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在艾滋病经性传播的过程中危险最高的人群,这与其性行为的方式、性活跃程度等生物学、行为学因素相关。当前重庆市艾滋病经性传播报告病例中经同性途径传播的比例逐年上升,尽管目前已有相关行为学和感染状况的报道,但对于重庆市艾滋病感染趋势、发病趋势及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评估等依然缺乏研究,本研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目的了解重庆市MSM人群特征及HIV、梅毒感染状况,估计近几年重庆市MSM人群HIV发病趋势,分析影响重庆市MSM人群感染HIV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重庆市MSM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在2006-2009年期间针对重庆市主城区的MSM人群开展四次横断面调查。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招募调查对象。调查现场由调查员采取面对面的调查,调查对象经过筛选、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检测。本研究以2006年调查的MSM人群构成标化HIV感染率并进行纵向比较,采用Osmond推荐的方法以20岁及以下最小年龄组的HIV感染率估计发病率:估计HIV发病率=HIV阳性数/[(年龄-与男性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之和][1]。针对MSM人群一般情况、HIV、梅毒感染情况、高危行为对HIV感染率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频数分析、卡方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HIV感染的影响因素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将相关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采用逐步后退法(α入=0.05,α出=0.10)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四次横断面调查共招募3391人,其中3314人符合本次研究要求。调查结果重庆市MSM人群活跃场所由酒吧转向互联网(χ2=1387.56,P<0.00),平均年龄有所下降(χ2=98.50,P<0.00)。婚姻状况未婚所占比例逐年增加(χ2=90.85,P<0.00),参加调查的MSM人群流动人口的比例有所增加(本市户籍2006年vs2009年:74.5%vs60.4%,χ2=158.10,P<0.00)。本次参与调查的多为汉族,历年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文化程度、职业、性取向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χ2=35.65,P<0.00,职业:χ2=246.30,P<0.00,性取向:χ2=19.01,P<0.00)。四次调查中 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2.MSM人群同性性行为活跃,最近6个月性伴数超过2个的比例为50.0%左右。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的比例由2006年的79.3%上升到2009年99.0%(χ2=120.90,P<0.00)。最近一次发生同性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略有上升,自56.3%上升至66.0%(χ2=15.35,P<0.00),最近6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维持较低水平,约31%-36%。重庆市MSM人群商业性行为、吸毒比例较低,存在约1/4左右的异性性行为,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逐年升高,但升幅有限。3.重庆市MSM人群HIV感染率逐年上升,自2006年10.9%上升至2009年19.1%,增幅明显(χ2=25.12,P<0.00),经线性趋势检验,HIV感染与调查年度的秩相关系数为0.09(P<0.01),HIV感染随调查年度增加而增加。通过标化感染率发现,重庆市MSM人群HIV标化感染率自2006年的10.9%上升至20.2%,标化的感染率较实际调查的感染率更高。本研究以最小年龄组(<20岁组)估计重庆市MSM人群HIV发病率,由2006年的2.5%上升至2008年5.2%,在2009年首次出现了下降。MSM人群梅毒感染率持续缓慢上升,标化感染率上升更明显,估计梅毒发病率在2.9-3.8%之间波动。性取向不同的MSM人群估计的HIV发病率均随着时间推移上升,但同性性取向的MSM人群HIV发病率更低(2008年同性恋vs异性/双性恋:3.6%vs9.5%)。在婚MSM人群HIV感染率约为非婚MSM人群的2倍,且历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参加过HIV检测的MSM人群估计发病率为1.2%-8.8%,与未参加过检测的3.0%-6.0%相比存在差异,但二者差异随时间上下波动,前者估计发病率随时间变化先升后降(2006年vs2009年:1.2%vsl.4%),而后者处于一直上升的趋势(2006年vs2009年:3.0%vs 6.0%),显示出检测对MSM人群的HIV感染有一定减缓作用。知晓艾滋病知识的MSM人群HIV感染率仅2006年低于不知晓的MSM,其余各年均无统计学差异(2006年:χ2=12.67,P<0.00),自2006年以来二者的估计发病率基本相同,但不知晓知识的MSM估计发病率随时间变化上升迅速(2006年vs2009年:2.0%vs11.5%),不知晓知识的估计发病率上升趋势缓慢(2006年vs2009年:2.6%vs3.7%),2009年不知晓知识的MSM人群估计发病率已超过知晓的3倍多。2006-2009年感染梅毒的MSM人群合并HIV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感染梅毒的MSM,历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2006年:χ2=6.77,P<0.00;2007 年:χ2=30.39,P<0.00;2008 年:χ2=54.42,P<0.00;2009 年:χ2=30.47,P<0.00)。2007年梅毒阳性的MSM估计发病率高出阴性者2倍多,随着时间推移,二者估计发病率差异继续加大(2009年:梅毒阳性vs梅毒阴性:22.2%vs3.2%)。4.通过对影响四次调查的MSM人群HIV感染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四年来重庆市MSM人群感染HIV的较为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是感染梅毒,其次是初中及以下的低文化程度、较大年龄、浴室、网络等来源人群。户籍所在地、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首次性行为年龄、首个性伴性别、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最近6月性伴数、最近6月同性肛交安全套使用情况、最近1年STI相关症状均仅在某一年的调查中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对MSM人群的抽样误差引起,建议继续进行相关研究。结论1.MSM人群的HIV发病率持续上升,最高水平已达到5.2%,HIV在重庆市MSM人群中已经快速流行,并呈现逐年迅猛增长的势头,我市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形势愈加严峻,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尚不显著,还需针对我市MSM人群高危行为特征继续强化干预。随着发病率的上升,MSM人群中的HIV感染者数量也将逐渐攀升,必将成为下阶段重庆市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重点。2.本调查采取的是非概率抽样,HIV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有可能是由于样本不同造成。综合历年调查结果MSM人群合并感染梅毒是重庆市近年来来最主要的艾滋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其次是低文化程度、较大年龄、浴室、网络等来源人群,重庆市亟需针对以上特点的MSM人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3.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度越高,HIV的估计发病率越低,提示我们宣传教育依然是MSM人群干预的重要手段。做过检测的MSM人群比未做检测的MSM的估计发病率低,证明HIV检测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建议在今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进一.步加强。4.MSM人群性行为活跃,但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多性伴等高危行为依然存在,知、行分离现象提示针对MSM人群的知识宣传、干预覆盖面较大,但深入程度有待提高。

论文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语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及防治现状
  • 参考文献
  • 在读公共卫生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附件1: 男男性行为人群健康调查知情同意信息表
  • 附件2: MSM人群健康调查问卷
  • 附件3: 调查血样采集及实验室检测
  • 附件4: HIV感染率影响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变量赋值编码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第五届艾滋病学术大会征文通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05)
    • [2].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J].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24)
    • [3].预防艾滋 一起行动[J]. 健康博览 2016(12)
    • [4].省暨长春市艾滋病防治专家做客“健康吉林12320”[J]. 吉林医学信息 2015(12)
    • [5].第六届艾滋病学术大会征文通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03)
    • [6].攻关克难创建艾滋病诊治的“中国方案”[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10)
    • [7].关于2018年开展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推选活动的通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02)
    • [8].关于毒品与艾滋病关系的调研报告[J]. 饮食科学 2019(02)
    • [9].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J].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21)
    • [10].2008年《中国艾滋病性病》文献被引指标[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0(01)
    • [11].《中国艾滋病性病》文稿发表程序[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02)
    • [12].《中国艾滋病性病》文稿发表程序[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04)
    • [13].《中国艾滋病性病》文稿发表程序[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05)
    • [14].卫生九项目艾滋病性病部分[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1)
    • [15].卫生九项目艾滋病性病部分[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3)
    • [16].新疆卫生九项目艾滋病性病部分[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4)
    • [17].《中国艾滋病性病》文稿发表程序[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03)
    • [18].广西卫生九项目艾滋病性病部分[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6)
    • [19].《中国艾滋病性病》文稿发表程序[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04)
    • [20].对妇科病人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4)
    • [21].关于2019年开展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推选活动的通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01)
    • [22].《中国艾滋病性病》在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中相关指标[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11)
    • [23].《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1999—2017年刊文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06)
    • [24].江苏省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建设30年发展报告[J]. 江苏预防医学 2018(05)
    • [25].《中国艾滋病性病》二十年人与事[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5(08)
    • [26].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核心信息2019版(四)[J]. 家庭医学 2020(08)
    • [27].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J].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06)
    • [28].《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年第16卷总目次[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0(06)
    • [29].《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稿约[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12)
    • [30].浅述我国艾滋病社会保障制度构建[J]. 医学与法学 2019(02)

    标签:;  ;  ;  ;  ;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