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非遗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湖北宜昌市兴山县文化馆443799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经过千百年来发展与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与象征,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与历史意义。因此,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旨在分析我国在保护、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与思考。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对策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之中,从中韩的端午节申遗之争,到2009年中国端午节正式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重视,不仅为传统节日增加了假期,还通过多渠道宣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在传承与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发扬光大。因此,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与讨论也是我国当前的热点,如何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问题也是刻不容缓的一大难题。笔者是一个山区县的非遗工作者,下面将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叙述。

一、当前非遗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心出现偏差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期申报与后续保护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还做得很不到位。在前期申报方面,非遗文化普查,名录体系建设,申报等工作上存在着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真实等问题;在后续保护方面,存在着申报成功后对于非遗的保护力度不够,尤其是县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其投入精力和资金不足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地区在前期申报时高度重视,申报成功后对其后续保护与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名存实亡。

2.非遗传承现状较差,各方面还没有意识其重要性,重视不够

人民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意识还比较淡薄,社会各界都还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这也是导致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很长一段资源匮乏,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又受到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冲击,人们接触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与文化,使得人们对于自身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逐渐淡薄。直到世界范围内各国开始提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保护自身文化,我国才意识到保护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近年来,我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3.对非遗传承的相关资金支持不足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如此。目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资金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总体投入资金不足,二是资金分配有所倾斜。总体资金投入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河北省为例,2012年河北省省级文化资金的投入总量为9.8亿,其中作为文化建设的资金为3.6亿,然而河北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132项,省级的也高达614项,这些资金对于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同样,湖北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名录127项,省级名录312项(466个项目保护单位),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7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71人,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9个,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6个,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另外,一些具有良好经济效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状况就比较好,吸引来的资金也更多,而一些传统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无法带动经济增长,需要靠政府投入资金来维持运营,这就导致了资金的分配不均,使得较为弱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

4.缺乏非遗传承专业队伍及进行研究的专业人才、专家

任何一个行业所不可缺少的便是人才,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对专业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对于人才的要求就更为严格,而目前我国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人员的水平还参差不齐,亟待提高。目前我国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中专业人员还十分稀少,很大一部分是依托文化馆干部兼任没有编制没有专干,工作人员的学历与经验都还存在着欠缺。而在县市级的工作人员队伍中完全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数量非常庞大,这都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阻碍。因此解决非遗传承队伍人才紧缺的问题刻不容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5.对现有非遗利用不合理

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使其发扬光大,传承发展下去,还能给该地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同时也会成为该地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对于提升知名度和形象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当企业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时,很容易过度商业化和过度产业化。在开发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忽视了非遗的意义与本质,随意对其进行篡改,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不尊敬,同时也破坏了其真实性与存在的意义,也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欺骗。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与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当严加打击,杜绝其发生。

6.缺乏非遗传承相关宣传,非遗法执行力度不够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句话却并不成立,无论是多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离不开宣传,只有通过宣传,才能使更多的人知道这一文化遗产,进而了解它,传承它,发展它。纵观我国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可以说还很不成熟,对于新型手段的利用还很不到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建设相关网站,有的即使建设了网站也是更新缓慢,得不到太多有用的消息与资讯。

除了宣传不到位之外,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与执法都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早在上世纪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法规与条例,而我国立法的时间较晚,也不够详细充实,存在很多模糊区域,这就直接导致了执法力度不强和失去了立法的本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没有起到助推的作用。

二、对传承与发展非遗的策略研究

1.完善及创新相关法律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保护机制,在充分学习和了解先进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条款之后,结合我国的自身特色,不断完善并发展充实我国的法律与保护机制,制定相关的商标与专利,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考核流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的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展得更好,能将已颁布的《非遗法》作为装饰。

2.完善非遗传承管理机制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非遗的传承人认定及退出的问题,传承人的考核与监督的问题,工作人员的保障与支援问题,资金吸纳与管理问题,这些问题都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机制还需要不断地完善,确保传承人有能力将其传承发展下去;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的考核与监督部门,不可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随意篡改扭曲;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人员的生存问题也同样应当纳入考虑之中,非遗所带来的经济收入以及对非遗的金钱投入等都是非常敏感而严肃的问题,只有将这一系列机制发展完善,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新的发展。

图1普查人员在采访刺绣艺人

3.完善对非遗传承及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

要构建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一方面需要得到政府和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多多开源,开发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地吸收社会资金,形成多源的资金机制。政府的支持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人员做出详细的规划与分析,向政府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能够带来的好处,促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另外,非遗可以选择与民间团体或是企业合作,给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吸收来自民间的资金,不仅得到了资金投入,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热度与知名度。

4.加强对非遗专业人才的保护及培养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必须组建一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而且还需要给人才配备相应的设施与仪器。招揽人才时需要选择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并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并组织定期的培训,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招揽与培训机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逐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往专业化、职业化上发展,通过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小组”的形式对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进行有针对性地传承与发展与利用。

5.引导对非遗的适当产业化及利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过程中提到许多企业容易为了追求一时利益而出现过度商业化和过度产业化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完全与企业和民间团体隔绝开来,适当地与其合作,适当的商业化与产业化实际上是一种双赢的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企业与团体的宣传与资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取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企业和团体带来了经济收益,而且也容易激发广大的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对于传承中华文化也做出了贡献,因此引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适当产业化及利用能够有效促进多方发展,是发展非遗的重要方法之一。

6.重视并加强对非遗的宣传保护力度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眼球被铺天盖地五花八门的消息所吸引着,要想引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并进一步了解,就必须借助新兴的工具与手段进行宣传,例如通过网络等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网站,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直接向广大的人民群众传递信息与资讯,及时更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新动态与发展,重视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力度,获得更多的关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迎来更好地发展。

图2普查人员在采访刺绣艺人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代表着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已经深深烙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向世界人民递出一张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名片。

参考文献:

[1]詹双晖.我国“非遗”认定及传承人保护之问题与对策[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82-86+97.

[2]张榆青,丁芸.高等教育非遗传承及其法治化——陕西非遗保护个案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15-19.

[3]李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局、战略机遇与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78-83.

[4]尹保权.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开展问题及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22:118-119.

[5]陈静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述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77-84.

标签:;  ;  ;  

非遗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