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

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从传统型体制向现代型体制转型的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深刻的矛盾——改革需要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但改革本身又可能引发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在传统社会,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信息流通程度不高,社会成员的期望值和利益诉求并不多,从而可能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形态,尽管这种稳定可能具有僵化或停滞的特征。但是在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的愿景激发社会成员的主观期望值呈几何级数剧增,而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及其为社会成员提供的机会只能以算术级数缓慢攀升,再加上社会分化与社会动员的速度高于社会整合能力的发展速度,极易使转型社会陷入不稳定的社会政治状态。当下中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如何从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的角度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既维护社会秩序又增加社会活力,已经成为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考察政治稳定有两个基本的维度,即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一方面,社会秩序是政治稳定的核心价值,任何社会的存在和运行,都需要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没有合理的秩序社会生产将难以正常进行,社会将会陷入混乱的状态。为了保证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必须创造和保持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社会转型往往意味着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之中,这些变化所产生的问题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保持合理的社会秩序对政治稳定具有极其重大的而独特的意义。另一方面,社会活力是政治稳定的动力源泉,由社会活力所激发的能力与合力才能形成推进社会发展、稳定的动力系统。只有激发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活力,使每个个体的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通过社会整合使社会成员的能力与创造力形成强大的合力,以此形成的动力才能将社会推向更加持久,更加合理的稳定。因此,秩序与活力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政治稳定依赖于秩序与活力的互动共存;与之相对应,在实践过程中就需要一方面优化国家控制,一方面促进社会自主,才能促进社会政治的和谐稳定。?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政治稳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拓展和深化了政治稳定理论体系,回应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变迁的进程,政治稳定变得尤其重要,甚至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发展作为政治稳定的支撑力,以改革促进发展、夯实政治稳定的基础,以人为本、维护可持续稳定的思路,不断引领着中国政治稳定的实践历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治国方略。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稳定无论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的探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达成了较高水准的政治稳定,具备了整体性、持续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还存在着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新问题,也有老问题,它们共同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相互依存成为当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基本规律,它既给中国政治稳定带来机遇,也对我国政治稳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一些国内因素对中国政治稳定的影响也特别为深刻,如民生改善缓慢、官民矛盾、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而信息化的加速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维护稳定的难度。当然,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控制能力减弱乃至缺位、社会自主能力又没有有效提高,是中国政治稳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当下中国政治稳定的实现,需要从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两个角度来考量,在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的平衡中寻求可持续的社会政治稳定。没有权威社会的转型发展便无法进行,没有秩序社会发展便没有保障,没有活力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内在动力,因此致力于权威、秩序与活力的统一,并从优化国家控制和促进社会自主增长两方面着手,推进可持续政治稳定。就优化国家控制而言,要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慎重选择国家控制重心,以利益协调为基础构建国家控制新模式,以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控制的基本手段,建设精神文明优化国家控制中的价值选择,以个人和社会为起点增加国家的控制权威;就促进社会自主性的增??长而言,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增加社会自组织能力,推动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政治稳定问题研究述评
  • 二、国内政治稳定问题研究述评
  • 第三节 论文的思路与框架
  • 第四节 研究的视角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一、“国家与社会”研究视角的确立
  • 二、论文的不足与可能存在的创新
  • 第一章 秩序与活力:政治稳定的两个维度
  • 第一节 秩序与活力对政治稳定的价值
  • 一、秩序:政治稳定的核心价值
  • 二、活力:政治稳定的动力源泉
  • 第二节 秩序与国家控制
  • 一、国家控制的含义和功能
  • 二、国家控制机制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 第三节 活力与社会自主
  • 一、社会自主的含义和功能
  • 二、社会自主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稳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历程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
  • 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阶层利益的分化
  • 二、执政理念的更新与治国方略的变革
  • 三、思想观念的解放与文化传统的冲突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稳定的理论探索
  • 一、以发展作为政治稳定的支撑力——邓小平的政治稳定思想
  • 二、以改革促发展,夯实政治稳定的基础——江泽民的政治稳定思想
  • 三、以人为本,维护持续稳定——胡锦涛的政治稳定思想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稳定的实践历程及其特点
  • 一、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稳定的实现途径
  • 二、当代中国政治稳定的基本特征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一节 全球化给我国政治稳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一、全球化的时代意义及其启示
  • 二、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稳定的挑战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因素对政治稳定的挑战
  • 一、民生改善缓慢
  • 二、官民矛盾
  • 三、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
  • 四、信息化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影响
  • 第三节 国家控制缺位与社会自主缺失的反思
  • 一、控制主体控制力降低
  • 二、社会自组织能力缺失
  • 第四章 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的互动:在平衡中寻求稳定
  • 第一节 权威、秩序与活力的统一:可持续政治稳定的理念基础
  • 第二节 优化国家控制
  • 一、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二、国家控制重心的选择
  • 三、以利益协调为基础,构建国家控制新模式
  • 四、以依法治国为国家控制的基本手段
  • 五、建设精神文明,优化国家控制中的价值选择
  • 六、以个人和社会为起点,增强国家控制权威
  • 第三节 促进社会自主增长
  • 一、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
  • 二、增强社会自组织能力
  • 三、推动政府社会良性互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越在关键时刻,越要担当作为[J]. 青海党的生活 2020(05)
    • [2].激活民间社会活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缘起、基础和治理[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3].社会活力:内涵解读·特征分析·实践生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03)
    • [4].浦东五年“成绩单”有哪些亮点[J]. 新民周刊 2017(01)
    • [5].莫让竞争口号流于简单冰冷[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05)
    • [6].浅析如何发挥消防安全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J]. 魅力中国 2017(05)
    • [7].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J]. 政工学刊 2013(12)
    • [8].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 不断增强社会活力 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J]. 四川政报 2008(18)
    • [9].新中国70年激发社会活力体制机制的探索[J]. 中国发展观察 2019(19)
    • [10].激发社会活力 促进社会稳定[J]. 新长征(党建版) 2014(08)
    • [11].激发社会活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J]. 成才与就业 2011(11)
    • [12].国内关于社会活力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求知 2010(10)
    • [13].习近平在深化改革中激发社会活力思想探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8(04)
    • [14].社会活力的压抑与释放[J]. 南风窗 2014(24)
    • [15].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深化学习型社会建设[J]. 成才与就业 2014(03)
    • [16].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J]. 西藏发展论坛 2014(02)
    • [17].聚焦《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意见》提改革新思维新举措,激发全社会活力创造力[J]. 理论导报 2020(05)
    • [18].平衡社会活力与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刍议[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8)
    • [19].寻找中国活力[J]. 南风窗 2014(24)
    • [20].倾力打造历史与社会活力课堂[J]. 考试与评价 2014(02)
    • [21].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激发社会活力[J]. 学会 2014(04)
    • [22].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组织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3].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激发社会活力[J]. 杭州(周刊) 2016(04)
    • [24].激发社会活力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基石[J]. 今日科苑 2009(19)
    • [25].打开市场活力之门——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放管服”改革述评[J]. 当代兵团 2017(14)
    • [26].社会活力源于民心向背和“官念”转变[J]. 群言 2015(01)
    • [27].“优胜劣汰”两面看[J]. 江南论坛 2010(06)
    • [28].谢立中:应有专门机构协调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5(12)
    • [29].个人活力、社会活力与国家活力[J]. 上海采风 2011(04)
    • [30].贵在激发社会活力[J]. 今日浙江 2011(12)

    标签:;  ;  ;  ;  ;  

    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