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扩展趋向研究

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扩展趋向研究

论文摘要

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概念的提出与建立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整理出适合我国现实社会状况的相应艺术设计教育理论,致使大批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质量下降,教师学术造诣原地踏步,出现了学生在通过院校学习之后找不到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力需求的切入点,不能学以致用,最后在社会就业与文凭门槛的逼迫下走上考研道路,等等一系列现象。跟随这些现存问题,整理出适合我国当下局面的艺术设计教育理论资料是当务之急。本文以宗教哲学理论,西方当下思潮理论为基石,针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象与现状加以归纳、分析和总结,提出了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理论,并探讨之。同时融合我国现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共同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向整体、全时空扩展趋向迈进。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理论的提出,是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整体发展趋势的社会学范畴内展开的理论研究。艺术设计教育是兼顾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的综合性学科,其发展趋势必然受到社会与人文环境的影响与牵制,而当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总体状况就是“边界”现象,要么重视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要么重视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而没有使两方面在“边缘”融合。因此,本文以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整体发展趋势为视角,提出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理论,并与实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相应加以研究与探讨。其研究范围涉及到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概念,研究范畴,样态,样态整合方式,扩展域对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重新构成方式等主要内容。全文采用基础理论、社会现象分析以及统筹整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绪论是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历史进程以及现阶段状况的分析,此内容作为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研究背景出现。同时对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概念、意义等作出简要论述。第二章内容是对虚体概念的哲学理论分析,目的是为了理清虚体在哲学理论中的体现,以便更加明晰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概念。此章内容同时包括对“虚拟”与“虚体”的区分,“虚体”与“实体”的区分,以及“虚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从这样的分析中框定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研究量度与范围。第三章内容主要围绕推动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理论提出的社会、人文环境力量进行分析,以及其概念、研究范畴、样态、样态整合方式等内容的探究。希望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对当下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出现的样态进行归类与整合,明确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并为今后更加细致的研究奠定理论范畴依据,如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课程的设置,教学评定系统设置,教育工作者的评定系统设置等等细节研究。在第四章内容中,以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扩展域样态重构方式为重点,进行了分散式网络结构整合以及复制、连锁式整合方式的分析与探讨,同时把虚拟现实技术在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运用,作为体现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全时空扩展趋势的完全媒介,并对其进行特性分析与应用性探讨。第四章是对第三章内容中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扩展域样态分析的延伸与扩展,旨在能完整、丰富地论述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理论。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能在理论引导中对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作初步分析与研究,全文的核心内容仅是围绕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基本理论概念与框架设定,因此没有就其局部细节作过多的研究与分析。其中涉及到的章节内容是由整体到局部的结构进行论述,以便使读者能在大概念的基础上再逐步涉及其具体内容。总体来讲,全文旨在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整理出相应可供参考的理论资料,并希望能在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理论中看到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全时空扩展的可观未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本章提要
  • 1.1 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初时代
  • 1.2 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哲学理论
  • 1.3 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划时代
  • 1.3.1 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补充性意义
  • 1.3.2 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长效性意义
  • 小结
  • 第二章 虚体
  • 本章提要
  • 2.1 “虚体”明析
  • 2.1.1 宗教之“虚”
  • 2.1.1.1 三法印说四圣蒂说之空
  • 2.1.1.2 阴无
  • 2.1.2 西方理论之“虚体”
  • 2.1.2.1 非物质[8]未来服务知识信息软件化
  • 2.1.2.2 从高处跌落之后解构主体中性折衷
  • 2.2 “虚体”泛滥
  • 2.2.1 虚体艺术日常生活
  • 2.2.1.1 行为艺术
  • 2.2.1.2 雕塑
  • 2.2.1.3 日常生活
  • 2.2.2 虚拟经济
  • 2.2.3 虚拟理论国际关系学
  • 2.2.4 虚拟化经营管理
  • 2.2.4.1 医院虚拟经营管理
  • 2.2.4.2 企业虚拟经营管理
  • 2.2.5 虚拟战争
  • 2.2.6 虚拟社会
  • 小结
  • 第三章 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萌生
  • 本章提要
  • 3.1 推动力
  • 3.1.1 新型媒介大众传媒电子网络
  • 3.1.2 高等教育方式多元化繁殖产业化私立院校终身教育
  • 3.1.2.1 高等教育产业化
  • 3.1.2.2 私立高等教育
  • 3.1.2.3 终身学习
  • 3.1.3 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局面走向
  • 3.1.3.1 艺术设计教育局面现象
  • 3.1.3.2 艺术设计教育未来走向
  • 3.2 定位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 3.2.1 引入“虚体”概念
  • 3.2.1.1 虚拟教育观点
  • 3.2.1.2 “虚体”研究范围量度
  • 3.2.1.3 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定位
  • 3.2.2 透析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研究范畴
  • 3.2.2.1 教育特点
  • 3.2.2.2 教育内容
  • 3.2.2.3 教育方式
  • 3.2.2.4 教育组织者
  • 3.2.2.5 受教育群体年龄学习目的教育起点
  • 3.2.2.6 教育空间
  • 3.3 整合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样态
  • 3.3.1 样态
  • 3.3.1.1 对应教学
  • 3.3.1.2 导师
  • 3.3.1.3 求知者
  • 3.3.1.4 扩展域
  • 3.3.2 样态整合方式交互
  • 3.3.2.1 求知者与导师交互
  • 3.3.2.2 求知者与扩展域交互
  • 3.3.2.3 导师与扩展域交互
  • 3.3.2.4 子样态内部交互
  • 小结
  • 第四章 扩展域重构艺术设计教学空间
  • 本章提要
  • 4.1 网络完全媒介
  • 4.1.1 比特空间扩展
  • 4.1.1.1 比特
  • 4.1.1.2 比特传输法则
  • 4.1.1.3 互联网传输结构特点
  • 4.1.1.4 互联网的应用
  • 4.1.2 艺术设计教育网络虚拟教学
  • 4.1.2.1 艺术设计教育网络虚拟教学可扩展特征
  • 4.1.2.2 虚拟现实技术
  • 4.1.2.3 虚拟现实技术完美成就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 4.2 扩展域重构方式
  • 4.2.1 分散式网络重构
  • 4.2.1.1 放射星状结构教管方式
  • 4.2.1.2 分散式网络结构教管方式
  • 4.2.2 复制连锁式重构
  • 4.2.2.1 “复制”“连锁”
  • 4.2.2.2 复制连锁扩展特点
  • 4.2.2.3 扩展域复制连锁转换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  ;  ;  

    虚体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扩展趋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