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形体意象的形成机制

女性形体意象的形成机制

论文摘要

形体意象是描述身体表象的心理学概念。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内化动机是形体意象形成的主要因素。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媒介、父母、同伴和健康专家是传播形体意象的主要途径。形体意象的干预措施包括改变形体现状和认知-行为干预技术。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南京、长沙、南昌、秦皇岛等地女性被试共659人,年龄从12岁至29岁。研究工具为《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hysical Self-DescriptiveQuestionnaire,PSDQ),“自我接纳问卷”(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以及理想体重指数采用BMI值体形图片。研究内容有两方面:探讨中国女性青少年阶段形体意象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以体重指数为中介变量,建构中国女性形体意象模型。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对PSDQ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PSDQ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理论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量表的11个维度,表明该量表作为多维度多层次身体自我模型的代表可作为我们开展身体自我研究的有效工具。2.女性现实体重指数与预期体重指数显著正相关。女性现实体重指数与预期近期体重指数正相关显著;现实体重指数与预期远期体重指数正相关显著;预期近期体重指数与预期远期体重指数的正相关显著。3.女性体重指数存在显著的期望偏差。现实体重指数与近期预期体重指数差异显著,现实体重指数与预期远期体重指数差异显著。预期近期体重指数与远期预期体重指数差异显著。4.女性理想形体意象值为BMI=17.34。现实体重指数组间差异区别显著;预期近期体重指数组间差异区别显著;预期远期体重指数组间差异区别显著。女性现实体重指数、预期近期体重指数、预期远期体重指数均呈现呈波动状态增长趋势。5.女性对自己身体基本满意。女性形体意象最重要的特征是身体自尊,其次是身体健康,整体身体。体重指数与形体意象负相关。在正常的体重指数范围内,个体的体重指数越低,形体意象得分越高;体重指数越高,形体意象得分越低。6.构建女性形体意象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自我接纳、自我评价与形体意象有正相关。自我接纳、身体意识客观化对形体意象有影响,其中体重指数起到中介变量的作用,自我评价对形体意象既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也通过BMI的中介作用对后者产生间接的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女性形体意象机制的研究综述
  • 2.1 形体意象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2.2 形体意象的形成机制的理论
  • 2.3 形体意象障碍的测量
  • 2.4 形体意象的干预研究
  • 2.5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 3 研究一:研究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 3.1 初始量表简介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程序
  • 3.4 结果分析
  • 4 研究2:女性形体意象的形成机制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研究目的
  • 4.3 研究假设
  • 4.4 研究相关变量的界定
  • 4.5 研究方法
  • 4.6 研究结果
  • 4.6.1 体重指数的差异比较
  • 4.6.2 女性形体意象特点及因子分析
  • 4.6.3 自我接纳对女性形体意象的预测作用
  • 4.7 分析与讨论
  • 4.7.1 瘦理想引发女性形体意象不满意感的普遍存在
  • 4.7.2 女性形体意象满意感随年龄增长下降
  • 4.7.3 自我评价对形体意象的影响
  • 5 结论
  • 6 教育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余地诗歌中的“黑夜”意象[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2)
    • [2].屈原“楚辞”与《诗经》中的远行意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中华文明意象的历史流变及世界关联[J]. 江淮论坛 2019(06)
    • [4].以身化梦:意象体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探析[J]. 心理科学 2020(01)
    • [5].徐志摩与闻一多新诗意象浅析[J]. 汉字文化 2019(23)
    • [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的菊意象[J]. 汉字文化 2019(23)
    • [7].蔚蓝的视角:冰心诗歌中的海洋意象探析[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1)
    • [8].《诗经》英译中植物意象的传递[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9].民宿旅游体验、民宿旅游意象对游客再宿意愿的影响研究——以莫干山民宿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2)
    • [10].论李汉荣散文中的地理意象[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1].《二十四诗品》批评意象的共同品格[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2].中国传统思想形式结构中的“意-象-言”:兼评李煌明的“意象诠释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3].意象视角下的古典诗词教学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06)
    • [14].古诗词中的乡村意象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5].图像抑或意识:旅游意象的本质直观[J]. 旅游科学 2020(02)
    • [16].论王铎诗歌的意象与色彩[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7].冯延巳词中的风意象[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18].“意象生成”对艺术创造和阐释的意义[J]. 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
    • [19].审美心理分析与现象学美学阐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象”美学的本体论建构[J]. 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
    • [20].聚焦意象,探究古诗的美——以阮籍《咏怀诗》中的植物意象为例[J]. 教育观察 2020(19)
    • [21].《意象山水》[J]. 北京社会科学 2020(08)
    • [22].朱熹诗中的月意象及其情感蕴含探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9)
    • [23].《楚辞》中的龙意象[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24].以内容挖掘、文化传播重构乡村旅游意象[J]. 团结 2020(04)
    • [25].中西马意象的对比分析[J]. 文学教育(下) 2020(09)
    • [26].朱熹诗中的雪意象及其文化意蕴[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0(04)
    • [27].楚辞凤鸟意象探析[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8].产品意象评价中的眼动与脑电技术研究进展[J]. 包装工程 2020(20)
    • [29].秋山意象图[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9)
    • [30].《亘古景观意象系列研究》[J]. 电影文学 2019(07)

    标签:;  ;  ;  ;  

    女性形体意象的形成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