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8、P、E选择素、趋化因子、白细胞迁移与角膜上皮创伤修复

CD18、P、E选择素、趋化因子、白细胞迁移与角膜上皮创伤修复

论文题目: CD18、P、E选择素、趋化因子、白细胞迁移与角膜上皮创伤修复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眼科学

作者: 徐志钢

导师: 李志杰

关键词: 选择素,白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因子,角膜,上皮损伤修复

文献来源: 暨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正常视力要求角膜具有保持透明的能力。在临床上,角膜上皮损伤是极其常见的,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碱烧伤等所造成的角膜损伤很难愈合,是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损伤后几小时内白细胞就从角膜缘血管和泪液进入角膜基质,到达损伤区。随着损伤的修复,白细胞也发生降解并消失。白细胞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清除死亡角膜细胞释放的细胞成分以及入侵的病原体。同时,它们在创伤修复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白细胞从血管系统迁移到病变部位是炎症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炎症反应能使机体抵御入侵微生物来保护自身,但如果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发生紊乱,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就会触发持续的炎症反应,对自身造成伤害。 白细胞迁移到损伤或感染部位要求白细胞必须能从血管内部识别这些部位,并与血管内皮形成接触,然后穿越血管壁。识别以及接触是由几个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的,它们按照一定顺序,并与调节因子如趋化因子协同发挥作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胞黏附分子属于三个基因家族:选择素、整合素和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 选择素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间接触的初始阶段。这一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锚定于血管壁的过程,由于处在快速的血流中,最终形成一种白细胞在内皮细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CD18与角膜上皮创伤后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关系及其对修复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照片

第二部分 P、E选择素、趋化因子、白细胞迁移与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照片

总结

附录1 英文缩写词表

附录2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7

参考文献

  • [1].组织工程人角膜上皮的体外重建、鉴定及其在新西兰兔角膜上皮移植中的作用研究[D]. 徐彬.中国海洋大学2012
  • [2].角膜上皮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D]. 王艳.复旦大学2003
  • [3].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角膜上皮创伤愈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史陇.山东大学2013
  • [4].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角膜烟曲霉菌感染中的作用[D]. 赵杰.山东大学2008
  • [5].毛囊bulge干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转分化并重建眼表的实验研究[D]. 杨珂.第三军医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活性氧自由基参与介导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的角膜上皮细胞生长和创伤修复的研究[D]. 霍亚楠.浙江大学2009
  • [2].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和抑制的研究[D]. 胡琦.暨南大学2002
  • [3].角膜碱、酸、热烧伤后免疫分子变化及其治疗的实验研究[D]. 李雪.暨南大学2003
  • [4].角膜缘移植联合丝裂霉素和血管抑素治疗严重眼表碱烧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 刘海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
  • [5].活化巨噬细胞促进视神经轴突再生及与NogoA关系的研究[D]. 王峰.暨南大学2005
  • [6].构建新型FGF及其对角膜及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 林媛.暨南大学2005
  • [7].TGF-β1基因修饰后板层人工生物角膜的免疫学研究[D]. 马慧香.暨南大学2005
  • [8].角膜创伤愈合中TGF、CTGF的表达及MAPK、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实验研究[D]. 杨咏梅.山东大学2005
  • [9].E-选择素在长春瑞宾致输液性静脉炎中的作用机制及药物调控研究[D]. 王卓.第二军医大学2006
  • [10].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D]. 李岚.青岛大学2005

标签:;  ;  ;  ;  ;  ;  

CD18、P、E选择素、趋化因子、白细胞迁移与角膜上皮创伤修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