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柯林武德的历史理性批判 ——以《历史哲学讲稿》(1926-1928)为中心

论柯林武德的历史理性批判 ——以《历史哲学讲稿》(1926-1928)为中心

论文摘要

一般而言,自伏尔泰首次使用“历史哲学”这个术语以来,到当下叙述主义历史哲学为止,人们在“历史哲学”之前也增添了不少限定词。由此,在不同时代也产生了不同形态的历史哲学。诸如,思辨的历史哲学,批判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叙述主义的历史哲学。前两种形态的历史哲学大多以欧洲大陆为主,思辨的历史哲学常常指向以维柯、伏尔泰、黑格尔为代表的历史哲学,他们书写“普遍史”,试图从中总结出历史过程的普遍原则;批判的历史哲学通常表示新康德主义学派的历史哲学,他们侧重“认识论”,试图区分出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的异同。后两种形态的历史哲学主要集中在英语世界,分析的历史哲学着重历史知识性质的分析,具有鲜明的分析派色彩,主要以亨佩尔、沃尔什、德雷等为代表;叙述主义历史哲学试图揭示历史叙述和历史表现的言辞结构,凸显被理性主义话语遮蔽的审美和道德诉求,兼具强烈的反启蒙的“启蒙”精神,主要以海登·怀特、安克斯密特为代表。纵观这些形态的历史哲学,它们在时间跨度上趋向缩短,思辨的历史哲学跨越一个世纪,而后三者加在一起也不过一个世纪。此其一,其二,它们与历史学实践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既可以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历史哲学),又可以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史学理论)。其三,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哲学特征。由此,回到哲学的一般形式而言,古代哲学的主要问题是回答世界是什么?也即是我们常说的本体论研究;自近代的笛卡尔和康德的认识论转向之后,哲学则试图通过分析我们自身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来回答古人的问题;进入20世纪之后,语言哲学一枝独秀,人们认识到我们谈论世界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谈论语言。如果除去语言哲学不谈,我们可以就此总结出历史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历史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学的知识论。本文以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尝试在充分梳理二战以来西方柯林武德研究史的基础上以及在叙述主义历史哲学面临的困境中重新探究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内涵。纵观和分析柯林武德在1926年至1928年的历史哲学手稿可以看出,柯林武德虽然试图把历史的形而上学与历史学的知识论区分开来,但是他并没有像二战后分析的历史哲学那样把两者割裂开来,而是试图通过探究历史学的知识论问题来解决传统上历史的形而上学问题,以此来完成康德批判哲学意义上的“历史理性批判”。一旦我们论证了历史理性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有学科的差异都不见了,上述的脚手架也就自动地拆除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重思柯林武德
  • 一、写作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史回顾
  • (二)、国内学术史探寻
  • 三、论文架构
  • 第一篇 “面”:生平、著述及其思想历程
  • 第一章 生平、讲稿与著述
  • 一、家庭教育与学术志趣
  • 二、牛津生活与“用笔思考”(thinking on paper)
  • 三、生命的最后十年:“在黑暗中战斗”
  • 第二章 关于历史的沉思:从事实的历史到作为历史的实在
  • 一、作为断定事实的历史学(history as the assertion of fact)
  • 二、作为重演过去思想的历史学(history as Re-enactment of Past thought)
  • 三、作为历史的实在(reality as history )
  • 第二篇 “线”:历史理性批判
  • 第三章 历史哲学的形式和内容
  • 一、历史哲学的缘起与绽出
  • 二、历史哲学的三个层面
  • 第四章 历史的观念性和现实性
  • 一、历史与时间
  • 二、历史的观念性:一切历史都是思想的历史
  • 三、历史的现实性:历史学家的重演行动
  • 第五章 历史知识的界限
  • 一、澄清历史学家的实际工作程序
  • 二、第二级的历史:一切历史都是史学史(All Hisyory is the History of History)
  • 三、历史知识中的特殊和普遍
  • 第六章 历史知识中的“因果观念”
  • 一、历史知识中的形而上学问题
  • 二、外在主义与内在主义交织的“因果观念”
  • 三、柯林武德针对“因果观念”的解决之道
  • 第七章 历史知识的确定性及其普遍有效性
  • 一、关于真的二种理论:真之符合论VS真之融贯论
  • 二、历史知识的确定性:考古学的经验主义方法论+哲学的纯粹方法论
  • 第三篇 “点”:想象、历史想象与构造的历史学
  • 第八章 构造的历史学与历史想象
  • 一、历史推论与历史想象
  • 二、从常识的历史学(Common-sense history)到构造的历史学(Constructive history)
  • 三、历史想象与历史思维的一般图式
  • 第九章 想象论
  • 一、为整体经验活动中的想象活动正名
  • 二、想象作为沟通感情和思想的“桥梁”
  • 三、情感(emotion)、想象(imagination)与语言(language)
  • 结语:重写柯林武德
  • 参考文献
  • 一、外文文献
  • 二、中文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简论柯林武德历史思想中的“现在”[J]. 史学理论研究 2014(04)
    • [2].从“事实世界”到“思想世界”——柯林武德的历史叙事论[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3].评柯林武德对历史人类学的影响——读《尼加拉:19世纪巴厘剧场国家》[J]. 西北民族研究 2012(01)
    • [4].试论历史想象与“构造的历史学”——以柯林武德为讨论中心[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5].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给历史教育的启示[J]. 中学历史教学 2008(07)
    • [6].历史研究中的证据与证明——自柯林武德以来的讨论[J]. 江海学刊 2019(05)
    • [7].自然与自然观何以变化?——柯林武德自然哲学思想论析[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8].试析柯林武德关于历史思维的先验论证[J]. 思想与文化 2014(01)
    • [9].浅析柯林武德之“活着的过去”[J]. 法制与社会 2008(23)
    • [10].重演与证据:柯林武德史学观“分寸”缺失探源[J]. 求索 2011(06)
    • [11].对克罗齐和柯林武德关于历史概念的解读[J]. 学理论 2017(11)
    • [12].情境中的“问答逻辑”:文本、渊源与时代——一个思想史的考察[J]. 青海社会科学 2016(01)
    • [13].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及其启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4].柯林武德史学思想对加强教育史学研究的启示[J]. 教育评论 2018(02)
    • [15].从常识的历史学到构造的历史学——以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为中心[J]. 史学史研究 2013(03)
    • [16].“历程”中的客观性——对柯林武德思想的再认识[J]. 史学史研究 2012(03)
    • [17].“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理性主题与情感构境[J]. 黑龙江史志 2015(03)
    • [18].柯林武德“重演思想”辨析[J]. 理论界 2015(03)
    • [19].柯林武德的问答哲学及其意蕴[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
    • [20].弥散性思想:一种模糊史学[J]. 读书 2018(04)
    • [21].“重演历史”的前提依据——柯林武德“先验想象”理论辨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0)
    • [22].论柯林武德的“历史证据”[J]. 学术研究 2018(10)
    • [23].柯林武德史学理论的阶段性、连续性与体系性[J]. 史学集刊 2012(04)
    • [24].“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个体视角与社会语境[J]. 黑龙江史志 2015(01)
    • [25].后现代视野之下的柯林武德——重读《历史的观念》[J]. 黑河学刊 2015(05)
    • [26].“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语境分析与内涵再探[J]. 史学理论研究 2009(02)
    • [27].柯林武德形而上学理论的历史逻辑及其哲学意蕴[J].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0(06)
    • [28].柯林武德史学思想探析[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04)
    • [29].柯林武德思想渊源的语境论阐释[J]. 黑龙江史志 2015(05)
    • [30].近20年来国内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研究综述[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1)

    标签:;  ;  ;  ;  ;  

    论柯林武德的历史理性批判 ——以《历史哲学讲稿》(1926-1928)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