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摘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使工程依照科学的发展规律高效优质的施工建设。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工程安全、高效施工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体系,还可以有效提升施工企业的综合核心竞争力,保障工程顺利优质经济的施工建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需要完善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和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工程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高效优质施工。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同其它建设工程项目一样,有着自身施工特点,只有对其特点进行全面深入详细地了解,才能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优选与工程实践相匹配的施工方案,更好地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具有较高的施工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

1、需要合理的截流导流体系

对工程区的水流进行有效控制,为工程施工提供一个干涸的施工环境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大多修建在河流、湖泊等高山峡谷处,为避免河道流水对施工环境的影响,必须要结合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合理的截流、导流方案用以确保水利水电建筑结构实体在正式投运前不会受到水流的冲刷破坏。

2、合理监测和分析掌握工程区气象条件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大多属于露天施工,酷暑、冰寒、强风和暴雨等天气均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应通过准确监测和分析,掌握工程区气象条件和变化趋势,为工程优质施工提供保障。

3、工程影响面大,对于工程质量要求极高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施工点面多、投资大、建设工期长等特点,且工程施工质量对项目性能的正常发挥和下游河道及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等均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管控,建立完善的施工保障体系,推动工程高效优质的建设发展。

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对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重要的内容。对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施工中,需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混凝土不同,其所具备的性质以及在施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要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力学性能,就要采取技术措施对混凝土的流变性质进行改变,包括混凝土的硬度、颜色以及所具备的变形能力等等都需要改变。这就需要在使用混凝土外加剂的时候,要做到科学合理,以提高水利电力工程施工质量。

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预应力锚固施工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对于建筑物的加固以及不强中,已经普遍应用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采用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需要考虑到工程设计的大小、设计的深度以及预应力锚固的深度,对建筑物施加预压应力,预应力锚固可以起到拉应力传递的作用,以改变建筑物的受力条件,起到主动加固的目的。

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施工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闸坝工程中的导流是关键,其对建设工程的周围环境水资源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能够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需要进行部署。对于导流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就要重视围堰施工。由于围堰是在临时性的坝工,灵活性非常大,因此要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选择,以保证施工质量。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策略

1、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加快人员队伍建设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重视人员的录用和提升,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体系,保障每一个员工都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企业和有关部门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能够满足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还要尽可能的建立科学和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利用绩效对员工进行考核评定和升职,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施工操作的可靠程度,减少操作失误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企业还可以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进度。企业和有关部门要尽可能的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加快员工队伍的素质建设,企业要尽可能的完善奖惩制度,对工作态度认真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2、做好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工作

由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的建筑施工中,相关的组织人员必须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第一,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技术施工管理在前期阶段主要负责的就是工程现场的考察、图纸设计和材料选择等内容。从现场考察的角度来看,相关人员必须对水利水电施工的现场地质、作业环境进行综合考量,如果施工区域为地地质条件较差的软土等环境必须提前对施工计划进行修改。近些年,信息网络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给前期的图纸设计过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前期可以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对施工进行模拟,保证图纸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而材料选择时则要以符合国家建筑行业标准进行购置,如需进行灌浆作业,前期的技术管理要对泥浆的配比进行监管。

第二,建筑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施工技术和工序的选择和维护作业的正常进行上,常见的施工技术有围堰技术、灌浆技术和防渗加固等,工序的进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技术管理下灌浆技术就必须严格按照行业的操作标准进行,控制灌浆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控好灌浆实操阶段。为了控制好这一阶段的施工质量,要按照两个步骤进行。第一,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方法。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样式不同需要的灌浆方法就不同。以往常使用的方法为纯压灌浆,这种灌浆方法只能应用于裂缝大的地层中而且成孔的深度也不宜过大,一旦使用时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填充作业不完善形成孔道堵塞。故而,施工人员要选择适应性和使用效率更高的灌浆方法,如循环式灌浆。第二,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灌浆不同于其他施工,对施工顺序的要求更高而且灌浆的形式也存在着些许差别。一是连贯式灌浆也就是孔道的形成要一次性完成且灌浆的顺序也是沿着成孔浇灌,多是在裂缝小、水分含量低且不超过10米的孔内使用。二是分阶段灌浆。这种灌浆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利用高压灌浆由上至下以及由下至上灌注。前一种能够提高浆体的质量、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使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工程的转角地带以及损坏严重的区域大部分是利用这种方法。后一种则是把整体的工程分成4米左右的部分,在灌浆时利用封闭装置下一段灌注结束后紧接着进行上一段的灌注。

第三,工程完工阶段。对于后期的施工技术管理而言,主要就是对后期地资料进行整理和工程的维护。在资料整理上,需要对工程项目投资等预结算方案以及工程施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保证了资料信息的准确后统一存储到相关的管理部门。而工程的维护则要控制在施工结束后的三周以内,这一段时间需要对工程做压水等环节的试验,成型结构中的黏合情况也要细致检查。此外,施工人员要判断不同的温度环境,选择适宜的时间拆除外部的模板并制定养护时间,在行业都属于施工技术管理层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要使工程质量有所提高,就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强化技术管理,就是要从知识的层面,从管理的层面提高技术水平,以更好地完成建筑工程任务。

参考文献

[1]黄开建.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4(08):139—139.

[2]万莉珊.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析[J].江西建材,2013(05):164—165.

标签:;  ;  ;  

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