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硅/氮化硅微结构调整及光学特性研究

纳米硅/氮化硅微结构调整及光学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工作利用对靶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Si和石英衬底上进行了纳米SiN:H薄膜及a-Si:H/SiN:H的制备。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散射能谱、拉曼光谱以及光致发光谱等多种技术手段,对薄膜的成分、键合结构、形貌、沉积速率以及发光特性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了衬底温度、氢气流量实验参量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根据典型SiN:H微结构薄膜的制备条件,设计制备了a-Si:H/SiN:H多层膜结构,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调整氢气流量为纳米薄膜结构改善、发光效率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当氢气流量从10 Sccm增加到25 Sccm时,薄膜的有序度逐渐增加,缺陷态密度逐渐减小,PL谱表现为较强的室温发光。随着氢气流量的进一步增加,薄膜的有序度减小,缺陷态密度增加。改变衬底温度可实现具镶嵌结构的Si:H/SiN薄膜沉积,过低和过高的衬底温度都会影响薄膜的沉积状态。AFM结果显示,当温度较高时,样品表面较模糊,粒子出现团簇现象。衬底温度从90度增至250度时,薄膜中键合氢含量逐渐减小,Eu能逐渐增加,表明薄膜的无序度逐渐增大。以SiN:H为势垒层,纳米硅薄膜为势阱层,获得了以纳米非晶硅为特征的纳米硅/SiN:H多层结构薄膜,与单层SiN:H薄膜比较,多层薄膜缺陷态密度增加,光学带隙减小;a-Si:H/SiN:H薄膜的光致发光表现为中心峰位为2.6 eV的带谱发光,荧光激发谱分析证明,该发光主要来自于纳米硅粒子激发,同时氮化硅基质层也有一定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硅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1.3 本工作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原理及技术
  • 2.1 实验技术
  • 2.1.1 磁控溅射沉积原理及特点
  • 2.1.2 磁控溅射沉积实验装置
  • 2.1.3 基片的清洗
  • 2.2 薄膜的形貌和结构分析技术
  • 2.2.1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谱(FTIR)
  • 2.2.2 原子力显微镜(AFM)
  • 2.2.3 电子散射能谱(EDS)
  • 2.2.4 Raman光谱
  • 2.2.5 紫外-可见透射反射谱(UV-VIS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 2.3 光致发光和荧光激发谱技术
  • 第3章 纳米SiN:H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其光学特性
  • 3.1 SiN:H样品制备条件
  • 3.2 氢气流量对薄膜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
  • 3.2.1 薄膜的沉积速率
  • 3.2.2 电子散射能谱分析
  • 3.2.3 红外表征
  • 3.2.4 拉曼光谱分析
  • 3.2.5 AFM形貌分析
  • 3.2.6 光学特性分析
  • 3.2.7 光致发光分析
  • 3.3 衬底温度对纳米SiN:H薄膜微观结构及光学特性的影响
  • 3.3.1 薄膜的红外谱分析
  • 3.3.2 薄膜的AFM形貌分析
  • 3.3.3 光学吸收特性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a-Si:H/SiN:H多层薄膜结构设计
  • 4.1 多层膜的制备
  • 4.2 紫外-可见吸收谱分析
  • 4.3 AFM分析
  • 4.4 FTIR分析
  • 4.5 拉曼分析
  • 4.6 光致发光分析
  • 4.7 小结
  • 第5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纳米硅/氮化硅微结构调整及光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