态环境,土壤板结、酸化、地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经济及技术弱点不断显露,农药化肥施用过量导致土地、水和农产品残留物质超标;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型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和量同时提出要求。为此,国家提倡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农业由粗放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八五”规划中提出“绿色食品”的理念,绿色农产品日益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追逐的目标,绿色农业发展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有望成为跨越因资源和环境危机而导致的增长极限限制的有效途径,因此,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转型和推进是新时期高品质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实现“全域型绿色农业”,逐步解决农业困境。吉林省范围内绿色农产品生产优势明显,具备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过渡的条件,以吉林省农户为调查样本,在样本域内存在绿色农产品数量少,规模小,增速缓,且农户参与绿色农产品转型生产程度低、退出转型频率高的问题,由此以转型经济学研究范式为指导建立“动因-条件-转型过程-效益评价”作为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行为的分析框架,分析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现状、动因和初始条件,以可测量的内外动因要素指标为依据,采纳灰色局势决策分析法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最优模式进行效果测度,明确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的最优效果测度,结合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特点优化农户转型生产决策行为模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调查和COX模型分析样本域内的农户生产实践中转型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AHP-FCE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户转型前后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转型前后的综合效益双重比较,分别为剔除补贴要素的效益比较和不同转型阶段的效益比较。研究发现转型初期(3年转换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农户转型规模、速度和稳定生产的关键,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对农户转型后的综合效益提升作用明显,为探索推进农户生产转型的有效路径,从而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参与度,为政府的供给侧改革如何在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方面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补充建议,以便有限的政府资源发挥最大的配置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研究以国内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为基础,从吉林省范围内选取常规农户和绿色生产农户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同全国横向比较,同时比较二者的优势,采用统计描述法分析农产品供需市场呈现的主要矛盾,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导致绿色农产品消费供需市场呈现出两大矛盾:第一、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理念重大转变导致现阶段农产品供需市场的矛盾已经从需求快速增长和供应总量不足的矛盾逐渐转化为多样化高品质农产品与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健康绿色消费需求增长同绿色农产品供给价格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从理论意义上肯定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转型的积极意义,而从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来看,转型升级的土地和农户数量仍相对较低,以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作为参照,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并未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的优势,其转型升级的规模和速度尚不理想。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农户总体数量少、转型速度缓慢,且农户退出转型的频率和比例较高。2.以农户行为改变理论为依据,设可测量的内部要素指标和外部要素指标为决策目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最优模式进行效果测度,测度结果分别明确了绿色农产品生产行为的最优测度效果。从行决策结果和列决策结果,从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分析结果来看,均显示绿色农产品生产是农户生产决策的最佳选择,而结合吉林省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户生产规模和转型速度均不理想,与效果测度的结果不完全匹配,因此,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及转型进程还取决于转型具备的初始条件。3.根据转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速水佑次郎提出的农业发展的三要素为依据建立政府、市场和农户的研究框架,发现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具备相对有利的转型初始条件。从生产者市场来看,基础条件比较完善、主体数量充足且规模经营适度,配套设施条件相对完备,从农田灌溉到水利设施以及通电通讯和交通等方面都能够良好的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进展迅速,为农业转型提供便利条件;从政府支持政策角度来看,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覆盖面逐渐增加,为实现转型拓宽了道路;而消费者市场比较复杂,消费决策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采用走访调研和因子分析法提取和分析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发现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提升空间大;绿色农产品的预期消费潜力巨大;有待增加购买渠道并提高绿色农产品购买便利度。从生产者角度来看,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的四组要素中三个要素即:性价比因子、安全性因子和消费者认知因子均可通过生产者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推进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是关键,它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建立的基础。4.以农户行为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农户个体层面和农业生产体制层面分析农户生产转型决策的过程,结合农户生产转型决策的特点优化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决策模型,发现成本收益为导向的经济要素是农户转型决策的关键,而农户转型生产实践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判断其影响因素时,经济要素并非显着性因素。从理论层面分析成本收益的关系是转型的基本要素: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农户对某项生产活动是否可行的衡量标准是成本收益的关系,农户个体决策行为的集合最终导致农户整体生产模式的转型,本文以宋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为依据探讨绿色农产品生产决策评估过程,采用成本最小法或是收益最大法确定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将宋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优化为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决策行为研究模型;从农业生产体制层面看,农业生产的转型属于渐进式的局部转型,在不同的生产制度下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受扶持政策的影响较大,有利于降低农户经营成本的扶持政策可以增加农户在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参与度。农户对成本收益的衡量标准和预期结果差异性较大,实际生产中农户对自然条件的评估多为不确定的情况,因此,结合实践分析农户生产决策过程中各要素的影响,通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保留5组有效变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中信息的可获得性、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生产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证难易程度、农户的风险意识与抗风险能力,而农户生产决策理论中与成本收益相关的经济要素在农户转型实际生产中却并无显着性,这取决于农户的特殊性和生产过程的差异性,转型后已趋于稳定的农户基本为企业或政府支持型农户,抗风险能力、转型技术支持、供销信息获取力较强,因此,成本收益关系明显,此类农户平均单位成本明显优于单位收益,而未转型农户基于单纯的市场价格考虑,由此表现出在样本域内的农户决策行为研究中经济要素并无显着性。5.通过农户转型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发现:转型初期(即3年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实现全域性转型的关键。农户生产转型后的绩效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衡量,本文以此建立普通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后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农户生产行为转型的绩效进行初步评价发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提高转型后农户综合效益指标的关键要素,同时,转型初期(即3年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农户转型速度和规模的关键,也是农户转型后参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退出转型频率高低的关键。本文采用AHP-FCE分析法发现在农户转型初期的3年内,经济效益下降明显,这阻碍了农户参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对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和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形成制约,农户在转型前后对绿色农产品经济效益的预期和关注度差异较大,也是农户决定是否继续坚持转型的重要原因,3年期内的农户经济效益对农户转型速度和转型规模具有转折性意义。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农户转型升级后综合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初期的经济效益是推动农户转型规模和速度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农户转型后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与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本文以绿色农业生产为研究背景,采用微观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行为决策问题,常规农业生产向绿色农业生产转型是否能够解决或缓解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面临的两大问题,通过转型经济理论研究视角分析生产转型的条件、过程如何,转型后的绩效评估等问题,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本研究的选题突破以往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研究重点定位在对吉林省农户从常规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行为决策问题的剖析上,农户转型决策过程及转型绩效综合评价的结论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进行政策制定、合理配置政府资源、选择政策扶持方向提供思路和建议。第二,本文的研究可能丰富转型经济研究的内容。本文以转型经济研究范式为研究框架,从农户的微观角度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进行剖析,以速水佑次郎提出的农业发展三要素为参考,结合陈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将政府、市场和农户作为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三大参与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优化绿色农户转型理论模型,建立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思路:即转型动因——转型初始条件——转型过程——转型绩效评价作为农户生产转型问题研究框架。

赵应云[6](2019)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攻坚克难,砥砺奋进,2018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18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刘芳[7](2017)在《河池市糖料蔗标准化生产现状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当前全球糖业整体低迷,我国糖业持续第五年出现下滑亏损,行业形势严峻,相比巴西等世界发达产糖国家[1],我国糖业更是复苏缓慢。作为中国第一大产糖区的广西,也是连续多年减产。为保障蔗糖产业振兴发展,近年来,广西通过建设糖料蔗标准化示范区和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基地[6],实施糖业二次创业,加快实施糖料蔗标准化发展。河池市是广西蔗糖产区之一,全市十一个县市,十个县市都种植甘蔗作为当地经济主产物。当前河池市糖料蔗种植面积达86万亩,平均单产4.2吨左右,落后于全区平均水平,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加上全区振兴蔗糖产业力度空前,河池加快实施糖料蔗标准化发展机会难得。本文通过分析河池糖料蔗标准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定量分析法,指标体系法,分别对河池市糖料蔗产区和标准化示范区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对实施标准化生产后,甘蔗单产提高、农产品投入减少、糖料蔗质量提高,带来的三项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得出河池市实施糖料蔗标准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出河池市糖料蔗标准化发展的对策:因地制宜,划分四大模式片区推广;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启动蔗糖保险业务,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坚持政府推动、加快甘蔗生产标准化;抓好良种推广引进,提升品质;加快水利化、机械化建设等,为进一步促进河池市蔗糖业标准化发展,提高当地蔗糖竞争力提供客观依据。

台州市人民政府[8](2016)在《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政发〔2016〕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台州市第四届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16年4月6日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台州市委关于制定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订,是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柯铭华[9](2016)在《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问题,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判定农产品质量优劣的方法是通过对产品开展检验,而产品检验的依据是产品标准;农产品出口的验货依据也大部分按照国际标准。如果能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行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尤其是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种植或养殖,就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降低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基于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以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作为切入点,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开展调查分析;采用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分析农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实证研究四类特色农产品案例;根据上述研究,构建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以期在标准化视域丰富区域农产品质量管理理论。本研究以政府、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主体,以标准化视域下的福建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进行评述。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等内容。包括分析对农业标准化原理、信息不对称理论、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环境外部性理论应用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第二,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以及农产品生产各阶段质量标准化管理分析。第三,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开展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对生产资源基础、生产现状、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对质量管理成效及其管理问题开展分析。第四,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调查分析,并计算出五类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数值,综合分析得出福建特色农产品的综合标准化普及率是47%,其中茶叶、蔬菜、水产品、水果、食用菌的标准化普及率分别是:38.81%、30.12%、45.55%、30.15和35.75%。第五,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进行预测。主要包括:以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并对预测结果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到2019年,福建特色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均为2014年的1.3倍左右,产值也逐步提升,各方面预测数据都向好,福建省发展特色农业潜力较大,而且发展的态势较为稳健;二是在分析期内,其中农业标准化水平发展指数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标准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亦取得明显提升;三是在分析期内,福建省内导致农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还在,比如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率不高,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大但发展不平衡。五类农产品中蔬菜的未来产量和价格都上不去,扣除物价因素,甚至可能倒退,由于蔬菜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集约性较差,因此质量受控能力弱,造成该产业竞争力弱且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茶叶和食用菌整体向好,水果种植面积在萎缩,水产品的质量趋势显示质量走势不乐观。第六,开展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的做法与经验;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通过对上述4个案例的研究得到启示第七,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构建,主要包括:理顺政府管理机构,整合政府管理队伍;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落实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与财政资金补贴保障;构建特色农产品信息平台;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消除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加强生产者方面的质量管理;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排查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风险点。

柳金平[10](2013)在《现代农业建设与路径研究 ——基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践》文中指出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共识。但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各地情况不同,发展现代农业不可能所有地方同步并进,必然需要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率先发展、先行探索以提供发展思路、模式和经验,继而引领区域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因此,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应运而生,目的是在点上寻求突破,进而带动面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情况怎么样,探索了什么样的经验,有什么模式可以推广,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什么路径,还要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得可资借鉴的答案。本文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阶段特征出发,分析了农业发展需要应对的挑战,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和依据。在分析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在各种因素方面的特殊性进行了阐述,这些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路径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以上认识出发,本文将有关示范区调研的资料进行整理,作为分析示范区发展状况的依据。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和SPSS软件对有关示范区的发展指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对30个示范区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发现示范区之间差异较明显,发展具有地域性特征。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对13个示范区的发展指标进行预估,发现地区间发展速度也有较大差异,按目前发展速度,个别地区部分指标难以达到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本文对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的做法进行定性分析,从自然条件、政策措施、主要做法几个角度对所选择的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5个示范区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地的经验启示,并提炼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路径。本文分析认为,东部地区的玉田示范区主要经验是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资本、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替代作用下,转变农业生产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设施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西部地区的田东示范区发挥政府推动作用,以农村金融改革为突破,带动和促进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湄潭示范区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推动了土地流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逐渐实现了以农业特产为核心,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化经营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中部地区的长沙示范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和产出效益迅速提高。东北地区的肇东示范区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同时推进大合作,配以大农机和大科技,规模经营的效益得到全面挖掘。总结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实践,本文提出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且可行路径。示范区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包括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推广、农村金融和财政投入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资源整合、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和农民培训力度等建议。

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翻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翻番(论文提纲范文)

(2)广东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长坝沙田柚
        2.1.2 沙田柚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链理论
        2.2.2 产业发展理论
        2.2.3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3 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现状
    3.1 仁化县社会经济概况
    3.2 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现状
        3.2.1 仁化县长坝沙田柚的种植情况
        3.2.2 长坝沙田柚的加工情况
        3.2.3 长坝沙田柚的销售情况
        3.2.4 长坝沙田柚的产业组织发展情况
4 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种植管理基础薄弱
    4.2 产品未进行深加工
    4.3 销售渠道开发不足
    4.4 龙头企业实力弱
5 国内外沙田柚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5.1 国内其它地方沙田柚产业发展的经验
        5.1.1 广东省梅州沙田柚产业发展的经验
        5.1.2 广西容县沙田柚产业发展的经验
    5.2 国外沙田柚产业发展的经验
        5.2.1 美国奥尔巴尼沙田柚产业发展的经验
        5.2.2 荷兰沙田柚产业发展的经验
        5.2.3 日本三重县沙田柚产业发展的经验
    5.3 国内外沙田柚产业化发展对仁化县的启示
6 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建议
    6.1 提高种植技术,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
    6.2 优化完善产业链,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
    6.3 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区域优势
    6.4 推行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改变落后生产经营模式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7.2.1 本文的创新
        7.2.2 不足之处
    7.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指标评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整体情况分析
2 历年来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指标分析
    2.1 物质装备水平
    2.2 科技推广水平
    2.3 经营管理水平
    2.4 支持水平
    2.5 产出水平
    2.6 可持续发展水平
3 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发展水平评价
    3.1 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示范区的排头兵地位进一步彰显,示范引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3.2 主导产业持续发展,提质增效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3 总体趋势稳中有升
4 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4.1 薄弱指标提升水平较慢
    4.2 经营管理“短板”仍较突出
5 对策和建议
    5.1 优化政府顶层设计,着力补齐示范区发展建设短板
    5.2 多措并举加大投入支持力度
    5.3 打造“三品一标”高原品牌,提升示范区农产品品牌认知度
    5.4 强化农业金融投入,提高农业保险深度水平

(5)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评述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1 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2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动因分析
    3.1 内部动因分析
    3.2 外部动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初始条件分析
    4.1 农产品生产方面
    4.2 农产品消费方面
    4.3 政府政策方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决策过程分析
    5.1 农户决策行为理论
    5.2 个体层面的农户绿色转型的决策过程
    5.3 制度层面的农户绿色转型的决策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模型构建
    6.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6.3 变量筛选
    6.4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后的综合效益评价
    7.1 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选择
    7.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
    7.3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促进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对策建议
    8.3 本文的创新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致谢

(6)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攻坚克难,砥砺奋进,2018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二、坚定信心,奋发作为,夺取2019年工作全面胜利
三、强化执行,狠抓落实,持续推动人民满意政府建设
名词解释

(7)河池市糖料蔗标准化生产现状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糖料蔗标准化定义及特点
    1.3 糖料蔗标准化意义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国内外糖料蔗标准化发展情况
    2.1 国外糖料蔗标准化发展概况
    2.2 国内糖料蔗标准化发展情况
    2.3 广西糖料蔗标准化发展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池市糖料蔗标准化生产现状
    3.1 河池市糖料蔗标准生产的基本情况介绍
    3.2 存在问题
    3.3 工作措施及成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池市糖料蔗标准化模式及效果分析
    4.1 河池市糖料蔗标准化模式
    4.2 都安县国家蔗糖产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效果分析
    4.3 金城江区糖料蔗标准化种植分析
    4.4 罗城县糖料蔗标准化种植分析
    4.5 宜州市糖料蔗标准化生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池市糖料蔗标准化对策研究
    5.1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划分四大标准化组合推广模式
    5.2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5.3 尽快启动糖蔗保险试点工作,规避天灾天气风险
    5.4 坚持政府推动,加快甘蔗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5.5 坚抓好良种推广引进,提升品质
    5.6 加快机械化,水利化建设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R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1.1.2 中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1.1.3 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是福建农业管理的核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农业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分析研究
        1.3.2 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不对称研究
        1.3.3 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农残研究
        1.3.4 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技术壁垒研究
        1.3.5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政府规制研究
        1.3.6 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对策研究
        1.3.7 农产品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模型
        1.3.8 文献评述
    1.4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实地调查
        1.6.3 案例研究法
        1.6.4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法
        1.6.5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法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7.1 论文可能的创新
        1.7.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1.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2 灰色系统理论
        2.2.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2.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3 农业标准化原理
        2.3.1 原理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3.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4 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
        2.4.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4.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5 环境外部性理论
        2.5.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5.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
    3.1 标准的基本分类
        3.1.1 农业标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3.1.2 标准的分类、制定与使用
        3.1.3 标准的综合效应
    3.2 农业标准化基本联系
        3.2.1 农业标准化学科的独立性与联系性
        3.2.2 标准化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3.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3.2.4 农业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3.2.5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3.3 农产品生产各阶段标准化管理分析
        3.3.1 农产品产前标准化管理分析
        3.3.2 农产品产中标准化管理分析
        3.3.3 农产品产后标准化管理分析
    3.4 无公害标准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3.4.1 无公害标准关键点控制
        3.4.2 无公害全程质量管理
        3.4.3 无公害生产过程追溯
    3.5 无公害标准用药要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4.1 福建特色农产品的资源基础分析
        4.1.1 土地资源
        4.1.2 气候资源
        4.1.3 水资源
        4.1.4 林业资源
        4.1.5 海洋资源
        4.1.6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4.1.7 福建特色农产品资源
    4.2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4.2.1 生产面积
        4.2.2 单位面积产量
        4.2.3 农产品单位价格
        4.2.4 农产品产值
    4.3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成效
        4.3.1 政府管理方面
        4.3.2 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
        4.3.3 检验体系建设方面
        4.3.4 农产品规模化组织生产方面
    4.4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现状
        4.4.1 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
        4.4.2 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问题
        4.4.3 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问题
        4.4.4 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4.4.5 特色农产品假冒伪劣问题
    4.5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成因
        4.5.1 政府管理规制问题
        4.5.2 农业投入品持续大量投入
        4.5.3 农产品标准化普及率较低
        4.5.4 特色农产品信息不对称
        4.5.5 食品添加剂违规超标添加
        4.5.6 标准化主体利益驱动不足
        4.5.7 小微食品企业的质量隐患
    4.6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4.6.1 生产者质量管理方面
        4.6.2 企业质量管理方面
        4.6.3 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方面
        4.6.4 政府部门监管方面
        4.6.5 法律法规执行方面
        4.6.6 检测体系建设方面
        4.6.7 农业标准化管理方面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分析
    5.1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方案设计
        5.1.1 标准化生产项目简介
        5.1.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指标设计
    5.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数据处理
        5.2.1 调查目的
        5.2.2 调查对象
        5.2.3 调查方法与内容
        5.2.4 调查数据处理
    5.3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5.3.1 茶叶
        5.3.2 蔬菜
        5.3.3 水产品
        5.3.4 水果
        5.3.5 食用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预测研究
    6.1 生产趋势预测
        6.1.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6.1.2 生产趋势预测
    6.2 质量趋势预测
        6.2.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6.2.2 趋势预测
    6.3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比较分析
        6.3.1 茶叶比较分析
        6.3.2 水产品比较分析
        6.3.3 食用菌比较分析
        6.3.4 水果比较分析
        6.3.5 蔬菜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案例实证研究
    7.1 标准化视域下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与启示
        7.1.1 南靖双孢蘑菇基本概况
        7.1.2 南靖双孢蘑菇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7.1.3 主要启示
    7.2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2.1 平和蜜柚基本概况
        7.2.2 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7.2.3 主要启示
    7.3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3.1 龙海青葱国家级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概况
        7.3.2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做法与经验
        7.3.3 主要启示
    7.4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4.1 平和白芽奇兰茶基本概况
        7.4.2 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7.4.3 主要启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8.1 推进特色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的机制
        8.1.1 农产品市场准入倒逼机制
        8.1.2 农产品出口标准导向机制
        8.1.3 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机制
        8.1.4 无公害标准认证奖励机制
        8.1.5 食品标准备案程序简化机制
        8.1.6 标准化的国际交流常态化机制
    8.2 推进政府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
        8.2.1 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
        8.2.2 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8.2.3 实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
        8.2.4 监督管理农产品全程质量
        8.2.5 强化日常监督抽查与巡查
        8.2.6 保障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
        8.2.7 建立质量奖励和财政优惠政策
        8.2.8 引导规模经营提升标准化普及率
        8.2.9 加强种植和加工标准技术培训
        8.2.10 完善政府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8.3 推进生产者管理的策略
        8.3.1 生产许可制度引导食品企业实现正外部性
        8.3.2 依法落实生产者和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8.3.3 加强对在建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的巡查力度
    8.4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的策略
        8.4.1 加强生产企业信用平台建设
        8.4.2 构建农产品可追溯管理机制
    8.5 整合政府监管机构与监管队伍
        8.5.1 整合监管机构
        8.5.2 整合监管队伍
第九章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10)现代农业建设与路径研究 ——基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1.7 数据来源
第二章 研究评述和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现代农业
        2.1.2 农业现代化
        2.1.3 现代农业示范区
        2.1.4 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相互关系
    2.2 研究综述
        2.2.1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2.2 示范区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
    2.3 相关理论
        2.3.1 区位和区域经济理论
        2.3.2 农业发展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3.1 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特征
        3.1.1 农业经济和生产经营特征
        3.1.2 农业政策特征
        3.1.3 生产要素的变化特征
        3.1.4 农村人口和农民收入增长特征
    3.2 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4.1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4.2 现代农业影响因素的实践分析
    4.3 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4.4 各种因素影响下的现代农业模式
        4.4.1 国外现代农业模式
        4.4.2 中国的特殊性和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静态测评
    5.1 相关性分析
        5.1.1 相关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5.1.2 相关性分析的过程
    5.2 因子分析
        5.2.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5.2.2 因子提取
        5.2.3 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动态测评
    6.1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指向
    6.2 示范区发展指标预估和对比
    6.3 示范区有关指标测评示例
        6.3.1 地区生产总值预测
        6.3.2 第一产业增加值预测
        6.3.3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预测
        6.3.4 粮食作物面积预测
        6.3.5 粮食总产量预测
        6.3.6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
        6.3.7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预测
        6.3.8 农用机械总动力预测
        6.3.9 耕种收机械化水平预测
        6.3.10 有效灌溉面积预测
        6.3.11 灌溉水利用率预测
        6.3.12 作物统防统治面积预测
        6.3.13 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预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示范区的现代农业模式探索和路径选择
    7.1 东部地区示范区的现代农业模式
        7.1.1 基本特征
        7.1.2 玉田实践分析
    7.2 西部地区示范区的现代农业模式
        7.2.1 基本特征
        7.2.2 田东县实践分析
        7.2.3 湄潭县实践分析
    7.3 中部地区示范区的现代农业模式
        7.3.1 基本特征
        7.3.2 长沙县实践分析
    7.4 东北地区示范区的现代农业模式
        7.4.1 基本特征
        7.4.2 肇东市实践分析
    7.5 现代农业建设路径选择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问题和对策建议
    8.1 示范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8.1.1 土地流转中的强制性问题
        8.1.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保障粮食生产的问题
        8.1.3 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条件建设问题
        8.1.4 政府财政投入中的分散和力度不够问题
        8.1.5 农村金融的支持和活力欠缺的问题
    8.2 加快推进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8.2.1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8.2.2 整合涉农项目资源
        8.2.3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8.2.4 全面加快科技进步
        8.2.5 强化农业人才支撑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全文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的创新、成果及不足
        9.2.1 可能的创新
        9.2.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翻番(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工作报告[N]. 张锐. 包头日报, 2022
  • [2]广东仁化县长坝沙田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廖凯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3]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J]. 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4]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指标评价分析[J]. 杨应文,申芸萍. 青海农林科技, 2019(03)
  • [5]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D]. 李艳丽.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6]政府工作报告[N]. 赵应云. 永州日报, 2019
  • [7]河池市糖料蔗标准化生产现状调查与思考[D]. 刘芳. 广西大学, 2017(01)
  • [8]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J]. 台州市人民政府. 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06)
  • [9]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 柯铭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5)
  • [10]现代农业建设与路径研究 ——基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践[D]. 柳金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3)

标签:;  ;  ;  ;  ;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翻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