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软膏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

中药软膏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实验选取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黄芩、板蓝根、栀子七味中草药,按照L8(27)正交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每组中药组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程度,筛选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清热解毒组合;然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非特异性炎症模型,研究了中药的抗炎作用,在清热解毒组合的基础上,确定了中药组方的最佳组成。根据中药药剂学理论,确定了透皮促渗剂氮酮在中药软膏中的最佳促渗含量,研究了中药透皮制剂—中药软膏的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并进行了中药软膏的安全性试验和临床药效学试验。由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得到的清热解毒组合由黄芩、连翘和蒲公英组成。其中黄芩能明显提高组方疗效,蒲公英在组方中对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起到抑制作用,而对无乳链球菌则不起作用,连翘在组方中对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起到抑制作用,而对葡萄球菌则不起作用。最终的清热解毒组合的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1:64、1:32和1:32。抗炎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组方由清热解毒组合和乳香的组成。清热解毒组合的显著值为0.064(0.05<P<0.10),有一定的影响;陈皮和乳香的显著值分别为0.340和0.291(P>0.10),陈皮、乳香因素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清热解毒组合的改变对实验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其它两因素对实验指标的影响不显著。且影响次序依次为:清热解毒组合>乳香>陈皮。中药软膏中的氮酮含量确定为4%,通过耐寒耐热试验、离心试验和加速试验,中药软膏未见有分层破乳、霉败以及色泽、均匀性改变等现象。中药软膏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试验结果可知:中药软膏外用时,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未发现明显红斑和水肿反应,刺激平均分值小于0.5,属于无刺激物质。中药软膏组豚鼠未出现红斑、水肿等过敏性症状,致敏率为0%,属于弱致敏物。临床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软膏对急性乳牛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3%和90.6%,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研制的中药软膏为无毒、无致敏性、无刺激性的理想外用制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给药方案是:乳区外涂抹,每次10~15g,每天给药2次。其稳定性良好,室温下保质期可暂定为两年。从而开辟了中药透皮制剂治疗乳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先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奶牛乳房炎的概述
  • 1.1.1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
  • 1.1.2 奶牛乳房炎危害
  • 1.1.3 病原学研究进展
  • 1.1.4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规律
  • 1.1.5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 1.1.6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方法
  • 1.1.7 乳牛乳房炎的防治
  • 1.2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的研究
  • 1.2.1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应用
  • 1.2.2 中药治疗乳牛乳房炎药理作用基础研究
  • 1.2.3 中药治疗乳牛乳房炎的特点
  • 1.2.4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 1.2.5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前景展望
  • 1.3 中药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 1.3.1 中药透皮吸收机理
  • 1.3.2 中药透皮试验方法的研究
  • 1.3.3 中药透皮促渗剂的研究
  • 1.3.4 中药透皮给药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正交法在医药科研中的应用
  • 1.4.1 正交设计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优势和意义
  • 1.4.2 正交设计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程序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药品与试剂
  • 2.1.2 试验动物
  • 2.1.3 培养基的配制
  • 2.1.4 试验菌种
  • 2.1.5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 2.2.2 清热解毒组合的筛选
  • 2.2.3 中药抗炎试验
  • 2.2.4 中药软膏的研制
  • 2.2.5 中药软膏的安全性试验
  • 2.2.6 中药软膏的临床药效学试验
  • 2.2.7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清热解毒组合的筛选
  • 3.1.1 中药抑菌正交结果
  • 3.1.2 清热解毒组合的抑菌效果
  • 3.2 中药的抗炎试验
  • 3.3 中药软膏的研制及稳定性试验
  • 3.4 中药软膏的安全性试验
  • 3.4.1 中药软膏的刺激性试验
  • 3.4.2 中药软膏的过敏性试验
  • 3.5 中药软膏的临床药效学试验
  • 4 讨论
  • 4.1 清热解毒组合的筛选
  • 4.2 中药抗炎作用的研究
  • 4.3 中药软膏的研制和稳定性试验
  • 4.3.1 中药软膏的研制
  • 4.3.2 中药软膏的稳定性试验
  • 4.4 中药软膏安全性试验
  • 4.4.1 刺激性试验
  • 4.4.2 过敏性试验
  • 4.4.3 中药软膏的安全性
  • 4.5 临床药效学试验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奶牛乳房炎防治[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18)
    • [2].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牛业科学 2019(06)
    • [3].奶牛乳房炎的诊治[J]. 中国牛业科学 2019(06)
    • [4].浅谈奶牛乳房炎的中药治疗[J]. 北方牧业 2019(23)
    • [5].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J]. 畜禽业 2019(12)
    • [6].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乳汁中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相关性探索[J]. 饲料研究 2019(12)
    • [7].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中药治疗要点[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9(06)
    • [8].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12)
    • [9].一起奶牛乳房炎的诊断和防治[J]. 甘肃畜牧兽医 2019(12)
    • [10].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预防措施[J]. 兽医导刊 2020(01)
    • [11].复方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初探[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01)
    • [12].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对策[J]. 今日畜牧兽医 2020(01)
    • [13].乳酸链球菌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观察[J]. 畜牧业环境 2019(12)
    • [14].中西医结合诊治奶牛乳房炎的体会[J]. 中兽医学杂志 2019(06)
    • [15].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探析[J]. 中国畜禽种业 2020(01)
    • [16].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02)
    • [17].中西医结合治疗荷斯坦奶牛乳房炎[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0(01)
    • [18].吉林省地区奶牛乳房炎中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 吉林畜牧兽医 2020(01)
    • [19].北京南部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J]. 山东畜牧兽医 2020(01)
    • [20].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学分析[J]. 中国兽医杂志 2019(09)
    • [21].乳黄消口服液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预测分析[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0(02)
    • [22].河南省遂平县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感染情况调查与药敏试验分析[J]. 中国乳业 2019(12)
    • [23].奶牛乳房炎防治[J]. 四川畜牧兽医 2020(03)
    • [24].奶牛乳房炎病畜生鲜乳中大肠杆菌污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03)
    • [25].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中的应用进展[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3)
    • [26].抑制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乳酸菌的筛选[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0(02)
    • [27].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J]. 今日畜牧兽医 2020(04)
    • [28].奶牛乳房炎的检测与诊断[J]. 中国兽医杂志 2019(11)
    • [29].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J]. 中国兽医杂志 2019(10)
    • [30].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方法[J]. 中国动物保健 2020(03)

    标签:;  ;  ;  ;  

    中药软膏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