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农业作为满足人类需求的最基本、最古老的产业,自从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以来,一直长盛不衰,它所生产的食物,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永恒的动力。但人类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却在不断优化。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91年4月在“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正式向全世界提出“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后,标志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可持续发展以其超越文化与历史障碍的全球眼光,抛弃了支配工业文明时代发展的无限增长观和悲观主义者的“零增长”方案,主张人类既要生存,又要发展,体现了自然、社会和人类统一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和现实的迫切要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水平、发展协调度的定量测度和描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对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农业战略以及调整和优化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与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科技等4个方面共30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市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得出了14个地市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排名,并分成四个类型,对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区划。在理论上,加深了对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差异的认识,并探索一种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的方法;在实践上,为今后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相关对策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最后分区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科学途径,希望对甘肃省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综述
  • 2.1 国外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2.1.1 国外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 2.1.2 国外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
  • 2.2 国内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2.2.1 国内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 2.2.2 国内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
  • 3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3.1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
  • 3.2 农业系统理论
  • 3.3 生态经济理论
  • 3.4 系统控制理论
  • 3.5 人地关系理论
  • 4 甘肃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和模型选择
  • 4.1 研究区概况
  • 4.2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3 指标体系的解释
  • 4.3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模型选择
  • 5 甘肃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计算和类型划分
  • 5.1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计算
  • 5.1.1 主成分方差贡献率
  • 5.1.2 主成分载荷矩阵
  • 5.1.3 主成分得分
  • 5.2 甘肃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类型划分
  • 6 甘肃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总体评价
  • 6.1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趋势良好
  • 6.2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明显
  • 6.3 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最大
  • 6.4 第一产业比重比重偏高,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 6.5 自然灾害成为影响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
  • 6.6 人力资本在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 7 不同类型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与途径选择
  • 7.1 强可持续发展类型区的现状与发展途径
  • 7.1.1 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 7.1.2 可持续发展途径
  • 7.2 较强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发展的现状与发展途径
  • 7.2.1 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 7.2.2 可持续发展途径
  • 7.3 基本可持续发展类型区的现状与发展途径
  • 7.3.1 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 7.3.2 可持续发展途径
  • 7.4 弱可持续发展类型区的现状与发展途径
  • 7.4.2 可持续发展途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修改意见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