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对等

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对等

论文摘要

20世纪60年代奈达首先提出了“动态对等”的观点,“原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1964,)随着他实践和认识的推移,奈达把“动态对等”发展“功能对等”。从对等这一词语的出现开始,它一直是翻译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对于奈达的翻译观点,近几年来在国内国外有着不同的声音。在西方,有部分翻译家认为对等只可能存在于一种完全理想化的环境中,在现实翻译中是不存在的。更有甚至认为在法律文本中术语的翻译是不可能达到对等,主张应抛弃这一理论,才用对比的方法处理。在中国,有理论家认为奈达的对等理论在印欧语系是可行的,然而在中文和英文之间的翻译是行不通的。就对等(equivalence)而言,有许多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都对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很多反对等效论的人,是用同一个词语表达不同的意思,并对奈达提出的对等理论有所误读,主张在法律文本翻译中,虽然两种语言相差甚远且处于不同法律下,对等是可行的。本文首先在第一部分的介绍中作者对奈达的等效理论作了概括叙述,并和其他翻译学者的主张作了概括的比较,分析了有关反对等效理论的主张。第二部分作者对奈达的等效理论作出了进一步的论述,指出持反对意见的翻译家、学者对等效理论有所误读。这部分结尾,作者提出本文的中心研究问题:在中文和英文之间的双语翻译是否存在对等。第三部分,作者首先对法律语言和法律翻译的历史作了一个阐述,并针对法律语言最为显著的特征——准确性展开了讨论,旨在进一步提升对法律语言的认识,突出翻译的特征。接着就法律翻译及其特殊性作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分析。第四、五部分分别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上讨论了对等在法律翻译中的情况。第四部分从词语、词组和术语出发,根据其在法律语言中的特殊之处,通过例证证明对等存在的情况。第五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文和英语在语言结构上的特点、异同,然后就法律文本翻译中颇为典型的中英文对比组进行了举例说明,最后对法律文本中最具代表性的长句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本文支持奈达的等效理论,并其在法律文本翻译中也是行之有效的。认为在法律翻译中,运用等效理论是可取的,与一些翻译主张抛弃等效相反。等效理论是具有知道意义的,在追求等效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达到等效的目的。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Chapter Two Equivalence Theory Re-examined
  • Chapter Three Legal Language and Legal Text Translation
  • 3.1 Legal language
  • 3.1.1 Definition of Legal Language
  • 3.1.2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Precision
  • 3.1.3 Studies on Legal Language
  • 3.2 Legal Text Translation
  • 3.2.1 A Brief Review on Legal Translation history in the West
  • 3.2.2 Difficulties for Equivalen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egal text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Equivalence on Lexical Level
  • 4.1 Words
  • 4.2 Phrase
  • 4.3 Words and Expressions with Flexible Meaning
  • 4.4 Terminology
  • 4.4.1 Terminological Incongruency
  • 4.4.2 Possible Solutions to Terminological Incongruency
  • Chapter Five Equivalences on Syntactic Level
  • 5.1 General Ideas about Sentence Translation
  • 5.2 Equivalence in Sentence Translation
  • 5.2.1 Negative & Affirmative
  • 5.2.2 Passive & Active
  • 5.2.3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刍议博物馆文本翻译失误:以雅安市博物馆为例[J]. 文学教育(上) 2020(02)
    • [2].“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20(01)
    • [3].原型理论在水文类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 英语广场 2020(10)
    • [4].清末至今国内政治文本翻译及其研究评述[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5].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城市形象外宣文本翻译[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6)
    • [6].生态翻译视域下少数民族旅游文本翻译研究——以鄂伦春族为例[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08)
    • [7].生态视角下的红色旅游文本翻译[J]. 鄂州大学学报 2019(02)
    • [8].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研究[J]. 粘接 2019(08)
    • [9].广州市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的现状调查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30)
    • [10].功能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译探究[J]. 西部皮革 2016(22)
    • [11].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文旅游文本翻译的不可译性浅谈[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12)
    • [12].法律文本翻译原则与方法[J]. 西部皮革 2017(06)
    • [13].纽马克文本翻译理论与李尧的文学文本翻译策略[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4].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及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J]. 海外英语 2017(18)
    • [15].汉英科技文本翻译中的语言变异与变化[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16].从互文性角度谈旅游文本翻译[J].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2)
    • [17].浅谈机器文本翻译[J]. 改革与开放 2015(06)
    • [18].翻译美学视角下的立法文本翻译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英译为例[J]. 商 2015(14)
    • [19].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下的旅游文本翻译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8)
    • [20].论旅游文本翻译的文化转向[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16)
    • [21].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15)
    • [22].文化视阈下的博物馆文本翻译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03)
    • [23].尾大不掉·华而不实[J]. 作文与考试 2017(06)
    • [24].呼唤型文本翻译研究的文献综述[J]. 校园英语 2017(11)
    • [25].功能目的论指导下证件文本翻译策略初探[J]. 校园英语 2017(07)
    • [26].非文学文本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以乾陵景区翻译为例[J]. 明日风尚 2017(17)
    • [27].专利和科技文本的阅读与翻译[J]. 校园英语 2017(29)
    • [28].商贸文本翻译策略探究——以《中国商务年鉴》(节选)为例[J]. 知识文库 2017(13)
    • [29].浅谈修辞意识下的实用文本翻译[J]. 长江丛刊 2017(29)
    • [30].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法律文本翻译[J]. 校园英语 2015(25)

    标签:;  ;  ;  

    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对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