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贫困理论及其在内陆河流域的应用 ——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水贫困理论及其在内陆河流域的应用 ——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论文摘要

张掖市甘州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黑河的中上游,由于气候、地表物质、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而形成了独特的绿洲农业。近年来,随着流域管理的展开,张掖市甘州区需向地处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分水,当上游莺落峡来水量为15.8亿m3时,要向下游的正义峡下泄9.5亿m3水量。于是张掖市甘州区的缺水问题凸显了出来。而水资源一向居于由水-土-气-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五大单元组成的复杂巨系统的核心,缺水必然影响其余组成单元。传统的水资源评价,拘囿于水资源系统内部,人为割裂了其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内在的本质必然联系。为了补其不足,引入水贫困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建立在一般的贫困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之上。为了较为准确测量甘州区的水贫困状况,引入英国牛津大学地理学院生态水文研究中心(CEH)开发的WPI综合指数的方法,此方法将WPI分解为五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3-10个二级指标。结合张掖市甘州区的水贫困现状,采用与CEH相同的一级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结合甘州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实际,确定了25个二级指标。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查阅文献、年鉴和报告的方式,分别获得第一手数据和第二手数据。经过同趋势化数据处理,用均衡法求得甘州区8个灌区的水资源状况(resources),供水设施状况(acess),利用效率和结构(use),用水能力(capacity)和水环境状况(environment)5个分指标的得分,在此基础上,汇总求得8个灌区的WPI总得分。在水资源分指标中,乌江灌区得74分,花寨灌区得9分;在供水设施分指标中,甘浚灌区得61分,安阳、乌江同得29;在利用效率与结构分指标中,盈科灌区得85分,安阳灌区得9分;水的利用能力分指标中,盈科灌区得79,花寨灌区得分为0;水环境分指标中,盈科得97,安阳得分30。在WPI总得分中,盈科灌区以72.6居第一位,安阳灌区以16.2分居末位。为了了解各分指标及WPI的空间分布,应用arcviewGIS3.2做了各分指标及汇总后的各灌区的WPI空间分布图。由于WPI分析方法中采用了25个变量,致使变量数目过多,加之许多变量之间高度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25个变量中究竟哪些变量的贡献大,应用PCA方法对此25个变量进行了主成份分析。经过对原始变量的同趋势化和标准化处理,根据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从原始25个变量中提取了4个主成份,在求得每个主成份得分表达式的基础上,根据各主成份的方差贡献率求得主成份综合评价方程式,并据此求得甘州区8个灌区的主成份综合评价得分并进行了主成份得分排名,这一结果与WPI综合指数法求得的结果相比大同小异,其它灌区的得分位序没有变化,仍然是盈科(1)、大满(2)、西干(3)、甘浚(4)、花塞(7)、安阳(8),只是在WPI中,上三(5),乌江(6),在主成份分析中换成了乌江(5),上三(6)。为了更进一步了解25个变量对主成份得分的影响,以主成份得分为因变量,以25个原始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主成份回归,回归的结果,18个变量被系统自动剔除,另外7个变量与主成分得分之间有确定的数量关系。为了探寻影响WPI的主要因素,以WPI得分为因变量,以各灌区水管人员总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各灌区的社会资本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为社会资本与WPI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灌区尺度的水管人员总数与WPI之间具有确定和显著的线性关系。究竟被剔除的18个变量与主成份得分之间以及社会资本与WPI之间是何种关系,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做深入的探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区概况
  • 1.1.2 甘州区水资源现状
  • 1.1.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 1.1.3.1 水资源总量不够,供需矛盾突出
  • 1.1.3.2 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 1.1.3.3 水污染潜在威胁大,水源地生态系统状况堪忧
  • 1.1.3.4 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水事矛盾尖锐
  • 1.1.3.5 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形势不匹配
  • 1.1.4 甘州区水资源环境背景严酷
  • 1.1.5 甘州区水资源缺乏的特殊性
  • 1.1.5.1 水环境的渐变性
  • 1.1.5.2 生产领域的特殊性
  • 1.1.5.3 管理领域的特殊性
  • 1.1.6 进行张掖市甘州区水贫困问题研究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两型社会”和“和谐甘州”的客观要求
  • 1.2 水贫困理论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水贫困理论的国际研究进展
  • 1.2.1.1 水贫困理论的源起
  • 1.2.1.2 水贫困的定义
  • 1.2.1.3 水贫困的测量
  • 1.2.1.4 WPI 的研究尺度与维度分解
  • 1.2.1.5 Water Poverty Index(WPI)的求解及其演化
  • 1.2.1.6 WPI 研究结果的分析方法
  • 1.2.1.7 水贫困理论国际研究的发展趋势
  • 1.2.1.8 国际 WPI 实证研究
  • 1.2.2 水贫困问题的国内研究
  • 1.3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3.5 拟创新之处
  • 1.3.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水贫困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一般的贫困理论
  • 2.1.1 国内外贫困理论研究现状
  • 2.1.2 国内贫困理论研究的特点
  • 2.2 可持续生计理论
  • 2.2.1 “生计”的概念
  • 2.2.2 “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进展简述
  • 2.2.2.1 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的可持续性生计分析框架
  • 2.2.2.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对可持续生计的研究
  • 2.2.2.3 CARE 的农户生计安全框架
  • 2.2.3 英国国际发展部(DF I D )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 L A )简介
  • 2.2.3.1 SLA 遵循的原则
  • 2.2.3.2 SLA 的主要内容
  • 2.2.3.3 脆弱性背景
  • 2.2.4 生计资本的组成
  • 2.2.5 生计资本结构和制度变革
  • 2.2.6 生计策略
  • 2.2.7 生计输出
  • 2.2.8 从生计资本到 WPI
  • 2.3 地理环境决定论
  • 2.3.1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
  • 2.3.2 水资源与贫困关系脉络分析
  • 第三章 张掖市甘州区水贫困的测量
  • 3.1 水贫困测算的指标体系的选择与建立
  • 3.2 测量的方法
  • 3.2.1 均衡法
  • 3.2.2 非均衡法
  • 3.3 甘州区WPI 测量结果
  • 3.3.1 甘州区 WPI 测量结果及其空间分布
  • 3.3.2 对测量结果的初步分析
  • 第四章 甘州区 WPI 的主成份分析
  • 4.1 主成分分析方法简介
  • 4.1.1 主成分分析的目标
  • 4.1.2 高维数据系统综合简化的基本思想
  • 4.1.3 辅助分析技术
  • 4.1.3.1 精度分析
  • 4.1.3.2 解释主成分
  • 4.1.4 分析步骤和计算方法
  • 4.1.5 主成分分析用于系统评价的原理
  • 4.1.6 主成分分析法在对综合指标进行定量评价中的优势
  • 4.2 甘肃张掖市甘州区 WPI 的主成分分析
  • 4.2.1 确定主成分分析变量
  • 4.2.2 甘州区 WPI 的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 4.2.3 甘州区 WPI 的主成份回归分析
  • 第五章 甘州区水贫困指数(WPI)影响因素分析
  • 5.1 社会资本的影响
  • 5.1.1 社会资本的概念
  • 5.1.2 社会资本的测量
  • 5.2 甘州区WPI 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各灌区 WPI 值的测量
  • 6.1.2 主成份分析及主成份得分
  • 6.1.3 WPI 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 6.2 政策建议
  • 6.3 创新之处
  • 6.4 不足与展望
  • 6.4.1 不足之处
  • 6.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Ⅰ
  • 附件Ⅱ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跨县灌区调查方案浅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11)
    • [2].叶尔羌河流域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6)
    • [3].江苏高邮灌区:打造“用水早知道”品牌 服务灌区“农事早安排”[J]. 中国水利 2019(24)
    • [4].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 多举并错 开创灌区改革新局面[J]. 内蒙古水利 2019(12)
    • [5].昌吉州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陕西水利 2019(12)
    • [6].灌区计量率定物理试验研究方法探析及应用[J]. 水利信息化 2020(01)
    • [7].长丰县瓦东灌区现代化建设探讨[J]. 江淮水利科技 2020(01)
    • [8].浅谈临泽县新华灌区末级渠系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02)
    • [9].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的思考[J]. 科技风 2020(13)
    • [10].西浚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湖南水利水电 2020(02)
    • [11].建设现代化灌区的思考[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02)
    • [12].浅析灌区农田综合管理与节水展望[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28)
    • [13].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 补齐国家粮食安全短板[J]. 中国水利 2020(09)
    • [14].肇源县中心灌区灌溉制度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04)
    • [15].梅山灌区重建续建工程设计及环境影响[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04)
    • [16].江西省大型灌区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以省管灌区为例[J]. 水利发展研究 2020(07)
    • [17].浅谈王铺灌区实施的意义[J]. 智能城市 2020(12)
    • [18].灌区渠道和建筑物工程施工技术[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06)
    • [19].喀什克孜河灌区水利工程现状及节水改造必要性探析[J]. 地下水 2020(04)
    • [20].甘肃省兴电灌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农技服务 2020(08)
    • [21].某灌区渠道改造方案优化对比研究[J]. 陕西水利 2020(08)
    • [22].浅议景电灌区现代化升级改造的必要性[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7)
    • [23].辽阳市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以灯塔灌区和浑沙灌区为例[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10)
    • [24].关于聊城王铺灌区李庄泵站设计技术浅析[J]. 陕西水利 2020(10)
    • [25].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理念思路与关键技术浅谈[J]. 陕西水利 2020(10)
    • [26].海潮坝河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J]. 现代农业研究 2020(10)
    • [27].基于开西灌区旱改水工作的思考[J]. 建筑与预算 2019(09)
    • [28].宁夏现代化生态灌区试点建设探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22)
    • [29].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灌区现代化进程[J]. 居舍 2019(33)
    • [30].浅析农田灌区综合管理与节水展望[J]. 建材与装饰 2019(35)

    标签:;  ;  ;  ;  ;  

    水贫困理论及其在内陆河流域的应用 ——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