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种论文-刘燕,刘伟,姜妍,李远明

生物种论文-刘燕,刘伟,姜妍,李远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品种,生物种衣剂,产量

生物种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刘伟,姜妍,李远明[1](2019)在《生物种衣剂对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农84、黑农85、黑农66、黑农48、黑农71 5个大豆品种为试验品种,以生物种衣剂作为试验种衣剂,研究生物种衣剂对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种衣剂在4个品种上表现增产,脂肪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1个品种上表现减产,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本文来源于《大豆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杜娟,刘雅清[2](2019)在《校园生物种群探秘》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夏季校园小农场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特点,以夏令营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种群探秘活动,探究校园小农场中的生物种类,模拟科学家如何进行种群计数,重点体验用样方法和诱捕计数法进行种群密度的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3期)

李涟漪[3](2019)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以下简称"种子方舟"),被称为我国第一座自己的植物"诺亚方舟",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和运行,建设内容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库、DNA库、微生物库(依托云南大学共建)和动物种质资源库(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共建),以及植物基因组学和种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平台。项目于2009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至今已建成有效保存野生(本文来源于《百科探秘(海底世界)》期刊2019年Z2期)

丽花[4](2019)在《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通辽市甘旗卡高级中学为研究点,以该校高二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再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了该校生物教学现状,并统计和分析数据发现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期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以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课程性质、教学资源、学生情况等叁个方面分析了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然后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环节和课中环节两个部分。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完成课前任务单进行自学,为课中教学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课中,通过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来解决问题和深化知识程度。在这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在实践中,老师通过观察学生自学情况和课中表现,再结合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总结了翻转课堂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科学性组织再结合当地情况的基础上,翻转课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第二,翻转课堂能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能改善课堂氛围。第叁,翻转课堂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但同时翻转课堂相比较与传统课堂而言,对师生都有了比较高的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个性化发展有所了解并收集教学材料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材料的时代性。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意识,要求老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把控课堂能力。在达到这些要求的基础上,翻转课堂才能更好的开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曹楠[5](2019)在《叁类随机生物种群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群动力学是一门利用数学方法和理论研究生物种群发展规律的科学.起初,学者们研究种群的动力学行为都是通过建立确定性的数学模型.其中Lotka-Volterra模型是最早描述种群种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生态系统模型,并对这些确定性模型中种群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考虑到自然界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随机环境等因素势必会不同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动力学行为,因此,用随机的生物数学模型来描述种群的生态进化过程更能适应实际需要.基于确定性种群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研究随机扰动对种群内禀增长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随机种群动力学模型.首先利用随机微分方程基本理论和It(?)公式,结合Lyapunov分析方法,研究了随机模型解的全局正性;基于以上结论,利用Has’minskii的平稳分布理论及周期解理论,得到系统存在遍历性平稳分布及周期解的充分条件;最后利用数值模拟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具体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章,我们介绍了种群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给出了本文涉及到的一些定义和预备知识.第二章,考虑到扩散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且这一现象对于种群的进化过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们研究了带有扩散的两种群LotkaVolterra随机捕食模型的动力学行为.首先,我们证明了系统解的全局正性.其次,讨论了系统平稳分布的存在性.进一步,当系统中的所有系数为周期函数时,证明了该系统中周期解的存在性.第叁章,在捕食模型的研究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反应来描述捕食者对食饵的平均消费率.本文,我们研究了具改进的Leslie-Gower和Holling II型功能反应的一食饵两捕食者随机模型.讨论了该系统平稳分布和周期解的存在性.第四章,在捕食模型中,考虑到捕食者种群数量不仅受到内禀增长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还会受到捕食者捕食食饵的能量转化率参数的影响.所以我们在一食饵两捕食者随机Lotka-Volterra模型中加入能量转化率参数,进而研究该模型的种群动力学行为.证明了系统解的全局正性,并给出了该随机系统存在平稳分布和周期解的充分条件.第五章,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麻若鹏,黄清臻,段穹[6](2019)在《海南某部营区病媒生物种群监测与防制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某部海南某处营区内主要病媒生物(蚊、蝇、鼠、蟑)种群密度情况并进行防制。方法按照《国家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分别采用灯诱法、鼠笼法、粉迹法、粘捕法调查病媒生物密度;并结合卫生综合整治对主要病媒生物进行集中杀灭。结果该营区蚊密度为0.29只/(h·灯),主要蚊种为致倦库蚊;蝇密度为0.5只/条,主要蝇种为家蝇;鼠密度为11.11%(鼠笼法),优势种为褐家鼠;蟑螂密度为3.48只/(板·夜),主要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以上病媒生物经集中杀灭后,密度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该营区蚊、蝇密度较低,鼠、蟑危害较重,亟需建立应急与监测体系,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及综合防制工作,并巩固好防控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国际蚊虫及虫媒病监测和防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医学昆虫学学术讨论会摘要集》期刊2019-05-27)

赵金梅[7](2019)在《浅谈植物促淤在滩涂开发与可续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以2019年度上海滩涂生物种青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时代背景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滩涂植物具有消波纳潮、缓流促淤、地基固结等多重功效,且具有投资少、实施简便、利于土壤改良和改善生境等方面的长处,植物促淤已得到普遍肯定和广泛利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0期)

杨湘云,何华杰[8](2019)在《构筑绿色中国梦 走进种子方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所体现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是在亿万年的地质历史中适应进化产生的,是现有农作物、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和人工培养微生物的资源宝库,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遗传物质基础。这些资源一旦消失,将不可逆转,并有可能在根本上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通过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的建立,抢救性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生命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肖建富,雷建兰,赫运涛,唐伟,雷群芳[9](2019)在《中国生物种质资源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种质资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已拥有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库等518家保藏机构,对我国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在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我国各类保种单位中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技能水平不高,对实验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标准等,需要国家层面出台有关政策加以扶持。(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9年04期)

[10](2019)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打造生物种业“中国芯”》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种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和命脉。首农食品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指示,将畜禽种业视为集团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来打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垦》期刊2019年04期)

生物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夏季校园小农场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特点,以夏令营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种群探秘活动,探究校园小农场中的生物种类,模拟科学家如何进行种群计数,重点体验用样方法和诱捕计数法进行种群密度的测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种论文参考文献

[1].刘燕,刘伟,姜妍,李远明.生物种衣剂对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J].大豆科技.2019

[2].杜娟,刘雅清.校园生物种群探秘[J].中学教学参考.2019

[3].李涟漪.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J].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19

[4].丽花.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5].曹楠.叁类随机生物种群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6].麻若鹏,黄清臻,段穹.海南某部营区病媒生物种群监测与防制效果分析[C].第六届国际蚊虫及虫媒病监测和防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医学昆虫学学术讨论会摘要集.2019

[7].赵金梅.浅谈植物促淤在滩涂开发与可续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以2019年度上海滩涂生物种青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19

[8].杨湘云,何华杰.构筑绿色中国梦走进种子方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J].生命世界.2019

[9].肖建富,雷建兰,赫运涛,唐伟,雷群芳.中国生物种质资源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10]..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打造生物种业“中国芯”[J].中国农垦.2019

标签:;  ;  ;  ;  

生物种论文-刘燕,刘伟,姜妍,李远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