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癌组织MK、CD34及外周血中MK的表达研究

肝癌患者癌组织MK、CD34及外周血中MK的表达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MK和CD34蛋白表达以及对肝癌患者血清中MK含量进行测定,探讨MK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明确肝癌的侵袭转移机制,为在分子水平揭示肝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肝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进行客观评估并提供依据。方法:对45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14例肝硬化组织、17例正常肝组织标本进行了MK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分析MK及CD34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46例术前均未作任何治疗并均行根治性肿瘤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进行MK含量的检测,分析外周血清中MK的含量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一(免疫组化)1.肝癌组织MK的阳性表达率为82.2%,肝硬化组织表达率为21.4%,在正常肝组织为5.9%。肝癌组织MK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01;P<0.001)。2.肝癌组织MVD均值为52.18±9.37,肝硬化组织中均值为42.21±8.38,在正常肝组织为46.47±8.12。肝癌组织MVD均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1;P<0.05)。3.肝硬化组织中MK及MVD的表达与正常肝组织中二者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P>0.05)。4.肝癌组织中MK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完整程度、AFP值、分化程度、HBV感染无关(P>0.05),与肿瘤TNM分期、门脉侵犯、卫星灶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VD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AFP值、分化程度、HBV感染无关(P>0.05),而与肿瘤包膜完整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门脉侵犯明显相关(p<0.01),与卫星灶及TNM分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5.肝癌组织中MK和MVD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93,P=0.008<0.01)。结果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肝癌组外周血清中MK平均浓度为4.17±2.08ng/ml,在健康对照组平均浓度为1.64±2.38ng/ml。肝癌患者血清MK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肝癌组外周血清中MK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包膜完整程度、AFP值、病理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肝癌患者血清MK表达水平与生存率呈相关关系(x~2=5.515,p<0.05)。4.通过建立COX回归模型,血清MK水平可被看作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和指标。结论:1.肝癌患者癌组织中MK和MVD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MK和MVD的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2.肝硬化患者组织中MK的表达与肝癌组存在明显差异,MK可能参与了肝硬化到肝癌的进展过程。3.MK及MVD的表达与肝癌患者肿瘤TNM分期、门脉侵犯、卫星灶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K可能与肝癌的浸润、转移有关。4.肝癌患者外周血清中MK阴性(≤3.17ng/ml)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3.17ng/ml)患者的生存率,MK的表达可能与肝癌患者预后有关。5.通过建立COX回归模型,血清MK水平可被看作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和指标。6.联合检测肝癌患者血清MK和AFP含量可能对于肝癌诊断、监测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KM、CD34在HCC中的表达免疫组化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LEIAS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MK的表达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LncRNA-HEIH/EZH_2通路在肝癌中的作用及血清学表达意义[J]. 肿瘤学杂志 2019(12)
    • [2].“组合拳式”肝癌精准治疗新策略[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11)
    • [3].科学家找到“分步式”肝癌精准治疗新策略[J]. 肿瘤防治研究 2019(12)
    • [4].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0(01)
    • [5].《中医肿瘤学杂志》肝癌专刊[J].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01)
    • [6].氯喹对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自噬的关系[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01)
    • [7].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04)
    • [8].148例肝癌术后患者灵性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0(06)
    • [9].重视中晚期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2)
    • [10].得了肝癌,抗病毒治疗还重要吗?[J]. 肝博士 2020(01)
    • [11].对接受放疗的肝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5)
    • [12].索拉非尼联合顺铂治疗肝癌患者临床观察[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S1)
    • [13].联合肝癌患者病理和预后相关蛋白数据构建肝癌预后决策树模型[J]. 安徽医学 2020(03)
    • [14].放射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5)
    • [15].肝癌患者的饮食与保健护理[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08)
    • [16].多成员多维度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09)
    • [17].安宁疗护在终末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9)
    • [18].晚期不可切除肝癌降期治疗的研究进展[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07)
    • [19].临终综合护理用于晚期肝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 中外医疗 2020(17)
    • [20].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21].阿司匹林在肝癌防治中的应用进展与争议[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8)
    • [22].日常传统饮食对肝癌风险影响的研究现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3)
    • [23].心理干预用于肝癌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24)
    • [24].肝癌肝移植治疗[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06)
    • [25].热疗辅助放疗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6)
    • [26].2012~2016年龙口市肝癌的疾病负担研究[J]. 预防医学论坛 2018(03)
    • [27].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分析[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03)
    • [28].肥胖增患肝癌风险[J]. 养猪 2016(06)
    • [29].江家骥:肝癌[J]. 肝博士 2016(05)
    • [30].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24)

    标签:;  ;  ;  ;  ;  

    肝癌患者癌组织MK、CD34及外周血中MK的表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