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特性论文-谭孝源

发泡特性论文-谭孝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泡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泡混凝土,混凝土性能,研究,应用

发泡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谭孝源[1](2019)在《浅谈发泡混凝土特性优势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发泡混凝土性能出众,故近些年被国外应用在各种各样的领域,成为了一种十分常见的工程材料。文章将以国内外对发泡混凝土的发展为出发点,对比普通混凝土和发泡混凝土在物理力学层面的不同,简要说明当前国内外在使用发泡混凝土过程中的进展,并总结了这种发泡混凝土今后的趋势,展望其今后的性能使用前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这种材料,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23期)

周洲,蒋兴雷,熊俊清,罗竹辉,林立钿[2](2019)在《轨道车辆用酚醛发泡地板隔声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交通车辆的高速发展,对地板隔声及轻量化提出新的要求,研究了地板面板材料及隔声材料特性,并对比研究了不同面板及结构的酚醛发泡地板隔声特性。结果表明,高分子环氧树脂面板与酚醛发泡芯材具有更好的隔声匹配度,在面板厚度为1mm,酚醛发泡芯材厚为16mm时,面密度为8.06kg/m2,隔声性能达到27dB以上,满足轨道车辆轻量化及隔声的使用要求。当面板和芯材之间布置隔音片材时能显着提高板材的隔声性能,而不会显着降低复合面板的吻合频率,柔性高密度隔音片能够作为板材调整隔声量的材料。(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徐绍虎,崔爽[3](2019)在《基于本构模型的发泡聚乙烯缓冲特性曲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EPE本构模型,并基于本构模型研究EPE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方法通过静态压缩实验得到EPE应力-应变曲线,利用叁次Bezier曲线拟合实验曲线,根据拟合曲线求得缓冲系数,从而得到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结果利用叁次Bezier曲线拟合得到了EPE分段本构模型,基于本构模型建立了EPE分段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参数方程。本构模型、基于本构模型建立的EPE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均收敛于分段点(0.3,0.1075),且当拟合应力值为0.4529 MPa时,得到缓冲系数最小值(5.0362)。结论利用叁次Bezier曲线拟合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曲线有很好的拟合度,分别基于本构模型建立的和由实验数据得到的2条EPE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有较好的拟合度,基于叁次Bezier曲线拟合的本构模型研究EPE缓冲特性曲线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15期)

赵瑾,毛小建,王士维[4](2019)在《直接发泡法制备孔特性可控的氧化铝泡沫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10年氧化铝泡沫陶瓷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表面活性剂稳定泡沫制备的开孔泡沫陶瓷和颗粒稳定泡沫制备的闭孔泡沫陶瓷。对于表面活性剂稳定泡沫,分别采用环氧树脂–多胺和自发凝固2种凝胶体系进行固化成型,制备开孔氧化铝泡沫陶瓷。对于颗粒稳定泡沫,在采用调节浆料pH值或加入分散剂制备陶瓷浆料的基础上,使用长链的表面活性剂对分散的陶瓷颗粒进行疏水修饰,直接发泡后具有自发固化特性,制备出闭孔氧化铝泡沫陶瓷。(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岂林霞,王克俭,孙小杰,陈学连,梁文斌[5](2019)在《交联聚乙烯回收料填充高密度聚乙烯的发泡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机械粉碎法制备得到的交联聚乙烯回收料(RXLPE)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以提高其熔体强度,并用偶氮二甲酰胺(AC)作为发泡剂在烘箱实现了无压发泡。结果表明,RXLPE加入HDPE后界面相容,部分解交联RXLPE微团分散在HDPE中形成微观"网络"结构,减小了HDPE熔体流动性,但提高了熔体强度和拉伸黏度及"应变硬化"效应。加入发泡助剂氧化锌(ZnO)和硬脂酸锌(ZnSt_2)时,AC分解温度从205℃降低到160℃左右,可在低温发泡形成更均匀、粒径更小的泡孔。低于30%含量,增大RXLPE用量可制备发泡率高和强度大的发泡品; RXLPE/HDPE为30∶70时,发泡倍率最高可达6倍多。RXLPE/HDPE同HDPE发泡体受压呈现典型的小变形线弹性、中变形塌陷和大变形密实化的叁区行为;适量添加RXLPE和发泡助剂可改善后两区性能;过多RXLPE导致泡孔壁曲折而大变形时响应小。(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孙刚,邹思敏,梁洁[6](2018)在《淀粉基复合发泡材料的加工流变特性及其泡孔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淀粉为基体,辅以相应的增塑剂和发泡剂,利用挤出发泡法制备了淀粉基复合发泡材料。运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甘油增塑剂、NaHCO3发泡剂含量对淀粉基复合发泡材料流变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熔体黏度对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基复合发泡材料的熔体流动特性表现为假塑性;随着甘油含量的增加,熔体黏度逐渐下降;随着NaHCO3含量的增加,熔体黏度先下降后提升;随着熔体黏度的降低,熔体内泡孔数量减少,孔径增大,当熔体黏度为1 200 Pa·s时,泡孔大小适中且分布均匀。(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财林,顾帅威,李玉星,胡其会,滕霖[7](2019)在《CO_2-原油体系发泡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CO_2驱油田分离器内泡沫层产生及消除机理,设计了一套高压溶气原油泡沫测试系统,采用降压法研究了CO_2-原油体系的发泡特性。利用高速摄像机对泡沫产生至衰变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记录,总结分析了不同降压阶段的气泡行为,研究了降压速率和搅拌速率对原油发泡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压力降低,稳定存在气泡的直径增大,气泡位置上移,发泡行为更加剧烈;降压速率增加对降压阶段的发泡行为无明显影响,但会加剧稳定工作压力下的发泡行为;在转速小于等于120 r/min的条件下,搅拌速率增加会加剧降压阶段的发泡行为,但会加速稳定工作压力下的泡沫衰变。(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韦万峰[8](2018)在《温拌泡沫沥青发泡特性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是利用低粘度泡沫沥青对集料进行拌合的路面材料,能实现较低温度下的拌合及压实,发泡过程中只需沥青质量1%-5%的水分,具有经济及环保优势。目前,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主要存在沥青胶结料发泡效果较差及水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沥青的发泡特性及流变性能,通过表面自由能理论分析集料-泡沫沥青界面黏附性,探究外掺剂对沥青胶结料发泡及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对比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首先,对70#基质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的发泡特性展开研究,主要分析发泡用水量、发泡温度、气流量对沥青发泡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外掺剂对沥青发泡的作用机理。最终确定70#基质沥青最佳发泡参数:发泡用水量1.5%,发泡温度150℃,气流量1.5m3/h;SBS改性沥青最佳发泡参数:发泡用水量1.5%,发泡温度170℃,气流量1.5m3/h。结果表明,发泡用水量是影响沥青发泡最重要的因素,发泡温度、气流量对沥青的发泡特性影响不明显;外掺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显着提高了泡沫沥青的稳定性。其次,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研究发泡过程对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基于温度扫描、时间扫描分别测试泡沫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和疲劳性能,采用玻璃态转化温度(Tg)评价泡沫沥青的低温性能。发泡过程对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有一定程度影响。较泡沫沥青而言,SBS改性泡沫沥青拥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疲劳性能。然后,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研究集料与泡沫沥青间的黏附特性,分析发泡过程对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表面自由能的影响,利用内聚功、无水黏附功及有水黏附功指标评价集料-沥青黏附强度,探究发泡过程及外掺剂对集料-沥青粘附特性的影响。发泡过程将降低集料-沥青有水黏附功,而外掺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改变了沥青的色散分量、极性分量,提高了泡沫沥青自身的粘聚力,有利于泡沫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最后,通过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基于空隙率指标分析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研究压实温度、外掺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对其路用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与其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外掺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增强了集料-泡沫沥青黏附强度,改善了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和高温稳定性。SBS改性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其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当,而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有待提升,在泡沫沥青中掺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是提高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如此其可以代替热拌沥青混合料。(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何楠,郝万军,刘长在,汝海峰,陈伟鹏[9](2018)在《网格布增强硫氧镁发泡水泥力学性能和吸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物理发泡法制备了玻纤网格布增强硫氧镁发泡水泥,对其力学性能和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干密度在800~850 kg/m3的硫氧镁发泡水泥,玻纤网格布可有效提高材料的抗折强度,而抗压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当玻纤网格布为3层/cm时,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效果较好,而厚度的增加可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吸波性能。对材料进行双层夹膜结构设计,当总厚度为8 mm,夹膜阻值为400Ω/时,在2.6~18 GHz的吸收量均低于-10 d B。通过玻纤网格布的增强和双层夹膜设计,实现了硫氧镁发泡水泥在保持较好力学性能的同时对吸波性能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崔轩榕[10](2018)在《集输条件下沥青质和蜡对CO_2驱原油发泡特性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些CO2驱油田区块,油井采出液在从井筒到分离器过程中有较大发泡倾向。这些泡沫不仅影响分离器的效率和分离效果,严重时还会造成生产事故。因此,研究CO2驱原油的发泡规律对保障油田集输系统的生产安全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泡沫特性研究方法有气流法、搅拌法等,但这些方法基于的常压条件与集输过程降压流动工况相差较大。针对此问题,本论文设计、研制了一套实验装置,可以精确控制温度、压力等条件,从而实现了模拟CO2驱原油从集输管路到分离器的流动降压过程。该装置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鉴于难以获得多种沥青质和蜡含量不同的原油样品,以及原油组成过于复杂,本文设计了一系列沥青质含量、蜡含量不同的模拟油,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中进行了沥青质和蜡含量对模拟油发泡特性影响的实验,从发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两个角度分析泡沫特性。实验结果表明:(1)沥青质可以增强模拟油生成泡沫的稳定性;(2)当沥青质浓度低于0.2%时,模拟油的发泡能力随沥青质浓度提高而增强,而高于或等于此值时,沥青质反而会抑制发泡能力;(3)蜡对发泡特性的影响体现为粘度的影响。随着粘度的增高,模拟油发泡能力降低但是稳定性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4-01)

发泡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轨道交通车辆的高速发展,对地板隔声及轻量化提出新的要求,研究了地板面板材料及隔声材料特性,并对比研究了不同面板及结构的酚醛发泡地板隔声特性。结果表明,高分子环氧树脂面板与酚醛发泡芯材具有更好的隔声匹配度,在面板厚度为1mm,酚醛发泡芯材厚为16mm时,面密度为8.06kg/m2,隔声性能达到27dB以上,满足轨道车辆轻量化及隔声的使用要求。当面板和芯材之间布置隔音片材时能显着提高板材的隔声性能,而不会显着降低复合面板的吻合频率,柔性高密度隔音片能够作为板材调整隔声量的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泡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谭孝源.浅谈发泡混凝土特性优势和应用[J].智能城市.2019

[2].周洲,蒋兴雷,熊俊清,罗竹辉,林立钿.轨道车辆用酚醛发泡地板隔声特性[J].工程塑料应用.2019

[3].徐绍虎,崔爽.基于本构模型的发泡聚乙烯缓冲特性曲线研究[J].包装工程.2019

[4].赵瑾,毛小建,王士维.直接发泡法制备孔特性可控的氧化铝泡沫陶瓷[J].硅酸盐学报.2019

[5].岂林霞,王克俭,孙小杰,陈学连,梁文斌.交联聚乙烯回收料填充高密度聚乙烯的发泡特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6].孙刚,邹思敏,梁洁.淀粉基复合发泡材料的加工流变特性及其泡孔形态[J].包装学报.2018

[7].王财林,顾帅威,李玉星,胡其会,滕霖.CO_2-原油体系发泡特性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19

[8].韦万峰.温拌泡沫沥青发泡特性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9].何楠,郝万军,刘长在,汝海峰,陈伟鹏.网格布增强硫氧镁发泡水泥力学性能和吸波特性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8

[10].崔轩榕.集输条件下沥青质和蜡对CO_2驱原油发泡特性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标签:;  ;  ;  ;  

发泡特性论文-谭孝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