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杜宇华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杜宇华

内蒙古天房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直接的关系到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目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后会出现裂缝等问题,其主要是由混凝土收缩、结构沉降不均匀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所造成的。若是不及时处理,势必会给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建筑行业对施工技术进行一定的改善。在结构浇筑时,预留出一定的宽度。在混凝土凝结后,再进行浇筑混凝土带。现阶段,将该技术定义为后浇带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后浇带概念内涵与分类辨别

1.1后浇带的分类辨别

目前对后浇带的分类(称谓)有的分为三种,有的分为四种: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板间后浇带。其中沉降后浇带、板间后浇带与另外两种后浇带在概念上有明显区别,概念不再赘述,关键在第二、三种是否进行区分或合并。

收缩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砼因胶凝材料发生水化反应体积收缩是客观情况,但并不是砼凝固硬化即开裂;砼因硬化收缩力大于了砼的粘结力才开裂——这是直接原因;而当砼结构面积过大、超长时或受到局部约束时,对收缩有不规则累加效应——尺寸效应才是砼开裂的根本原因。

温度后浇带——该概念出现在《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第7.4.2和7.4.7条中,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热胀冷缩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并不是砼一冷缩砼即开裂;砼收缩力大于了砼的粘结力时表现为开裂——这是直接原因;而当砼结构面积过大、超长时或受到局部约束时,对收缩有不规则累加效应——尺寸效应才是砼开裂的根本原因。

由上述可见,凝结收缩、热胀冷缩均是客观规律,这两种收缩的根本原因主要在尺寸效应上(局部约束暂不讨论)。在裂缝控制的对应方法上基本相同,但有所侧重。在很多规范中直接称谓“后浇带”,其内涵笔者认为同时隐含了凝结收缩和冷缩两个原因。(本文以下内容非特殊注明处后浇带至收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

1.2关于膨胀加强带

了解膨胀加强带的概念,弄清与后浇带的区别,指导后浇带施工(详后续章节)。根据《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第2.0.7条膨胀加强带的定义:通过在结构预设的后浇带部位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减少或取消后浇带和伸缩缝、延长构件连续浇筑长度的一种技术措施,可分为连续式、间歇式和后浇式三种。其中后浇式的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带类似,两侧需要预埋止水带,两侧先浇筑,待达到强度后浇筑带内混凝土,因而有两道施工缝。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分析

2.1解决结构因温差形成的收缩裂缝

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建筑结构出现收缩或膨胀,对于在冬季完工的混凝土建筑结构,由于施工期温度低,完工后季节变化导致温度逐渐上升,建筑物内部会产生相应的温度应力和向外挤压力。一旦这两种力超出施工规定范围和建筑物可以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为此应该在事前控制阶段就充分考虑到温度应力,一方面在施工中提前预留裂缝,一方面方便后浇带施工的进行。

2.2处理裙房结构问题以及基础设计问题

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主要可以解决建筑的裙房结构问题和建筑的基础设计问题。高度低于22层的高层建筑、裙房结构建筑、基础结构设计中已经实施了后浇带施工,但是在建筑施工地基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大范围的推广这项技术,由于建筑施工地基施工存在重力沉降影响,有必要采取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将地基分为两个部分,从而借助沉降量得出浇筑时间。施工前需要进行结构计算与强度核算,随后在连接整体时,计算结构体沉降的内部应力。

2.3减少沉降差所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高层建筑主体连接低层裙楼的建筑施工,需结合诸多条件来确定使用哪种施工技术,需要考虑的条件包括:(1)地基持力层土质;(2)地基形式;(3)上层结构。观察结果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不应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情况。地基持力层厚度大,地基压缩性能良好,楼与楼高度存在较大差距,沉降量过大。2.可以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情况。土质良好,建筑基础为基岩和卵石层。建筑基础中应用的有桩基础。这些沉降变形量较小的情况,就可以通过应用后浇带技术进行主楼与裙楼的连接,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沉降差。

3后浇带施工技术实施要点探析

3.1宽度以及间距的设置

后浇带施工技术常用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中,因此在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要遵循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在保证建筑强度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通常后浇带预留的宽度一般要控制在700mm至1000mm之间,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可以依据施工现场的温度以及混凝土强度进行微调。现阶段,最为常见的预留宽度是800mm、1000mm、1200mm三种。而预留后浇带之间的间距也应控制在30m至40m间,合理的预留宽度以及预留间距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减少因混凝土结构形变而出现裂隙的概率。

3.2选择合理的时间以及断面形式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选择上,要求将断面设计成与混凝土结构一样形式的断面,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为受力过于集中而出现结构的变形问题。浇筑施工的时间选择,一般要考虑的是在两侧结构混凝土浇筑两周或者到两个月后开始施工,在不同情况时,补浇筑时间也不同。在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沉降后浇带,需在上部主体结构完成后,再进行封闭。在此类工程中,裙房施工量比较小,若是裙房比高层先行施工完成,高层主体的沉降量也会比裙房大,需要待高层建筑的主体沉降基本完成以后,再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施工。

3.3施工温度的控制

施工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较大的,同时也会对后浇带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控制施工温度也是后浇带施工中关键点。只有将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使后浇筑的部分与已经浇筑完的结构进行融合,进而形成更加坚固的整体结构。通常要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这是最为适宜的。

结束语

在建设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不但应用在地下室顶板和底板中,也应用在内墙、外墙施工中,广泛的应用范围也使得后浇带施工技术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如果不按照规范施工,或者不遵守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会直接影响建筑物施工质量,一旦墙体开裂出现渗漏,就会直接威胁建筑物安全性能。为此深入研究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方法。结合以上论述,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的确定,重点问题重点看待,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严格按照后浇带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从而确保建筑物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家录.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作用与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03):110.

[2]董怡宁.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5(03):132.

[3]姜正渤.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9):132-133.

[4]荣继高.探讨房屋施工中建筑后浇带技术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05):244-245.

[5]郭帅义.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96.

标签:;  ;  ;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杜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