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配伍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

复方丹参配伍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中药研究正在药学界蓬勃兴起。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而配伍理论是中药复方的根本。本论文针对中药配伍中的问题,对复方丹参方剂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药理药效变化及其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研究。论文第二章建立了一套稳定、可靠、重现性好、统一的HPLC方法,分析了丹参、三七及复方丹参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复方丹参48个峰中有24个峰来源于丹参,10个峰来源于三七,还有14个峰是共流出峰,但没有新峰产生;与单味药丹参、三七比较,配伍后有19个峰含量增加,6个峰含量降低。论文第三章考察了丹参、三七按不同比例配伍;丹参、三七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得到的不同极性组分以及丹参、三七的有效组分按不同比例配伍后的药效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配伍比例药效不同,不同组分药效不同,而以有效组分进行配伍后,有效比例比以生药丹参、三七进行配伍的有效比例要广。为了进一步揭示复方丹参作用的物质基础,论文第四、第五章分别对丹参、三七进行了HPLC-MS/MS分析,在质谱电离和质谱裂解规律的基础上,鉴定了丹参乙酸乙酯组分中28种水溶性成分,氯仿组分中24种脂溶性成分和三七中以皂甙为主的59种成分。最后,在质谱分析的基础上,对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液相色谱保留参数和峰形参数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保留参数规律与化合物结构有关,峰形参数规律与化合物的解离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
  • 1.2.1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含义和意义
  • 1.2.2 配伍规律的理论研究
  • 1.2.3 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
  • 1.2.3.1 配伍规律的药理学研究
  • 1.2.3.2 配伍规律的化学研究
  • 1.2.4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方法
  • 1.2.4.1 全方研究
  • 1.2.4.2 拆方研究
  • 1.2.5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思路
  • 1.3 复方丹参的研究概况
  • 1.3.1 复方丹参按配伍原则的解析
  • 1.3.2 复方丹参各组方药物的研究概况
  • 1.3.2.1 丹参的研究概况
  • 1.3.2.2 三七的研究概况
  • 1.3.2.3 复方丹参的研究概况
  • 1.4 HPLC 及HPLC-MS 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 1.4.1 HPLC 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 1.4.2 HPLC-MS 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 1.5 本课题的提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复方丹参配伍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2.2.2 样品制备
  • 2.2.3 色谱分离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三七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
  • 2.3.1.1 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
  • 2.3.1.2 色谱指纹谱评价三七药材道地性
  • 2.3.2 丹参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
  • 2.3.2.1 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
  • 2.3.2.2 色谱指纹谱评价丹参药材道地性
  • 2.3.3 丹参、三七配伍前后统一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
  • 2.3.3.1 HPLC 统一分析方法的建立
  • 2.3.3.2 HPLC 统一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考察
  • 2.3.4 丹参、三七合煎液中各峰归属
  • 2.3.5 丹参三七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复方丹参配伍的药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样品的提取及制备
  • 3.2.2.1 丹参三七不同配伍比例样品的提取及制备
  • 3.2.2.2 丹参不同极性组分样品的提取及制备
  • 3.2.2.3 三七不同极性组分样品的提取及制备
  • 3.2.3 样品的HPLC 分析
  • 3.2.3.1 丹参不同极性组分样品的分析
  • 3.2.3.2 三七不同极性组分样品的分析
  • 3.2.4 样品的活性测试
  • 3.2.4.1 HUVECs 的培养
  • 3.2.4.2 HUVECs 的鉴定
  • 3.2.4.3 给药方法
  • 3.2.4.4 内皮细胞H/R 模型的复制和实验分组
  • 3.2.4.5 MTT 比色法测定
  • 3.2.4.6 LDH 漏出率的测定
  • 3.2.4.7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样品的HPLC 分析
  • 3.3.1.1 丹参不同极性组分样品的分析
  • 3.3.1.2 三七不同极性组分样品的分析
  • 3.3.2 细胞类型、模型及药效指标的选择
  • 3.3.3 HUVEC 的培养和鉴定
  • 3.3.3.1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
  • 3.3.3.2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
  • 3.3.4 H/R 损伤模型的建立
  • 3.3.5 丹参-三七药对不同配伍比例对H
  • 3.3.5.1 丹参-三七药对不同配伍比例药的药物浓度对HUVECs 存活率的影响
  • 3.3.5.2 丹参-三七不同质量比配伍对 H/R 损伤 HUVECs 的 LDH漏出率的影响
  • 3.3.6 丹参不同组分对H/R 损伤的HUVECs 的保护作用
  • 3.3.6.1 丹参不同组分药物浓度对HUVECs 存活率的影响
  • 3.3.6.2 丹参不同组分药物浓度对 H/R 损伤 HUVECs 的 LDH 漏出率的影响
  • 3.3.7 三七不同组分对H/R 损伤HUVECs 的保护作用
  • 3.3.7.1 三七不同组分药物浓度对HUVECs 存活率的影响
  • 3.3.7.2 三七不同组分药物浓度对 H/R 损伤 HUVECs 的 LDH 漏出率的影响
  • 3.3.8 丹参、三七有效组分组合药对H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丹参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实验条件
  • 4.2.2.1 液相色谱条件
  • 4.2.2.2 质谱条件
  • 4.2.3 样品制备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HPLC-ESI-MS/MS 研究
  • 4.3.1.1 酚酸类成分HPLC-ESI-MS 的研究
  • 2 的研究'>4.3.1.2 单聚酚酸类成分HPLC-ESI-MS2的研究
  • 2 的研究'>4.3.1.3 多聚酚酸类成分HPLC-ESI-MS2的研究
  • 4.3.1.4 紫草酸和紫草酸B 可能的裂解途径
  • 4.3.1.5 丹参水溶性提取物的HPLC-ESI-MS/MS 分析
  • 4.3.1.6 碎片离子丰度分析
  • 4.3.2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HPLC-APCI-MS/MS 研究
  • 4.3.2.1 标准品的HPLC-APCI-MS 分析
  • 2 分析'>4.3.2.2 标准品的HPLC-APCI-MS2分析
  • 4.3.2.3 丹参中脂溶性提取物的HPLC-APCI-MS/ MS 分析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三七中皂甙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与试剂
  • 5.2.2 实验条件
  • 5.2.2.1 液相色谱条件
  • 5.2.2.2 质谱条件
  • 5.2.3 样品制备
  • 5.3 结果与讨论
  • + 和[M-H]-离子强度的影响'>5.3.1 ESI 质谱条件对三七皂甙[M+Na]+和[M-H]-离子强度的影响
  • 5.3.2 三七皂甙标准品的HPLC-ESI-MS 分析
  • 2 分析'>5.3.3 三七皂甙标准品的HPLC-ESI-MS2分析
  • 5.3.4 三七提取物的HPLC-ESI-MS/MS 分析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液相色谱保留参数规律和峰形参数规律的初步研究
  • 6.1 引言
  • 6.2 方法与技术
  • 6.2.1 液相色谱保留值方程
  • 6.2.2 系统延迟与柱内延迟
  • 6.2.3 a、c 参数获取的方法
  • 6.2.4 保留时间预测的方法
  • 6.2.5 EMG 模型
  • 6.2.6 自动拟合方法获取色谱峰形参数及其变化规律
  • 6.3 实验部分
  • 6.3.1 仪器与试剂
  • 6.3.2 样品的制备
  • 6.3.3 色谱条件
  • 6.3.4 数据处理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系统死时间与系统梯度延迟时间的测定
  • 6.4.2 五次线性梯度的设计
  • 6.4.3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保留参数规律
  • 6.4.3.1 五次线性梯度获取a、c 参数
  • 6.4.3.2 a、c 关系考察
  • 6.4.3.3 基于a、c 参数对保留时间的预测
  • 6.4.4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峰形参数及规律
  • 6.4.4.1 色谱峰在G01-G05 梯度下的峰形参数规律
  • 6.4.4.2 单一化合物在G01-G05 梯度下的峰形规律
  • 6.4.4.3 相同聚合度化合物在G01-G05 梯度下的峰形参数规律
  • 6.5 小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三七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 中草药 2020(01)
    • [2].血三七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12)
    • [3].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隆回 林下栽种三七获成功[J]. 林业与生态 2020(01)
    • [4].文山学院三七病理学科研创新团队[J]. 文山学院学报 2020(02)
    • [5].三七种苗仿生挖掘铲设计与有限元分析[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09)
    • [6].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J]. 湖北农机化 2020(12)
    • [7].“不仅是文山的三七,更是世界的三七”——第二届文山三七国际峰会顺利召开[J]. 人参研究 2018(06)
    • [8].苗乡三七,以高品质三七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J]. 人参研究 2019(02)
    • [9].行业专家联手,领先世界的三七等级标准正式出台[J]. 人参研究 2016(06)
    • [10].依托科技创新促三七产业快速发展[J]. 云南科技管理 2017(02)
    • [11].医疗养生话“三七”[J]. 肝博士 2017(03)
    • [12].三七互娱出海:发力欧美[J].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2016(04)
    • [13].三七价格仍有4~5年的下行周期[J]. 甘肃农业 2015(11)
    • [14].瑰宝三七(组诗)[J]. 含笑花 2020(01)
    • [15].给三七找新家[J]. 知识就是力量 2020(02)
    • [16].拨开迷雾看三七[J]. 健康博览 2020(05)
    • [17].三七虽好 正确食用更重要[J]. 中国食品 2020(11)
    • [18].三七之恋[J]. 艺术品鉴 2020(21)
    • [19].我所知道的“三七”[J]. 养生大世界 2016(05)
    • [20].三七——产业转型正当时[J]. 致富天地 2015(06)
    • [21].我带村民种三七[J]. 党的生活 2013(09)
    • [22].圣药三七[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4(08)
    • [23].怎样充分发挥出三七最大的药用功效?[J]. 社区 2012(10)
    • [24].《三七小福星》之穿越时光[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适用) 2012(Z2)
    • [25].止血活血,来点三七[J]. 家庭药师 2012(11)
    • [26].《三七小福星》之爱美夫人[J]. 少年月刊 2013(Z2)
    • [27].“三七小福星”之麻烦老师[J]. 少年月刊 2013(06)
    • [28].《三七小福星》之捍卫森林[J]. 少年月刊 2013(10)
    • [29].《三七小福星》之夺宝大战[J]. 少年月刊 2013(08)
    • [30].《三七小福星》之木牛流马[J]. 少年月刊(小学低年级版) 2013(20)

    标签:;  ;  ;  ;  ;  ;  ;  ;  

    复方丹参配伍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