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论文题目: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第四纪地质学

作者: 王军

导师: 许世远,陈振楼

关键词: 环境信息系统,长江口,滨岸湿地,组件技术,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环境信息系统作为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产物,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以实现环境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与更新,为环境管理与环境科学研究服务。环境信息系统在近二十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环境模拟等研究,成为一个跨学科、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交叉、前沿研究领域。长江口滨岸湿地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随着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热潮。湿地污水排放、垃圾填埋、滩涂围垦等高强度无序的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湿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滨岸潮滩复杂环境条件下物质循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会项目“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氮的季节性迁移与反硝化作用”、上海市科委和环保局项目“长江口潮滩环境质量调控预测模型研究”、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长江口潮滩污染物源汇通量及其生态效应”、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长江口滨岸潮滩氮的界面交换通量与循环机制研究”等为依托,以大量野外监测和室内试验所得第一手数据为基础,以长江口地区历史统计资料为辅助,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组件式GIS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空间决策支持技术的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YETWEIS),并对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研究中的关键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推动新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探索意义。本文研究得到以下7方面成果: (1) 阐述了湿地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初步探讨了组件式GIS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空间决策支持技术与湿地环境信息系统的整合方式,分析了湿地环境信息系统开发模式、技术路线、总体规划、功能实现,形成了湿地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2) 分析了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数据特点、数据源选取与预处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误差控制、空间与属性数据库构建、数据库链接等,建立了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数据组织与管理模式。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2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长江口滨岸湿地自然环境与环境监测断面

2.1 长江口滨岸湿地自然地理特征

2.2 长江口滨岸湿地开发与利用现状

2.3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质量

2.4 环境监测断面设置与概况

2.5 野外监测与实验分析

第三章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3.1 YETWEIS需求分析

3.2 YETWEIS总体设计

3.3 YETWEIS硬/软件配置

3.4 YETWEIS运行框架

3.5 YETWEIS集成

第四章 湿地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理论与技术

4.1 组件技术与组件式GIS

4.2 MapObjects组件技术

4.3 环境科学研究与数据挖掘技术

4.4 环境科学研究与空间插值

4.5 环境科学研究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第五章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数据组织与管理

5.1 湿地环境数据特点

5.2 YETWEIS数据源选取与预处理

5.3 湿地环境数据质量控制

5.4 YETWEIS属性数据库构建

5.5 YETWEIS空间数据库构建

5.6 YETWEIS数据库链接

第六章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基础平台

6.1 环境信息可视化理论研究

6.2 YETWEIS可视化功能实现

6.3 YETWE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

6.4 YETWEIS专题地图编制功能实现

第七章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综合分析功能

7.1 长江口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空间决策支持子系统研究

7.2 长江口滨岸湿地物质交换通量量算子系统研究

第八章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应用

8.1 上海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系统评价

8.2 长江口滨岸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空间分布特征

8.3 长江口滨岸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量算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成果与展望

9.1 主要成果

9.2 特色与创新

9.3 有待完善工作

9.4 研究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和参与项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长江口滨岸多环芳烃(PAHs)多相分布特征与源解析研究[D]. 欧冬妮.华东师范大学2007
  • [2].长江口滨岸水中胶体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D]. 晏彩霞.华东师范大学2015
  • [3].阿什河流域滨岸缓冲带结构设计及功能强化技术[D]. 梁雄伟.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 [4].长江口滨岸潮滩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 赵健.华东师范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湿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 许健民.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 [2].基于组件式GIS的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研究[D]. 谢跟踪.福建师范大学2003
  • [3].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遥感变化监测研究[D]. 谭衢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
  • [4].两湖平原湿地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生态恢复设计[D]. 任宪友.华东师范大学2004
  • [5].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D]. 周俊丽.华东师范大学2005
  • [6].滨海湿地入侵植物的生态经济和生态安全管理[D]. 洪荣标.福建农林大学2005

标签:;  ;  ;  ;  ;  ;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