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的复调 ——对《押沙龙,押沙龙!》的巴赫金式解读

福克纳的复调 ——对《押沙龙,押沙龙!》的巴赫金式解读

论文摘要

《押沙龙,押沙龙!》—直被视为威廉·福克纳(1897-1962)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福克纳充分展示了他的精湛技巧和艺术天赋。在这部复杂、艰深的小说所运用的许许多多写作技巧中,多重相互矛盾的声音之间的对话对读者的理解和判断构成了非常巨大的挑战。有了米哈伊·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作武器,我们就能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阐释《押沙龙,押沙龙!》。而这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之所在。 本文除简介和结论部分外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米哈伊尔·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中所定义的复调小说。具备了作者和主人公的平等视角、各人物之间的大型对话、人物内心以双声为特点的微型对话及人物与读者之间的对话等特点,复调小说这一概念既是高度统一的社会分崩离析的产物,也是对一个多元、相异、变化的社会的艺术反映。 依据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对《押沙龙,押沙龙!》的复调性质从四个方面进行详实的对位分析。小说中的四位人物兼叙述者——罗沙小姐、康普生先生、昆丁和施里夫——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有着各自不同的局限性、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在讲述萨德本家族史时相互矛盾,每个人都极力证明自己的故事是真实可信的,是最终的定论。甚至在每个叙述者的内心独白中,我们都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在争斗。实际上,我们至少能得到三种萨德本家族不同的故事版本,而这些版本根本无法统一。作者即使到小说的最后一行也没有给读者一个最终的定论,使他们迷惑并思索着,从而形成与叙述者之间的对话。同时,这些人物不仅仅是在叙述萨德本的家族史,也是在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并揭示他们叙述中的小说化。毫无疑问,《押沙龙,押沙龙!》具备复调小说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分析了作为复调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一样,《押沙龙,押沙龙!》通过对萨德本家族一百年间的兴衰史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从孤立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多元社会转型中的美国南方,充满了传奇与失败,充满了种族歧视、乱伦、混血儿、白痴、流血和仇恨。而且,作为一个想象力丰富、有独创精神的作家,福克纳以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The Polyphonic Novel Defined by Bakhtin
  • 1.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yphonic Novel
  • 1.1.1 Dialogical Principle: Equal Footing Between the Heroes and the Author
  • 1.1.2 Great Dialogue
  • 1.1.3 Microdialogue
  • 1.2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Polyphonic Novel
  • Chapter Two Equal Footing and Great Dialogue in Absalom, Absalom!
  • 2.1 Character-narrators' Consciousnesses Independent of the Author's
  • 2.2 Great Dialogue Between the Narrators
  • 2.2.1 Rosa's Voice
  • 2.2.2 Mr. Compson's Voice
  • 2.2.3 Quentin and Shreve's Voices
  • Chapter Three Microdialogue and Reader-narrator Dialogue in Absalom, Absalom!
  • 3.1 Microdialogue Within Each Narrator
  • 3.1.1 Voices Within Rosa
  • 3.1.2 Voices Within Quentin
  • 3.2 Dialogues Between the Narrators and the Reader
  • Chapter Four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olyphonic Absalom, Absalom!
  • 4.1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Absalom, Absalom!
  • 4.2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f the Polyphonic Absalom, Absalom!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Publication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创作艺术[J]. 海外英语 2016(21)
    • [2].复调小说内涵与特征[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3)
    • [3].论“复调小说中主人公与作者地位平等”问题[J]. 大众文艺 2013(17)
    • [4].狂欢·复调对传播模式的解构与重构[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7)
    • [5].结合复调小说理论谈《罪与罚》艺术特色[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1)
    • [6].从《罪与罚》看陀斯多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结构方法[J]. 剑南文学(上半月) 2013(12)
    • [7].国内复调小说研究综述[J]. 芒种 2012(10)
    • [8].复调小说与复调音乐[J].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4)
    • [9].论鲁迅复调小说的人学特征[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0].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初探[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1].复调小说[J]. 同学少年 2014(08)
    • [12].剖析性的对位式复调小说——从情节艺术角度解读米兰·昆德拉小说[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9(04)
    • [13].复调与复调小说[J]. 少儿科技 2016(10)
    • [14].论董启章《体育时期》的复调小说精神[J]. 长城 2012(08)
    • [15].心灵与世界的对话——史铁生复调小说的审美现代性[J].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3)
    • [16].复调小说理论的矛盾探析及其对中国文论发展的启示[J]. 中国文学批评 2019(01)
    • [17].“乌多莫难题”与非洲命运预言——“对话理论”视野中的《献给乌多莫的花环》[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8].复调小说的对话主义及其翻译——以鲁迅短篇小说《孔已己》为例[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6)
    • [19].复调与启蒙是对立的——严家炎“鲁迅复调小说”理论质疑[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0].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J]. 世界文化 2020(05)
    • [21].从《波动》看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及其现代发展[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04)
    • [22].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研究[J]. 名作欣赏 2018(26)
    • [23].复调小说的乌托邦想象与审美救赎[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6)
    • [24].论《饭店世界》的复调性叙事策略[J]. 品位经典 2020(02)
    • [25].论《尤利西斯》的复调性[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4(01)
    • [26].论《像我这样一个女子》的复调艺术[J]. 名作欣赏 2017(12)
    • [27].王蒙“季节”系列小说中的双声语[J]. 芒种 2013(02)
    • [28].《时间悄悄的嘴脸》中的复调与对话艺术[J]. 名作欣赏 2020(09)
    • [29].自问自答[J]. 小说界 2019(03)
    • [30].《黑暗的心》的复调特征探析[J]. 山花 2013(20)

    标签:;  ;  ;  ;  

    福克纳的复调 ——对《押沙龙,押沙龙!》的巴赫金式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