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研究

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研究

论文摘要

摄影造型是电影塑造形象、铺陈叙事、营造气氛、传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与形式。作为摄影造型的一种,诗意化的摄影造型是创造意境,传情表意的最佳手段。中国电影的诗意化造型,在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在时代背景的映衬中,经过百年的洗练,呈现出独特的造型特色。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诗意化的摄影造型进行研究,分析诗意化摄影造型的美学依据和理论基础,进而归纳总结出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各种方法手段,并且将其系统地分析概括,为实践拍摄提供经验基础。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是对中国电影的诗意化造型做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界定,介绍国内外对诗意化的摄影造型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在当今数字影像时代中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列举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数字技术与传统摄影相结合这两种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然后详细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意义。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探讨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电影发展的历史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个人创作风格对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影响及意义,为诗意化的摄影造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第二章与第三章主要是通过梳理、归纳、总结中国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各种造型手段,诸如在静态的摄影造型中,光线与影调的表现性与表意性用光方式;色彩的各种属性如何在诗意化的摄影造型中起作用,以及如何控制色彩来进行画面造型的布置;画面构图中的简单化原则、使用大景别以及中国绘画中的各种构图手段。在动态的造型语言中主要通过阐述固定长镜头与运动长镜头中的抒情手法,场面调度中重复、对比的手法,蒙太奇中的隐喻手法,声音配置等各种要素对诗意化摄影造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中国电影中富有诗意化摄影造型的经典影片进行分析,在归纳之上提炼出中国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的技法特色。本文的第四章主要是探讨控制完善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各种技术手段:滤光镜、胶片配光的使用,以及数字中间片和电脑特技中的虚拟技的使用。充分论证了在数字时代中,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在注重审美意境营造的基础上,通过数字技术的补充与完善,使之成为中国电影摄影造型的一种独特风格。最后通过简单的梳理,进而阐述诗意化的摄影造型是中国电影摄影造型的一个独有特色。因为其一直浸润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人文积淀之中,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才彰显出不同于其他各国电影的独特风格。只有保持这样的特色才能拥有民族性的电影风格,才能在层出不穷的造型艺术中永葆风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诗意化摄影造型的界定
  • (二)中国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影响中国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因素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影响
  • (一)“天人合一”哲学情思的熏陶
  • (二)传统美学中“意境”的浸润
  • (三)古典绘画“立象状景”的渗透
  • 第二节 时代历史对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影响
  • (一)烽烟战火中的抒情化表现
  • (二)十七年电影的骄傲与遗憾
  • (三)新时期电影的纪实与写意
  • 第三节 个人创作风格对诗化摄影造型的影响
  • (一)费穆:儒雅写意的创作风格
  • (二)吴贻弓:诗意化的创作风格
  • (三)中国电影摄影学派:大胆创新的创作风格
  • 第二章 静态的诗意化摄影造型语言
  • 第一节 光线与影调——造型的修辞手段
  • (一)表现性用光
  • (二)表意性用光
  • 第二节 色彩——造型的抒情音符
  • (一)色彩的属性对于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影响
  • (二)色彩功能对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影响
  • (三)诗意化摄影造型的色彩控制
  • 第三节 构图——造型的表意形式
  • (一)“取象偏远”的景别
  • (二)尚“简”的构图思维
  • (三)散点透视的构图意识
  • (四)“框式”的构图情结
  • 第三章 动态的诗意化造型语言
  • 第一节 抒情写意的长镜头
  • (一)固定长镜头的意境美
  • (二)运动长镜镜头的节奏美
  • (三)高速摄影的韵律美
  • 第二节 独具风格的场面调度
  • (一)重复性的场面调度:“叠”韵的呈现
  • (二)横向场面调度:“移步换景”的展现
  • (三)对比性的场面调度:“张弛有度”的再现
  • (四)隐喻蒙太奇:“含蓄节制”的表达
  • 第三节 虚实相生的声音
  • (一)声音节奏的韵律美
  • (二)声画交融的和谐美
  • 第四章 完善诗意化摄影造型的技术手段
  • 第一节 传统技术的使用
  • (一)滤镜的使用
  • (二)胶片配光
  • (三)数字中间片的使用
  • 第二节 新型数字技术的使用
  • (一)再造电影时空
  • (二)重塑运动镜头
  • 总结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参考影片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世界性与民族性、商业性与艺术性、娱乐性与批判性——中国电影的三重博弈[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9(04)
    • [2].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底层”问题研究[J]. 视听 2019(12)
    • [3].电影如何思考——中国电影思想70年研究述评[J]. 电影评介 2019(20)
    • [4].“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海外市场与文化竞争力”会议综述[J]. 粤海风 2019(03)
    • [5].第五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J]. 当代电影 2019(12)
    • [6].持续的变局——2019年中国电影观察[J]. 创作评谭 2020(01)
    • [7].2019年中国电影关键词:关键问题与整体风貌[J]. 现代视听 2020(01)
    • [8].迁电影:亟待重视的一种中国电影民族化类型[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0(01)
    • [9].结合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谈新时代中国电影“走出去”[J]. 中国电影市场 2020(01)
    • [10].崛起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北美传播[J]. 电影评介 2019(Z1)
    • [11].2019年度中国电影观察[J]. 当代电影 2020(02)
    • [12].虚实相生与中国电影的诗意生成[J]. 当代电影 2020(02)
    • [13].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折扣:从故事消费到文化民族主义——以北美外语片市场为核心[J]. 文艺论坛 2019(05)
    • [14].回望与前瞻——2019年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发展报告[J]. 电影新作 2020(01)
    • [15].诅咒、感染与救赎——晚近中国电影中的疾病叙事和隐喻[J]. 电影艺术 2020(03)
    • [16].中国电影回望:行业新机、类型发展与想象力消费——中国电影2019高峰论坛综述[J]. 电影评介 2020(02)
    • [17].创新与回归——中国电影戏剧性叙事传统视阈下第五代导演叙事演变[J]. 电影文学 2020(07)
    • [18].印度考莱坞的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电影的启示[J]. 中国电影市场 2020(05)
    • [19].自然与当下中国电影的审美内涵及其叙述可能[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流动的传统”:“新时期”与中国电影学派的起源[J]. 粤海风 2020(01)
    • [21].云放映 微纪录 增内涵——疫情之下中国电影的危与机[J]. 上海艺术评论 2020(02)
    • [22].建构文化地图 书写时代篇章——首届“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学术论坛综述[J]. 文化与传播 2020(02)
    • [23].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理论形塑与实践推进[J]. 中国出版 2020(17)
    • [24].《中国电影》与大后方抗战动员话语的“电影”建构[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5].故事与话语:“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的两大维度[J]. 电影评介 2020(09)
    • [26].罗艺军与中国电影学派[J]. 电影艺术 2020(05)
    • [27].提升“三力”:中国电影文化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J]. 中国电影市场 2020(09)
    • [28].新时期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 科技传播 2020(15)
    • [29].走出疫情的中国电影:回顾与凝望[J]. 现代视听 2020(08)
    • [30].风景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风景话语及意义[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0(07)

    标签:;  ;  ;  ;  

    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