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比较研究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越演愈烈,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召唤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苏醒和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下,需要一个合理的理论作指导才是当务之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应运而生有着不可置疑的必然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引导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关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对生态学领域进行形而上的研究,巧妙的将生态学与哲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力图找寻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以求彻底消灭生态危机。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的认识产生了从科学技术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质的飞跃,使人们在资本主义的太平盛世的情况下不得不对资本主义制度在此反思,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赤裸裸的揭露引导人们走向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思考。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关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归属曾有着激烈的争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到底和传统马克思主义有着何种渊源,学者们众说纷纭。本文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思想的比较,论证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念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和世界观进行了继承和创新,而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对生态学马克思的萌芽和发展功不可没,法兰克福的技术理性批判使得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转而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尽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同出一宗,但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在危机理论和解决方案等方面上存在着差别,本文对两者的差别进行分析和探讨,不难发现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理论背景是造成如此差异的根本原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日趋成熟,但是在理论的实现方面还存在着浪漫主义色彩,这些是造成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想最终无法实现的原因,通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传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的比较可以分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不足之处,通过其前车之鉴并结合正确的方法论加以改正,有助于我们结合中国的当下的国情,形成适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理论,一面打开眼界看世界,一面为我国所用,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目的
  •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综述
  • 国外研究现状
  • 国内研究现状
  • 1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
  • 1.1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
  • 1.1.1 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背景
  • 1.1.2 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产生
  • 1.2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 1.2.1 生态危机的理论定义
  • 1.2.2 生态危机的原因分析
  • 1.2.3 生态危机的解决方案
  • 2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关系
  • 2.1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 2.1.1 关于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者关系的争论
  • 2.1.2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
  • 2.1.2.1 马恩著作中蕴含的生态观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
  • 2.1.2.2 法兰克福学派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媒介
  • 2.1.2.3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诉求
  • 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差异
  • 2.2.1 生态学研究的目的不同
  • 2.2.2 社会批判的中心不同
  • 2.2.3 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不同
  • 2.2.4 对社会主义的描绘不同
  • 2.3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差异的必然性
  • 2.3.1 时代背景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
  • 2.3.2 异化论是造成差异的直接原因
  • 3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比较研究的意义
  • 3.1 确认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部分片面性
  • 3.1.1 过于夸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 3.1.2 过于强调了生态危机的社会作用
  • 3.1.3 过于重视了异化消费的政治作用
  • 3.1.4 解决方案的浪漫主义色彩
  • 3.2 肯定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意义
  • 3.2.1 实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新转向
  • 3.2.2 发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视角
  • 结语
  • 致谢
  • 注释
  • 参考书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  ;  ;  ;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