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伴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伴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不同病理学分期与其伴发的口腔癌关系以及OSF伴发口腔癌癌周组织内微血管、淋巴管形态计量学变化规律。方法:1、收集30例OSF伴口腔癌患者口腔粘膜组织,每位患者均分别选取癌周,双侧舌腹,双侧颊部,软腭总共5个部位,对选取组织进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部位OSF的病理学分期情况,并将癌周与其他部位进行对比。同时对每位患者的年龄、咀嚼槟榔史、吸烟史进行详细记录。探讨年龄、槟榔以及吸烟等危险因素与OSF伴口腔癌发生的关系。2、根据30例OSF伴口腔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报告结果,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PTNM。统计30例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情况。3、收集OSF伴口腔癌患者癌周组织10例,非OSF口腔癌癌周组织10例,OSF病变口腔粘膜组织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10例。分4个实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微血管、淋巴管,利用图象分析系统对其淋巴管及血管的管径、面积、密度三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30例OSF伴口腔癌病例中,有5例口腔癌伴发于OSF早期病变的部位,8例伴发于OSF中期病变的部位,17例伴发于OSF晚期病变的部位。与OSF病变早、中、晚三期伴发的口腔癌发生率分别为5/30,8/30,17/30。与晚期OSF伴发的口腔癌比率最高,中期次之,早期最低。在同一患者中,口腔癌并非一定伴发于OSF较严重、分期较晚的部位。30例OSF伴口腔癌患者中,舌癌23例,颊癌5例,软腭癌2例。与OSF伴发的口腔癌类型以舌癌最常见,最好发部位为舌腹。2、30例研究对象中,6例临床诊断为T1期的患者有1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1/6),19例临床诊断为T2期的患者有6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6/19),5例临床诊断为T3期的患者有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2/5)。30例OSF伴口腔癌的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率为9/30。3、OSF伴发口腔癌组其癌周淋巴管密度、管径、面积较正常粘膜组以及单纯OSF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非OSF口腔癌组癌周组织相比较密度、管径、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OSF口腔癌组与单纯OSF组及正常粘膜组相比较淋巴管密度、管径、面积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OSF组和正常组相比淋巴管密度、管径、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4、OSF伴发口腔癌组其癌周微血管密度、管径、面积较正常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单纯OSF组相比较,微血管密度、管径、面积亦显著增加(P<0.05)。与非OSF口腔癌组比较,微血管密度减少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管径、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OSF口腔癌组与单纯OSF组及正常组相比较血管密度、面积、管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OSF组和正常组相比微血管密度、管径、面积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处于不同病理分期的OSF病变均能出现与之伴发的口腔癌变。与晚期OSF伴发的口腔癌发生率较中、早期高。同时应警惕位于舌腹的OSF早期病变发生口腔癌的可能性。2、在OSF伴发口腔癌变组织内,OSF病变的存在对癌周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学改变并无显著影响。而口腔癌的和存在,才是癌周组织内淋巴管形态学改变最主要的因素。3、在OSF伴发口腔癌变组织内,由于OSF病变存在,影响了癌周组织内的微血管的密度,和非OSF口腔癌组相比较其微血管密度显著减少。这与OSF伴发口腔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论文正文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免疫组化S-P法
  • 2.4 微血管、淋巴管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OSF病变及与其伴发口腔癌变组织的HE切片光镜观察
  • 3.2 OSF不同病理分期与伴发口腔癌的结果
  • 3.3 OSF伴口腔癌患者年龄、咀嚼槟榔习惯、吸烟习惯的统计情况
  • 3.4 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结果
  • 3.5 30例OSF伴口腔癌患者TNM分类情况统计
  • 3.6 附图
  • 第四章 讨论
  • 4.1 OSF癌变机理及病理学特点研究
  • 4.2 OSF不同分期与口腔癌的关系
  • 4.3 OSF病变与伴发口腔癌部位的关系
  • 4.4 OSF伴口腔癌患者年龄,咀嚼槟榔,吸烟习惯的研究及意义
  • 4.5 OSF伴发口腔癌癌周组织淋巴管形态计量学研究及意义
  • 4.6 OSF伴发口腔癌癌周组织微血管形态学计量学研究及意义
  • 4.7 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针对危险因素行集束化护理对口腔癌患者术后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5)
    • [2].外泌体在口腔癌中的研究进展[J]. 肿瘤学杂志 2020(06)
    • [3].1483名北京市居民对口腔癌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4].抗癌汤与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口腔癌术后患者对其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04)
    • [5].健康教育对社区口腔癌患者依从性及认知能力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09)
    • [6].晚期口腔癌患者术后家庭照顾者的需求现状[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9(01)
    • [7].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的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5)
    • [8].如何正确认识口腔癌[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24)
    • [9].2014年山东省口腔癌发病和死亡水平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7)
    • [10].口腔癌的基因治疗[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29)
    • [11].基于ClinicalTrials.gov剖析我国口腔癌临床注册研究困境及对策[J]. 北京口腔医学 2017(06)
    • [12].健康饮食,远离口腔癌[J]. 中医健康养生 2018(06)
    • [13].小窝蛋白2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06)
    • [14].长非编码RNA在口腔癌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07)
    • [15].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前团体音乐心理辅导的效果观察[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04)
    • [16].口腔癌伴疼痛患者的姑息治疗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62)
    • [17].口腔癌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02)
    • [18].口腔疾病患者对口腔癌危险因素与早期症状的认知分析及有效干预措施[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12)
    • [19].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口腔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学 2017(04)
    • [20].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口腔癌病理中的应用体会[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06)
    • [21].尼古丁在口腔癌发病作用中的分子机制[J]. 北京口腔医学 2016(03)
    • [22].你知道口腔癌吗[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9(12)
    • [23].陈万涛:用中国智慧向口腔癌肿宣战[J]. 科学中国人 2020(16)
    • [24].口腔癌年轻化,都是槟榔惹的祸?[J]. 大众健康 2019(04)
    • [25].嚼槟榔易得口腔癌 卫计委建议加强严管[J]. 中国食品 2018(10)
    • [26].聪明防治口腔癌[J]. 健康生活 2018(09)
    • [27].口腔癌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 人人健康 2016(23)
    • [28].自查口腔发现患癌征兆[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02)
    • [29].槟榔有“毒”:当心癌从口入[J]. 康颐 2017(02)
    • [30].口腔癌中医推荐食疗两款[J]. 饮食科学 2017(05)

    标签:;  ;  ;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伴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