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织物论文-李淑芳,卞克玉,董昱

羊毛织物论文-李淑芳,卞克玉,董昱

导读:本文包含了羊毛织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常压等离子体射流,羊毛织物,吸湿性能,力学性能

羊毛织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淑芳,卞克玉,董昱[1](2019)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改善羊毛织物服用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层影响其服用性能的缺点,选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对羊毛织物进行等离子处理,测试了处理前后织物的吸湿性能、力学性能、厚度、透气性能和微观形貌,并对比了不同运行速度对织物吸湿性能、力学性能、厚度、透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等离子处理后,羊毛织物的吸湿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力学性能增强,透气性变好,且运行速度越慢,效果越明显。经SEM观察发现羊毛的外观形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织物的手感并未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庄伟华,杨德明,符爱芬,俞金林,詹永娟[2](2019)在《提高精纺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的后整理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精纺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提高羊毛织物品质,提出了提高精纺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后整理工艺路径。针对已有生产实践,确定双槽煮呢工艺及聚氨酯树脂抗皱整理工艺等作为影响面料褶裥保持性的主要工艺,并分别设计正交试验方案,探究煮呢工艺、树脂整理工艺对织物折皱回复角、毡缩率、落水变形、褶裥外观等指标影响规律,建立煮呢、树脂整理工艺与织物褶裥保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煮呢工艺加压次数的增加、温度提高,精纺羊毛织物折皱回复角提高;当聚氨酯抗皱整理剂BAP质量浓度为45 g/L、轧液率为60%、烘焙温度为190℃时,面料具有优良的褶裥保持性。(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胡蝶[3](2019)在《绿茶染料对壳聚糖预处理羊毛织物的染色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羊毛织物利用壳聚糖与绿茶染料进行联合染色及功能整理的效果,采用绿茶染料上染经壳聚糖预处理后的羊毛织物,对比分析羊毛织物原样及采用直接染色织物的染色、抗菌、抗氧化及防紫外效果。结果显示:羊毛织物经过壳聚糖预处理后,纤维表面附着一定量的壳聚糖,其在染色过程中利用静电吸附作用来提高织物的上染百分率,从而使得织物的染色深度和牢度都随着预处理液中壳聚糖用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经壳聚糖预处理后的羊毛染色织物在抗菌、抗氧化及防紫外方面也体现出较好的效果,且随着预处理液中壳聚糖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强。(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高金红,孙世元[4](2019)在《羊毛与涤纶、锦纶、腈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GB/T 2910.4—2009中羊毛和涤纶、锦纶、腈纶混纺织物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的不足,设计试验验证次氯酸钠法(30±2)℃、30 min条件下混纺织物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夏季可用次氯酸钠法(30±2)℃,溶解30 min定量测试羊毛和涤纶、锦纶、腈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用试验室常温而省去制冷水浴振荡器,不但节约了设备和能源,而且快速而准确。(本文来源于《天津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单苗苗,张义男[5](2019)在《羊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羊毛针织物易起毛起球问题,文中采用抗起毛起球剂HY-66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抗起毛起球剂HY-66浸渍整理工艺与浸轧整理工艺条件对羊毛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手感、织物强力的影响,并与市场同类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浸渍整理工艺:抗起毛起球剂HY-66用量为8%、pH值为6.0、有机硅柔软剂3%、浴比1∶20、温度40℃处理时间20 min;最佳浸轧工艺为:抗起毛起球剂HY-66用量50 g/L、pH值6.0、有机硅柔软剂用量20 g/L、轧液率70%~80%、整理温度130~150℃、时间2min;整理后织物抗起毛起球性从2.0级提高到3.0~4.0级,对手感等服用性能影响不大;与市场上同类产品对比,抗起毛起球剂HY-66整理后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较好,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本文来源于《天津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郭小云,沈兰萍,刘刚中[6](2019)在《聚酰亚胺/羊毛双层交织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酰亚胺为表层织物,羊毛为里层织物,并用导电纤维芳纶作为接结纱接结,纺制得到具有良好热防护性能的聚酰亚胺/羊毛双层交织织物。经测试,该织物的LOI值为29%,TPP值为15.9 kW·s/m2,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与热防护性能;织物厚度较大,能够截留大量空气;面密度为310 g/m2,透气量为437.4 mm/s,能够阻隔热量的传递。(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杨德明,庄伟华,符爱芬,俞金林,詹永娟[7](2019)在《改善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能的纱线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消费者对高档免烫羊毛纺织品的需求,提出用生物防缩羊毛纤维开发高保形抗皱羊毛织物。为改善羊毛织物耐久褶裥保持性能,选用普通羊毛纤维、生物防缩羊毛为原料,分别纺制不同规格织造的羊毛纱线并织造成布,测试并分析不同纱线规格织造的羊毛织物折皱回复角及毡缩率等褶裥保持指标变化情况,最终建立纱线指标与褶裥保持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用生物防缩羊毛纤维,并以同向加强捻的方式纺纱,增加股纱合股数,织物褶裥保持性较好;在限定范围内,随着纱线线密度的提高,单纱、股线捻系数越大,生物防缩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能改善越明显。(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苗爽,崔永珠,何佩峰,于洪健[8](2019)在《羊毛织物姜黄色素泡沫染色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天然染料姜黄色素上染羊毛织物的色牢度,以海藻酸钠为稳定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发泡剂,使用泡沫染色法上染羊毛织物。在植物原料中提取姜黄色素后,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染液pH值、汽蒸时间、发泡剂质量浓度、稳定剂质量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K/S值及色牢度判断其染色效果的质量。结果表明:染液pH值为4、100℃汽蒸3 min、发泡剂质量浓度3 g/L、稳定剂质量浓度1 g/L时,泡沫染色效果最佳、K/S值达到最大,同时各项色牢度可保持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吴国辉,王利娅[9](2019)在《天然石榴皮提取液在羊毛织物染色及功能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石榴皮色素在羊毛织物染色及功能整理方面的应用,制备了不同浓度的石榴皮色素染液,在酸性条件下对羊毛织物进行直接上染,评价其染色效果、抑菌及防紫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染液中石榴皮色素提取液浓度的升高,羊毛织物染色深度逐渐加深,染色更偏向红黄色,且皂洗色牢度和摩擦色牢度较好;染液中石榴皮色素提取液质量分数超过17%时,染色羊毛织物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表现出了良好的抑菌效果,还显示出了较好的防紫外性能。(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杨德明,庄伟华,符爱芬,俞金林,詹永娟[10](2019)在《提高精纺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的织造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精纺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提高羊毛织物品质,研究精纺羊毛织物的织造工艺。通过改变织物组织、面密度、紧度、纬经比等结构参数,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案,探究织物结构参数与褶裥保持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分析织造速率等机器参数对织物拉伸断裂强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用2/2斜纹组织,提高织物面密度、紧度、纬经比,可有效提高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选用较大的织造速率及上机张力能提升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羊毛织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精纺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提高羊毛织物品质,提出了提高精纺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后整理工艺路径。针对已有生产实践,确定双槽煮呢工艺及聚氨酯树脂抗皱整理工艺等作为影响面料褶裥保持性的主要工艺,并分别设计正交试验方案,探究煮呢工艺、树脂整理工艺对织物折皱回复角、毡缩率、落水变形、褶裥外观等指标影响规律,建立煮呢、树脂整理工艺与织物褶裥保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煮呢工艺加压次数的增加、温度提高,精纺羊毛织物折皱回复角提高;当聚氨酯抗皱整理剂BAP质量浓度为45 g/L、轧液率为60%、烘焙温度为190℃时,面料具有优良的褶裥保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羊毛织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淑芳,卞克玉,董昱.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改善羊毛织物服用性能的研究[J].毛纺科技.2019

[2].庄伟华,杨德明,符爱芬,俞金林,詹永娟.提高精纺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的后整理工艺[J].毛纺科技.2019

[3].胡蝶.绿茶染料对壳聚糖预处理羊毛织物的染色及其性能[J].毛纺科技.2019

[4].高金红,孙世元.羊毛与涤纶、锦纶、腈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J].天津纺织科技.2019

[5].单苗苗,张义男.羊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9

[6].郭小云,沈兰萍,刘刚中.聚酰亚胺/羊毛双层交织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9

[7].杨德明,庄伟华,符爱芬,俞金林,詹永娟.改善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能的纱线指标研究[J].毛纺科技.2019

[8].苗爽,崔永珠,何佩峰,于洪健.羊毛织物姜黄色素泡沫染色工艺研究[J].毛纺科技.2019

[9].吴国辉,王利娅.天然石榴皮提取液在羊毛织物染色及功能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19

[10].杨德明,庄伟华,符爱芬,俞金林,詹永娟.提高精纺羊毛织物褶裥保持性的织造工艺[J].毛纺科技.2019

标签:;  ;  ;  ;  

羊毛织物论文-李淑芳,卞克玉,董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