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老年人口研究

唐代老年人口研究

论文摘要

老年群体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历史时期的老年人口问题,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认识当时社会的发展特征与发展状况,是透视当时国情的重要窗口。而且,尊老养老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体现。有鉴于此,本文选取唐代老年人口作为研究专题,对唐代老年人口的入老标准、生活状况、结构与婚姻家庭状况、地位与价值、职业构成、宗教信仰、休闲活动,还有唐政府的老年人政策、各阶层的老年人口及其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探讨。在中国古代社会,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划分标准。唐制一般规定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其间,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至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以58岁为入老的年龄起点,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以55岁为入老的年龄起点。大体而言,和当时人的平均寿命相比,划分标准仍显得高了一些。唐代统治者在界定老年人年龄时以人的生理特点和有利于其统治为原则,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而能够享受赏赐、减免刑罚等优抚政策的老人,年龄标准规定得更高。在唐人的观念中,祖父母、父母等尊长即为老人,和政策法令的规定有一定的出入。唐代老人的称谓复杂多样,男性老人的称谓有父、翁、叟、公等,女性老人的称谓有妇、姥、媪、婆等。有的称谓不是专属于老人的,需要通过语境来判断。由于地位特殊和身体状况,老年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稍异于其他年龄段之人。唐王朝体恤老人,也主要从衣食方面落实。唐代家庭一般能尽力满足老人的生活需要,使他们安度晚年。但也有很多老人生活在贫病交加之中,或是因为无儿女照顾,或是由于战乱与错误政策等原因。由于缺乏全面而系统的资料,不可能对唐代老年人口的数量、结构等进行整体研究。本文通过敦煌吐鲁番文献,对唐代西州、沙州的老年人口作了个案考察,研究表明,两地老年人口和有老人户所占比例均呈递增趋势,社会负担系数都较沉重,老年人口中女性丧偶率高于男性,老年人生活的家庭类型因时而变。两地老年人口的这种状况既和全国人口总体发展趋势相联系,又与其地处西部边陲,有时处于局势动荡状态密切相关唐代老年人常常集尊者、家长与户主于一身,在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拥有较高的权威。老年人在家中受到后辈的尊敬,拥有家庭经济控制权、对后辈的教令权及为后辈主婚的权力。作为家长兼户主的老人,有按时交纳国家赋税和保证家庭成员不违犯国家法纪的责任义务。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或笃疾可免,而由次尊长代替其接受处罚。老人还是后辈生活、生产经验的导师和道德的楷模、文化知识的传导者,其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老年人特别是耆老在唐代的社会舞台上扮演着更广泛的角色,在乡村事务中,充当乡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维持基层社会秩序,充当契约见证人;在国家事务中,积极献计献策,参与地方政务,协助政府工作。尊老养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一。唐代完备了养三老五更、乡饮酒、正齿位等尊老养老礼制,但执行不力。健全了尊老养老法制,《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用法律手段保障老人的权益,规范人们的尊老孝亲行为,体现了“矜老恤幼”的立法精神。唐代施行了一系列尊老养老的政策,主要包括:赏赐高年老人,减免老人的赋役,为老人配侍丁,旌表孝门,尊养孤寡老人及设置养病坊。对七十岁以上的高年老人进行赏赐是古代优老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有唐一代曾多次赏赐高年老人,赏赐高年老人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有随意性、偶然性,所以赏赐高年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唐代对于老人及其侍养者有蠲免优复的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执行有时是不规范和不严格的,在某些情况下,老人被征发役使之事屡见不鲜。唐代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配侍丁,不仅有由子孙担任的“亲侍”,还有没有血亲关系的“外侍”,这是养老社会化的早期实践。唐代承继“以孝治天下”之国策,旌表孝子顺孙。唐代的旌表制度从申请至批准后的监督,以及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都非常具体而严密,已形成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程序。对不能自存的鳏寡老人,唐政府规定令近亲收养或付乡里安恤,有的孤寡老人通过收养子女来实现家庭养老。唐代病坊是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阶段,病坊收容的对象之为不能自存的老者,其一部分经费由国家支付,故病坊具有国家养老院的性质,但不是专门的,它还兼具收容院、孤儿院等功能。唐代丰富完善了尊老养老的有关措施与制度,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之风尚。唐代还有完备的关于老人的户籍政策;授给老人土地,保证老年人基本的衣食所需;配给有关老人衣粮。唐代是等级社会,各阶层老年人和其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不完全相同的相处模式。唐代帝王深谙天子的孝悌之道对其统治的重要性,所以尽量做孝之表率,但当自身地位、安危受到严重威胁时,尊老孝亲、慈爱子孙的思想往往屈从于政治利益;作为人子、人父的角色常常服从于天子的角色。帝王之家的老人不完全是快乐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官僚士大夫之家的老人一般能得到优良奉养,安度晚年。致仕老人一般可以衣食无忧,晚年生活悠闲。孝养父母是唐代官吏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否则,可能不利于其仕途的发展。唐代官吏大都能尽心奉养父母,而有的武官不能承欢于父母膝下,留下终身的遗憾,有时还面临孝与忠的两难抉择。唐代的平民百姓通过躬耕或者从事一些商业活动,全心全意地奉养父母。唐代平民老人的命运和国家的政策紧密相连,政策错误就有可能使他们失去家园。僧道中的老年人一般由弟子、弟子和家人或家人照顾几种情况。唐代的僧道和家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也孝养父母。由吐鲁番文献看,在一家之中,一般留长子在家照顾父母的起居生活,其他兄弟可以出外谋生,但也应尽量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唐代已形成了管理老年人口的有效机制,促进了尊老养老风尚的形成与普及。唐代的养老是国家支持下的家庭养老,家庭直接承担着老人的物质供养和精神抚慰。唐代家庭所尊养者不仅包括自己的祖父母、父母,还包括叔伯及其妻子、外祖母、因离婚或丧夫而归宗的姑、姐,等等。唐代老人的职业以躬耕力田为主,其它职业为辅,呈现多样性,反映了唐代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唐代实行兼容并包、多教并行的宗教政策,故唐代老人信仰自由,可以信仰佛教、道教,或佛道兼信。唐代的繁荣为人们的休闲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官僚士大夫老人休闲活动项目较多,平民老人也忙里偷闲,哼唱一些俚曲小调以舒缓劳作的疲乏,或是在农闲的间隙相聚斗酒、谈天论地,或是和家人相聚,享受天伦之乐。在节日或祭祀时,贫困的劳动者才有真正的休闲时间,他们所选择的休闲项目以最低消费为前提。以尊老养老为核心的老年人口政策是由多种合力促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经济基础,统治者对老人的认识与治国政策是其政治因素,家庭、学校的培养是其教育因素,儒家、佛教、道教都大力宣传孝道是其思想基础。唐代的尊老养老风尚对后世王朝、周围少数民族以及东亚国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论文选题缘由与旨趣
  • 二 有关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三 迄今研究的不足与本文的可能创新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与基本观点
  • 第一章 唐代老年人口的界定与日常生活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老年人口的界定
  • 一 中国古代政府政策与老年人口的界定
  • 二 唐人观念中的老年人标准与老年人的称谓
  • 第二节 唐代老年人口的日常生活状况
  • 一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概况
  • 二 孝行与老年人的衣食住行
  • 三 老年人的生存生活状况
  • 第二章 唐代老年人口的结构与婚姻家庭状况
  • 第一节 概览与个案考察说明
  • 一 概览
  • 二 个案考察有关说明
  • 第二节 敦煌文书所见府沙州地区的老年人口结构
  • 一 武后至玄宗开元年间沙州的老年人口结构
  • 二 玄宗天宝时期沙州的老年人口结构
  • 三 大历四年手实中所见沙州的老年人口结构
  • 四 一点结论
  • 第三节 吐鲁番文书所见唐前期西州地区的老年人口结构
  • 一 太宗贞观年间至高宗年间西州的老年人口结构
  • 二 武后、中宗时期西州的老年人口结构
  • 三 玄宗开元年间西州的老年人口结构
  • 四 一点结论
  • 第三章 唐代老年人的地位与社会价值
  • 第一节 老年人的家庭、家族地位与价值
  • 一 尊长、家长、户主与老年人
  • 二 老年人对后辈的教育
  • 第二节 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与价值
  • 一 在乡村基层事务中的作用
  • 二 在国家政务中的参政、资政角色与作用
  • 第四章 唐代尊崇老年人口的政策及具体措施
  • 第一节 尊老养老政策
  • 一 尊老养老礼制
  • 二 尊老养老法制
  • 三 尊老养老具体措施
  • 第二节 中论:其它政策
  • 一 有关老年人的户籍政策
  • 二 有关老年人的土地政策
  • 三 有关老年人的给粮政策
  • 第五章 唐代各阶层的老年人口及其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 第一节 各阶层的老年人口及其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 一 帝王之家的老年人及其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 二 官僚士大夫之家的老年人及其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 三 庶民之家的老年人及其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 四 方外之人与老年人口
  • 第二节 国家、家族、家庭与老年人口
  • 一 国家与老年人口
  • 二 家庭、家族、宗族与老年人口
  • 第六章 唐代老年人口的职业构成、宗教信仰与休闲生活
  • 第一节 老年人口的职业构成
  • 第二节 老年人口的宗教信仰
  • 一 佛教信仰
  • 二 道教信仰
  • 三 佛道兼修
  • 第三节 老年人口的休闲生活
  • — 休闲活动的繁荣及其条件
  • 二 官僚士大夫老人的休闲生活
  • 三 平民老人的休闲生活
  • 第七章 唐代老年人口政策与尊老养老风尚的成因与影响
  • 第一节 老年人口政策与尊老养老风尚的成因
  • 一 经济因素
  • 二 政治因素
  • 三 教育因素
  • 四 思想文化因素
  • 第二节 尊老养老风尚的影响
  • 一 对其他朝代的影响
  • 二 对其他民族的影响
  • 三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
  • 第八章 总结与启示
  • 附表:唐代赏赐高年表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第六章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基本情况[J]. 吉林医学信息 2010(Z2)
    • [2].以标准化推动养老服务业提质增效[J]. 中国标准化 2020(01)
    • [3].老年人口的文化养老建设[J]. 戏剧之家 2020(04)
    • [4].多类型和具体文化制度环境下的老年人口迁移流动:一个解释性的框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5].泸州市空巢家庭老年人口生存状况研究[J]. 时代经贸 2020(25)
    • [6].流动老年人口劳动参与决策因素研究[J]. 河北农机 2020(10)
    • [7].北京市外来老年人口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8].关怀伦理与老年人口精神赡养动力机制构建[J]. 中州学刊 2017(04)
    • [9].我国城乡老年人口消费的实证研究——兼论“退休—消费之谜”[J]. 人口研究 2017(03)
    • [10].辽宁省社区养老的现状[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1].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学刊 2017(06)
    • [12].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及其城乡差异——基于“六普”数据分析[J]. 社会建设 2016(03)
    • [13].上海老年人口的就业问题与对策建议[J]. 上海城市管理 2016(05)
    • [14].流动的老年期——浅析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J]. 老龄科学研究 2015(02)
    • [15].2010年中国各省市区老年人口失能率与区域差异[J]. 卫生软科学 2015(08)
    • [16].许昌市老年人口养老问题研究[J]. 市场研究 2015(08)
    • [17].把养老服务提上政府工作日程[J]. 群言 2015(09)
    • [18].工信部: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J]. 中国老年 2019(23)
    • [19].迁徙过冬有讲究[J]. 家庭中医药 2016(12)
    • [20].老年人口干因几何[J]. 现代养生 2016(23)
    • [21].广西老年人口在业状况研究[J]. 智富时代 2016(S1)
    • [22].澳洲养老的3大亮点[J]. 中国老年 2016(20)
    • [23].新常态下养老,既增年龄又增权[J]. 中国老年 2016(10)
    • [24].秦皇岛养老旅游产业对策[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2)
    • [25].同居式养老,几多欢喜几多忧伤?[J]. 分忧 2017(02)
    • [26].安愉储蓄,缘何3个月销量破百亿[J]. 新天地 2017(03)
    • [27].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亿[J]. 老同志之友 2017(08)
    • [28].如何成为一个“超级老人”[J]. 农民文摘 2017(08)
    • [29].老年人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7(01)
    • [30].山东老年人口超2050万 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J]. 山东画报 2017(06)

    标签:;  ;  ;  

    唐代老年人口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