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湍流模型的汽车气动特性研究

基于湍流模型的汽车气动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但仍然不是汽车强国,汽车研发能力薄弱,其中汽车高速气动特性与国外高端研发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日益成为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手段,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汽车的研发过程中。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汽车外部流场模拟和气动阻力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湍流模型对汽车气动升力的数值计算等问题仍存在不足。本文从湍流模型求解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并通过汽车风洞实验来验证其有效性,为汽车空气动力学中湍流模型的应用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对商用CFD软件Fluent做了简单介绍,将常用的网格类型进行了对比,并制定最适合汽车外部流场的网格划分方案。在三维MIRA模型基础上建立CFD计算网格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计算。在相同的CAD模型、计算网格、边界条件下,分别使用标准k ε、RNG、Realizable和SST四种湍流模型对MIRA模型进行了外流场计算分析,着重考查了四种湍流模型在升力特性、阻力特性、收敛特性、流场特性上的表现。通过对比分析了四种湍流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提出了针对不同应用选择不同湍流模型这一观点。针对汽车外流场气动升力分析这一特定应用,通过分析四种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选择标准k ε和Realizable湍流模型作为优化对象,进而研究这两种湍流模型参数对气动升力计算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改进的湍流模型更好地满足了汽车外流场气动升力的分析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精度,为今后的汽车外流场分析提供了依据。文章基于湍流模型数值计算方法构造了汽车气动升力拟合公式,为CFD计算仿真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汽车气动特性的研究意义
  • 1.2 汽车气动特性的主要研究方法
  • 1.2.1 实验研究法
  • 1.2.2 理论分析法
  • 1.2.3 数值计算法
  • 1.3 计算流体动力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1 湍流理论的发展历程
  • 1.3.2 国外汽车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状况
  • 1.3.3 国内汽车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状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1.5 课题来源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与理论基础
  • 2.1 汽车气动特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 2.1.1 气动力和气动力矩
  • 2.1.2 汽车表面压力
  • 2.1.3 外部流场
  • 2.1.4 内部流场
  • 2.2 汽车气动力的分析
  • 2.2.1 气动阻力的产生原理
  • 2.2.2 气动升力的产生原理
  • 2.2.3 气动升力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机理
  • 2.3 数值计算的工作步骤
  • 2.4 数值计算的基本控制方程
  • 2.5 基本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
  • 2.6 湍流的数值计算方法
  • 2.6.1 直接数值模拟方法(DNS)
  • 2.6.2 大涡模拟方法(LES)
  • 2.6.3 Reynolds 平均法(RANS)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湍流理论的数值计算与实验验证
  • 3.1 汽车气动特性数值计算流程
  • 3.2 MIRA 模型的建立
  • 3.3 计算域的确定
  • 3.4 计算网格的生成
  • 3.4.1 网格方案的研究基础
  • 3.4.2 计算网格的划分
  • 3.4.3 轮胎接地处网格的处理
  • 3.5 计算求解工具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 3.5.1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Fluent 简介
  • 3.5.2 边界条件的选取
  • 3.6 汽车风洞试验验证
  • 3.6.1 湖南大学 HD-2 风洞
  • 3.6.2 汽车模型风洞试验
  • 3.6.3 汽车模型的 PIV 实验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湍流模型的对比与分析研究
  • 4.1 汽车数值计算的湍流模型
  • 4.1.1 标准 k ε模型
  • 4.1.2 RNG k ε模型
  • 4.1.3 Realizable k ε湍流模型
  • 4.1.4 SST 湍流模型
  • 4.2 计算资源的占用比较
  • 4.3 计算收敛性对比
  • 4.4 计算精度对比
  • 4.4.1 气动阻力的计算精度
  • 4.4.2 气动升力的计算精度
  • 4.5 MIRA 模型尾部流场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汽车气动升力仿真的湍流模型改进
  • 5.1 湍流模型的选择
  • 5.2 标准 k ε湍流模型的改进
  • 5.2.1 基于标准 k ε模型的参数变化
  • 5.2.2 基于拉丁优化方法的参数优化
  • 5.2.3 标准 k ε湍流模型参数优化结果
  • 5.3 Realizable 湍流模型的改进
  • 5.4 基于 Realizable 湍流模型的气动升力拟合公式
  • 5.5 湍流模型改进方案的数值计算与实验验证
  • 5.5.1 标准k ε湍流模型参数优化方案的数值计算与实验验证
  • 5.5.2 气动升力拟合公式的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汽车气动特性数值计算的进一步研究
  • 6.1 边界层网格划分方法
  • 6.2 混合网格分析方法
  • 6.3 汽车和路面表面粗糙度
  • 6.4 车轮旋转对气动特性的影响
  • 6.5 汽车风洞实验的改进装置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某电动飞机螺旋桨气动特性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J]. 飞行力学 2017(03)
    • [2].局部粗糙机翼表面气动特性影响研究[J]. 计算力学学报 2017(01)
    • [3].飞艇外形布局气动特性分析[J]. 计算机仿真 2014(06)
    • [4].一种导弹模型气动特性的数值分析[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8(02)
    • [5].燃气舵推矢装置稳态及动态气动特性研究[J]. 航空兵器 2014(02)
    • [6].超巨型地效飞行器巡航状态气动特性数值模拟[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0(07)
    • [7].风力机翼型气动特性数值计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14(08)
    • [8].扑翼飞行器气动仿真分析[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0(01)
    • [9].鸭舵式火箭弹的气动特性及控制能力分析[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7(11)
    • [10].风力机翼型动态气动特性粗糙度敏感性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14(03)
    • [11].一种宽速域乘波体的设计及气动特性研究[J]. 气体物理 2017(05)
    • [12].锥导乘波体构型的气动特性不确定度分析[J]. 航空学报 2018(02)
    • [13].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气动特性分析[J]. 现代制造工程 2015(12)
    • [14].内外流一体化航天器气动特性分析与减阻设计[J]. 宇航学报 2017(01)
    • [15].环翼机低速气动特性风洞实验研究[J]. 飞机设计 2008(06)
    • [16].某小口径旋转弹丸气动特性[J]. 兵工自动化 2019(06)
    • [17].汽车队列行驶气动特性数值模拟[J].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8(01)
    • [18].一种临近空间飞行器静/动态气动特性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7(04)
    • [19].动力失效对起飞纵向气动特性影响数值研究[J]. 航空工程进展 2016(02)
    • [20].旋转弹丸在复杂激波影响下气动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2(04)
    • [21].连续刚构桥主梁气动特性数值分析[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03)
    • [22].一种用于亚声速飞机概念设计的快速气动分析方法[J]. 江苏航空 2017(01)
    • [23].战损飞机纵向气动特性分析[J]. 航空计算技术 2013(02)
    • [24].速度和间距对弯道会车瞬态气动特性的影响[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25].鸭式布局探空火箭气动特性实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5)
    • [26].发动机短舱对翼身组合体跨音速气动特性影响研究[J]. 航空计算技术 2010(01)
    • [27].后围尾翼对客车气动特性影响的研究[J]. 机电技术 2014(01)
    • [28].变形飞机动态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1(06)
    • [29].微型扑旋翼的运动测量与气动特性分析[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7(02)
    • [30].基于试飞数据的气动特性分析校核[J]. 山东工业技术 2013(11)

    标签:;  ;  ;  ;  

    基于湍流模型的汽车气动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