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证辨证相关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研究

肝郁证辨证相关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研究

论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 “证”是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的综合,能体现患者的整体性特征。肝郁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肝”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肝郁证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诸郁源乎肝”(何梦瑶《医碥》),肝郁证为病广泛,常见于临床多种疾病中,是中医脏腑证候中常见的证候之一,也是中医肝病发病学的主要环节。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五脏病证中,中医肝脏病证占总体病证的40%,车氏等研究属脏腑辨证的9524份病例中,肝郁相关证候占16.58%。由于本证涉及许多疾病,而且常常衍变转化为其他证候,影响面大,危害甚广,已成为中医学病证研究领域的重点脏腑证候。 目前,肝郁证的研究多借鉴现代医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某些微观指标对肝郁进行描述。肝郁形成与人类所特有的极端复杂的情感、社会性等相关。动物模型和几个微观的理化指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出肝郁这种心身功能失调的复杂病理状态?依据动物实验的结果,又能有多大把握指导临床实践?这是一个值得以审慎态度进行商榷的问题。而且目前研究都只反映了其部分内容,远未揭示证的实质。所以,要对肝郁相关证候进行深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肝郁证的研究概览
  • 1.1 肝郁证理论研究
  • 1.1.1 肝郁证源流
  • 1.1.2 肝郁涵义及诊断标准
  • 1.1.3 肝郁证与心身疾病
  • 1.2 肝郁证实验研究现状
  • 1.2.1 动物模型的研制
  • 1.2.2 实验研究
  • 1.3 蛋白质组学在肝郁证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章 血清蛋白质的双向电泳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一般资料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血清蛋白质的质谱鉴定
  • 3.1 材料
  • 3.1.1 主要实验仪器
  • 3.1.2 主要试剂
  • 3.1.3 试剂配制
  • 3.1.4 方法与步骤
  • 3.2 MALDI-TOF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鉴定的差异蛋白质功能分析
  • 4.2.肝郁证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 成果
  • 致谢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疏肝解郁汤治疗肝郁不疏证41例[J]. 河南中医 2017(08)
    • [2].开郁种玉汤治肝郁不孕之机理阐微[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36)
    • [3].从《傅青主女科》探析全面二孩政策下“肝郁不孕”的影响[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1)
    • [4].刘大新从“肝郁”治耳鸣经验举隅[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4)
    • [5].刘大新教授从“肝郁”论治耳鸣验案四则[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8)
    • [6].闫镛教授从肝郁论治消渴病经验撷要[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20)
    • [7].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度与肝郁病理的关系[J]. 中国处方药 2017(03)
    • [8].肝郁化热证证候评价量表的研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3)
    • [9].舌诊“肝郁线”之临证浅析[J]. 浙江中医杂志 2017(03)
    • [10].女性肝郁善调理[J]. 健康生活 2014(11)
    • [11].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病理与雌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09)
    • [12].论肝郁生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J]. 环球中医药 2017(01)
    • [13].从肝郁阳虚论治女性月经不调[J]. 黑龙江中医药 2008(04)
    • [14].中医“肝郁克脾”病机新解[J]. 世界中医药 2017(04)
    • [15].从肝郁气滞论治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9)
    • [16].角调音乐对阳痿肝郁不舒证的治疗效果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7)
    • [17].从阴虚肝郁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理论探讨[J]. 吉林中医药 2016(10)
    • [18].孕前肝郁气滞质女性妊娠状况相关性研究[J]. 新中医 2013(08)
    • [19].肝郁致瘀理论在胸痹治疗中的运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3)
    • [20].从肝郁气滞论治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1)
    • [21].论消化性溃疡与肝郁气滞的辨证关系[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10)
    • [22].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J]. 四川中医 2010(04)
    • [23].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1例[J]. 福建中医药 2010(05)
    • [24].温补肾阳脐疗调治肝郁疾病2则[J]. 中医外治杂志 2017(04)
    • [25].以肝为中心的肝郁辨证临床意义及方法探讨[J]. 江苏中医药 2011(06)
    • [26].宫洪涛教授从肝郁脾陷论眩晕[J]. 光明中医 2009(02)
    • [27].肝郁肾虚血瘀型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性分析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9)
    • [28].慢性肾功能衰竭与中医肝郁气滞的病机相关性研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03)
    • [29].原发性失眠肝郁类证候分布及其诊断要素[J]. 中医杂志 2017(03)
    • [30].肝郁体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13)

    标签:;  ;  ;  

    肝郁证辨证相关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